此段讲不敬天神之恶。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
晦,是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没有月光。《汇编》云:司命灶君奏言世人功过之日。这是道教的说法。
腊,指年终。中国古代习俗,腊,有五种:《汇编》云:
正月初一日,名天腊。
五月初五日,名地腊。
七月初七日,名道德腊。
十月初一日,名岁腊。
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
朔,是初一。旦,是早晨太阳刚升起之时。朔、旦恭敬,是对日月星辰的恭敬。
北,是上方。我们居住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上方是北,在晴天夜晚观看星象,所有的星辰都在旋转,唯有北极星不动,所以北方称为上方,对上方要尊敬。涕、唾,都是不敬的行为。
灶,即灶神。灶神是司命之主。人以食为天,人养活生命最重要的是饮食,这就是对于饮食的尊重,不可以放肆,不可以轻慢,要培养自己的敬心。现今供养灶神的人已经很少了,不供养灶神,灶神还有没呢,当然有。
道教敬天地神明,目的是趋吉避凶,希求天地神明降福保佑。我们学佛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若不在敬上认真修学,要明心见性就很困难。
天地神明也是众生,不是佛菩萨,天地神明也有喜怒哀乐,他们对欢喜的人,会赞叹和帮助,对不欢喜的人,会远离而不帮助。天地神明对人的保佑和帮助,是有条件的,诸佛菩萨帮助人,才是无条件的。
在现代,讲天地神明,一般人认为是迷信,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超越世人的常识,例如轮回转世的现象,我们在报纸等资讯中也常常看到,这些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六道轮回到底存不存在?古代读书人在对一件事情尚未清楚明白之前,不下结论,可以存疑,继续观察研究。西方的许多大科学家都深信宗教,相信上帝,相信神明。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累积几千年的经验智慧,证明确有其事。
科学证明空间是多维次的,科学家不称为鬼神,而称为“不同空间维次的生物”。黄念祖老居士有一篇文章说:西方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在理论上,空间维次是无尽的,事实上已经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这犹如电视机有十一个不同的频道,频道不同,彼此不能相知、相见。大概高维次空间的生物能知道低维次空间的状况,而低维次空间的生物无法知道高维次空间的状况,比我们维次高的生物能看到我们,我们却无法察觉他们的存在。
佛经称空间维次为法界,法界无量无边,佛将其归为十大类,称为十法界,十也代表无尽。法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不知道,所以他们无法突破,佛告诉我们,法界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而产生的现象,因此,只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能突破空间维次。禅定的功夫,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得愈多,禅定的功夫就愈深,突破的空维次就愈多,对虚空法界的真相,就明了得愈多。
是故,我们对于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也要尊敬,能尊敬天地万物,就能尊敬人,对人尊敬,对于父母长辈当然会尊敬,这就是古圣先贤教学宗旨义趣之所在,不应该把它看作是迷信,何况依我们的智慧和经验,还无法了解事实真相,只要我们对于圣贤所说的道理,细心去体会,对于自己的修持功夫,自然就会得力。
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这是对于天地神明的失敬。秽柴指不干净的燃料。从前用柴禾作为燃料,柴火也要干净。柴火不干净,烟尘上升,就是对神明不敬。这种烟尘污染空气,还影响健康。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敬,所谓“存诚,存敬”。开显性德,首要的就是恭敬,诚敬。普贤菩萨的十愿,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些都在礼敬诸佛的范围之内。诸佛不仅有过去佛,现在佛,还有未来佛。未来佛,指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平等礼敬,真诚礼敬,清净礼敬,性德才能显现出来。对一部分敬,对另一部分不敬,性德就不能开显。如果我们想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证得法身大士,一定要学诚敬。
《汇编》云:诸经集要云:夫因事悟理,必籍相以导真,仰瞻圣容,赖香花以供奉。
为何修行着重事相?事相能帮助我们开悟,明心见性。供养佛菩萨,籍香花以表达我们的敬意,香与花都要洁净,表示我们的恭敬心。又云:佛言:如来灭后,若复有人,以一花,一香,用作供养,以一掬水,除去不净,举足一步,诣诸佛前,一称南无佛,是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此讲礼敬的功德,这是借着形相清净自己的心,心净则佛土净。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依三宝,当然不会堕三恶道,纵然曾经造作过三恶道的业因,但是现前的缘殊胜,心缘三宝,不缘三恶道,也就不会堕三恶道。
我们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整齐和清洁。畜生居住的环境污秽,肮脏,凌乱,我们的行为如果与畜生差不多,恐怕就很危险。
供佛一定要用好香,用檀木,楠木等制作的香。过去在台湾,很多制香厂使用肮脏的材料,这种香不卫生,岂可供佛。寺院如果买这种香供养佛菩萨,罪过很大。我们燃香表恭敬心,如果用材料非常低劣的香,反而是大不敬。
现代都市公寓房子,空间愈来愈小,人口愈来愈密集,又由于有空调的关系,房屋层高愈来愈矮,居住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不必烧香,我们怀着恭敬心就好了,要注意维持大家的健康,不要让别人起反感。无论世出世间法,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让大众生欢喜心。古德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众尊敬,事业就容易成就,如果所作所为,让大众起反感,就得不到众人的帮助,无论做什么事业,都很难有成就。
《汇编》云:正人君子,明则畏人,幽则畏神。畏人,指顾忌大众的指责,舆论的批评。畏神,指惧怕鬼神的惩罚。君子有所顾忌和畏惧,所以不敢做错事,一个人能相信这些道理和事实,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必定不敢起恶念,必定不敢为非作歹。
现代人说:这是迷信,是一种约束人的手段,而不是事实,流传千百年的学说和修学方法,假如没有事实的支持,早就被人淘汰掉了,古往今来,难道就没有一位聪明人,难道我们比前人都高明吗?
美国报纸曾经报导,有位一岁的女孩,能讲古老的印地安土话,现在世界上,只有十几个人懂得这种语言,她肯定没有学过,因为她才一岁,连话都说不清楚,怎么可能讲一种古老的语言?所以,可能她是美国土著印地安人转世的,这足以证明人有前生后世的轮回是事实,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和探讨,希望得到证实,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美国的书店里,这类书籍很多,报章杂志也常报导这类资讯。
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念头都不起,我们起心动念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天地神明都知道,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凡夫看不到,鬼神看得到,修行人在定中也看得到。
夜起裸露。这是对鬼神的不敬。夜晚裸露虽然没有别人看到,但鬼神和我们住在一起,他们会看到,所以是对他们的不敬。这种事现在大概少了,现代人夜里睡觉时,都穿着很讲究的睡衣。
八节行刑。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道教讲,天神在这八天到人间来巡查,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纵然要处决囚犯,也不应该在这八天中行刑,要延后。天地神明降临巡查时,我们在他们的面前行刑,很不恭敬,如同贵客到我们家来,我们当其面惩罚子弟和奴仆,让客人难堪。既然连处死囚犯都不可以,当然更不可以造作一切恶业。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这些都是不敬。流星,在晴朗的夜晚,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虹霓,是空中的水蒸气经阳光反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三光,指日、月、星。道教讲,这些自然现象都由司命之神主宰,这也是一门学说,也有一番道理。
文明社会中,人们不随地吐痰,这是好习惯,养成自己的恭敬,从极微细之处,扩大到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古德教我们修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存恭敬心。诚敬是性德,诚敬能开发自性,诚敬到极处,就是自性的流露。
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燎猎,指放火烧山,猎取动物。燎猎使山上的野兽和蝯飞蠕动等大小动物,一个都逃不掉,杀伤力比战争更残酷,其罪报在地狱。地狱报尽,欠命要还命,欠钱要还钱。这种事情万万做不得,既使无意,也要负因果责任。在山林中,用火一定要小心谨慎,煮食物用火,露宿篝火,都要严防火灾。如果在干旱的季节,随便丢烟蒂,也会引起山火,必须小心谨慎。
为什么特别讲春月,而不讲夏月,秋月?春天是万物生长繁殖的时节,岂能忍心伤害它们,春月燎猎非常残忍,这样的人没有仁慈,没有爱心,我们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要体会他们的仁慈博爱,由此学习并培养仁民爱物之心。
北,代表上方,必须恭敬,前文讲过。
杀龟打蛇。在动物中,龟与蛇的寿命很长,灵性很高,若是真正懂得爱人,爱物的人,决不会吃众生肉。
也许有人会问,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不能吃动物,为什么能吃植物呢?当然,一位真正仁慈的人,连植物也不吃,在六道中,色界天不需要饮食,连植物也不吃,他们从禅悦中获取养分,不需要从物质中获取。我们是凡夫,没有达到他们那种境界,还不能离开饮食,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我们不能无故伤害。戒经云: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是植物,它长得活活泼泼的,岂能忍心踩过?除非是必经之路,别无他路可走,方可经过。
其实,一般人所需养分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修行人心地比较清净,妄念少,消耗养分就少,需要的补充也少,阿罗汉心很清净,一个星期托钵一次,吃一餐饭,辟支佛半个月托钵一次,两个星期吃一餐饭。佛与法身大士不需要饮食,用禅悦,法喜,滋养身体,这是行门上的功夫。
有些人强词夺理,以为动物生来就是供人吃的,人也是动物,我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是动物,为什么不愿意被吃掉呢?所以,说动物生来就是供人吃的,这在理上讲不通,纯粹是为了满足自私自利的欲望,而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还自以为有理。因此,我们对饮食方面要生惭愧心,慎重选择,尽量减少对人,对物的伤害,这是慈悲心的流露。
本篇从始至此,已将善与恶的理事介绍完了,以下是对善恶业报的总结。
此段有两个意思,一是正明罪报,二是别明作殃。
在今天的社会,恶缘多,善缘少,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恶,在这样的环境下,内有严重的烦恼习气,外有恶缘的诱惑勾引,岂能不造罪业?造罪业时无知,果报现前时,后悔莫及。我们非常幸运学习佛陀的教诲,应当生起高度的警觉和畏惧之心,想到果报之可畏,自然就不敢造作罪业了。念念有畏惧之心,才能防止造罪,念念能想到佛菩萨劝我们修善业之教诲,自然能获得善果。
我们应当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上做一个总结,然后才真正明了善不可不修,恶不能不断。若继续迷惑颠倒,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感应篇》中所说的这些果报,决定不能避免。
如是等罪,就是总结造恶这一大段的内容,这是《感应篇》最重要的教诲。
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司命,指神明,如同生,同名,三尸,灶神等神明。
人有命运,命运是由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力做主宰,而不由司命之神主宰,若能断恶修善,命运就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恶业,命运就不好。佛菩萨不能为我们增减丝毫,司命之神也没有权力增减。正如世间的执法人员,不可以随意奖惩任何一个人。当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时,才能奖励他;反之,当一个人造作恶业时,才能依法惩罚他。
随其轻重,指依据各人所造恶业的轻重。纪算,指寿命。这是惩罚之大者。人行善就可以延年益寿,如前文所讲种种善行,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业,皆为善行。如果帮助众生觉悟,明了因果的道理和事实,帮助众生转迷为悟,这是大善,必定延年益寿。
长寿,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如果自己不努力积德累功,寿命长而身体不健康,反而是苦报;寿命长又健康,才是福报。许哲居士是我们学习《感应篇》最好的榜样,她长寿而健康。所以,若造作一切不善,寿命就会减少,算尽则死,此句是明罪报,下句是明余殃。
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孙孙遭受先人的牵累,看似子孙不幸,其实,父子、兄弟、夫妻,都有过去生的缘份,一个人修善积德,自然有过去生中修积善业的人到他家中来投胎,做他的子孙,这是善与善感应。反之,一个人造作不善,必定有一些不善的冤亲债主,到他家来投胎,做他的子孙,这是恶与恶感应。由此可知,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子孙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必有业因,然而,他们如果遇有善缘,爱到善知识的开导,信受奉行,转恶为善,前途还是光明的。
所以,司马光说,留财富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籍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最好是积德累功,后代一定有好的果报。
以下是重申偷盗与杀生的果报。此段是属于盗。盗决定是负债,负债当然要偿还,因果通三世。
杀与盗,是世出世间最大的恶行,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太上非常慈悲,经过上文详细的开导,最后又特别重复强调,杀是欠命,盗是欠债,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
又诸横取人财者。横,是蛮横霸道,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逼迫他人,使他人不是心甘情愿,却又不敢不将财物奉献出来。现代社会,这类事例随处事见,自己有一点权势时,是否也会仗势欺人?往往自己做了而不自觉,也不知道严重性,受害人心有不甘,纵然这一生不能报复,待来生“因缘相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千古的名言。
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自己造作罪业,还牵连家亲眷属。为何会牵连家亲眷属?因为所横取的财物,家亲眷属也随着一起享用,享用不义之财的人,将来都要受牵连,受果报。不义之财,若人家送给我们也不能要,接受不净财,要受牵连,受恶报。出家人应供时,要考察供养的钱干不干净?不是净财,不可收,尤其供养的数量较多时,更要问清楚钱的来源。
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渐至死丧,即家破人亡。这种事古代有,现代更多。有些人经营大的公司,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欺骗顾客,没过几年,其公司就倒闭,破产了,本人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制裁只是花报,果报是生生世世要偿债。炒股票也是不正当的谋利手段,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有能力,有机会骗人,把别人的财产骗到自己的口袋中,世人都会说其有智慧,非常高明。有谁懂得,是在造三恶道的罪业呢!
若不死丧的话,也常常有灾难跟随着,例如,水、火、盗贼等。
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遗亡器物,也很常见。疾病,指生病。口舌,指遭受别人的批评,诽谤和侮辱。
当今许多富贵人家,在世界许多风景区建有别墅,但是很少去住,甚至终生连一天也没住过,这也是遗亡器物。三十多年前,我在台北讲经,有一位居士带我到阳明山一座非常豪华的别墅住了一天,建那么大的别墅,主人居然没有时间去住,雇请两个人住在里面,为其照顾房子,这两个佣人有福报,住那么好的房子,还有工钱拿,而主人一生中,在那个别墅只住过一个晚上,这是造罪业,为何不拿这些钱去做善事?世间苦难的人很多,为何不去帮助他们做真实的功德?而这些富人死时,任何财物也带不走。
此段文虽不长,已说明果报的广泛而复杂,我们回想自己的一生之中,在生活,工作和人事上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那些都是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罪业的果报,唯有真正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的人,才会真正回心转意,不再起恶念,知道起个恶念,就是为自己找麻烦,恶念尚且不起,更不会有恶行,菩提道上才会一帆风顺。
此段重复讲杀生。杀生是欠命,欠命决定要还命,由此可知,杀,盗其实是真正的自害,决定占不到便宜,得不到利益,反之,不盗则得大富,不杀则得长寿,富贵,健康长寿,是人所希求的,为何要损自己的财命?真是愚痴至极。
《汇编》云:上言横取,而以枉杀断言者,以枉杀之事,恒由爱财惜财而起也,与孟子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语意相同,最为直捷痛快,枉杀之事,略言其故。有七。
《汇编》列举了枉杀的七个例子:
一曰断狱:法官受贿枉法,则杀无辜,古今中外都有。
二曰行师:行军作战时,将帅放纵士兵掳掠财物,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殃及后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儒将郭子仪,读圣贤书,明理守法,爱护百姓,其后代就很好。
三曰用药:指庸医杀人。当今社会,像这样的医生太多了,有的医生为了多收钱,故意将病治一半留一半,以拖延时日,谋取利益。存这种心念,等同杀人。若是将轻病拖延成重病,最后药石罔效,则是有意杀人,比庸医杀人的罪更重,其目的不过是取财而已,却害死人命。
四曰破孕:堕胎是杀人,罪过极重,专门为人堕胎的医生,这一生欠多少条人命?得到的利益又有几何?真是得不偿失!
五曰衙蠹(du),诈财陷害,蒙上横虐:即不肖的衙门官吏,谋财害命等等。
六曰风水,迁坟害人,绝地致祸:风水先生往往因为贪图钱财,破坏别人的风水。风水,就是居住环境,人有居住环境,鬼神也有居住环境,若无故破坏鬼神的居住环境,就会惹祸。
七曰庸师:师指教师,庸师误人子弟,误人终身。误人子弟是杀人慧命,罪过比杀人身命重许多倍。《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说明了障碍他人学佛,断人慧命,罪过有多么严重。
总结这些杀人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虽曰杀人,实是自杀耳”。
漏脯,古人认为此肉为茅屋漏水所沾湿,有毒,食之可致人命。鸩酒,是毒酒。用这些充饥止渴,不但不能聊解饥渴,得到暂饱,而且加速死亡。
《汇编》云:贪利之害,以世人好利心重,故不惮词之重而言之复也。太上婆心,反复叮咛,至矣尽矣!言词恳切,句句真实,圣贤人之教诲不怕重复。《感应篇》重复之处不多,唯有讲述杀盗淫妄的业因果报时,重复了几遍,这是本篇最后一次反复叮咛。
佛菩萨劝导众生,凡是重要的开示,也都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重复教诫,因为众生的习气非常重,绝非听几遍就能回头。《大般若经》的“无所有,不可得”之句,重复了几千遍。《金刚经》只有五千多字,而“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一句,也重复了很多遍。
现在极少数人相信圣贤的教诫,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讲,人们愈不相信,我们愈要讲,愈要多讲,愈要普遍的讲,听多了自然就相信。假话说一百遍,一千遍,人们都会信以为真,何况真话!我们说一千遍,一万遍,人们怎么会不相信?怎么会不回头?有人担心,我们讲多了会惹人反感。讲一遍他反感;讲十遍,他反感;讲百遍千遍,他就不反感了;讲万遍,他就相信了。佛菩萨教化我们,也是讲了千遍万遍,我们才相信。我们应该帮助那些不信圣贤教诫的人,让他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体会,我们要不断的重复,认真努力表演给他们看。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法弱,指修学佛法者的信心,定力太弱。魔强,指外界的诱惑太强。现代人迷得太久,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强大,我们更要天天反复叮咛。在今日世风之下,若能不受诱惑,不甘堕落者,必定是再来人,绝非凡夫。
古代的人心淳朴,外界的诱惑力量不强,稍具道心的人,即能保持定力。在那种条件之下,祖师大德培育人才,尚且要选在深山之中,与都市,乡村隔绝,尽量减少外在的诱惑,让初学者的心定下来,直到学生通达宇宙人生的理事因果,具有相当的定力,能经得起考验了,才让他们下山,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如果没有这样的定力,决不能离开寺院,决不能离开老师,这是道场提供给学生殊胜的修学善缘,是师友的大恩大德。
这种方法在古代行得通,现代就很难实行,现代的社会风气变了,人们都在讲求民主,自由,开放。其实,佛法也讲民主,自由,开放,但要在明心见性之后。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一真法界,都是民主,自由,开放的,那里没有丝毫的限制。在十法界,六道之中教学,不能贸然实行民主,自由,开放,因为众生没有觉悟,需要严格管教。
正如现代学校管理学生,小学生无知,管教就很严格,民主,自由,开放的幅度很小。中学生年龄渐长,智慧渐开,开放的幅度就放宽一些。大学生已经能自制,开放的幅度就更大一些。圣贤教化众生,亦复如是。完全的开放,是对法身大士。若在凡夫地,就无限制的开放,会助长贪嗔痴慢和自私自利,障碍修学。凡是障碍之法,都是魔毒害众生的方法,不是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
《汇编》云:人世淫杀,凶逆等罪,其事不易为,其人不多见,唯取财一道,千变万化,不可穷诘。天下无不用财之日,则天下无不取财之人。天下无不取财之人,则其财之也,义者少,而不义者多,不问可知矣。
现代淫,杀,凶,逆之事,也屡见不鲜。非义取财,古代就有,现代更多。欠命还命,欠钱还钱,谁也逃不掉因果报应。
此段是推本念初。这是事实,绝非危言耸听。心,指念头,行善之念刚刚生起,虽还没有去做,善行尚未显现,然诸佛菩萨和天地神明已经看到了。世间任何物体都有气,有光。人心善良,光就好,光明显,色泽好。气功师或具有特异功能的人,都能看到。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必然心清净,一旦心地染污,其特异功能就会消失,这正是佛法讲的禅定。
特异功能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能力,普通人由于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这种本能的发挥,只有少数心地清净的人,才显现出这种本能。所以,本来是人人皆具的本能,反而被称为特异功能了。
《汇编》云:拈出心字,示人以善恶之机,欲人知谨于源头处也。这才是从根本修起。转恶为善,要从根源处转,起心动念即是根源,能从心地上下功夫,这是上上乘人,纯善之人,必得龙天护念,善神保佑。学佛人知道断恶修善,但当境界现前时,往往依然把持不住,其原因就是经读得不够,佛法熏修的力量不足,抵不过烦恼习气,所以,佛教导我们读诵大乘,每天要读经,读经就是亲近佛菩萨,聆听佛菩萨的教诲,增加自己善的力量。
《汇编》云:明憨山大师曰:念从起处须看破,事未至时莫妄生。若能于恶念起时,一刀断绝,则业根当下消除,妄念何处安着?超凡入圣之机,全在于此。
因此,改恶迁善,要从断恶念处用功。
此段是改过迁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原理,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吉凶祸福,在一念之间。心变法界,心转法界,我们要了解此事实真相。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念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只要能真忏悔,没有任何恶业不能消除,也没有任何善业不能生起。
《汇编》云:又明陈良谟曰:人之贫富贵贱寿夭,以至一饮一食,一作一止,皆有定数,莫之能违,然转移祸福之机,又在于人,而数不能囿。盖,数定者,天命也;感应者,天心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恶事,因为过去没有人教,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善恶的道理,现在了解了,不怕有过,贵在能改,如同阿阇世王造作五逆十恶重罪之人,临命终时真心忏悔,念佛求生净土,尚得往生,何况我们。关键在于,发自内心的真忏悔,真改。
诽谤佛法是阿鼻地狱的罪业,历代祖师中,有好几位都犯过这种过失:天亲菩萨早年学小乘,诽谤大乘,以后,接受无著菩萨的教诲,在佛前忏悔要割舌赎罪,无著菩萨劝他:你过去用舌根诽谤大乘,现在为何不用舌根赞叹大乘?于是,天亲菩萨毕生弘扬大乘,成为最著名的大乘论师之一,菩萨是改过迁善的好榜样。假如我们过去曾经谤佛,谤法,谤僧,现在可以赞佛,赞法,赞僧,心行都回头,才能消除业障。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经变成口头禅了,不仅古人会讲,现代人也会讲。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前去拜会鸟窠禅师,请求开示佛法大义。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句话,连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ke)禅师说:三岁小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关系来生的果报,而且关系今生,今生就能趋吉避凶。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长此修行,就会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转祸为福。
断恶修善的方法,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说,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每天遇到的一切人,都只念其善,不念其恶。如果念其恶,就会把别人的恶变成自己的恶,佛菩萨心中完全是善法,没有丝毫恶法,因此,才能超越十法界。佛的画像,圆光中有嗡阿吽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代表三业清净圆满。
此段是全文的总结。何谓吉人?就是语善,视善,行善之人。何谓凶人,就是语恶,视恶,行恶之人。人只要不饥不寒,无灾无病,求学有书可读,务农有田可耕,做工有活可干,经商有生意可营,时时开口笑,日日不皱眉,无忧无虑,就是圆满的福报,何须奢求大富大贵。
《汇编》云:语善,如非礼勿言,乐道人善,开发人之善心是也。视善,如非礼勿视,乐见善人,乐观善书,恒见己恶,不见人非是也。行善,如非礼勿动,非法不蹈,勇猛为善,时时行方便,种种作阴功,倡引一方,乃至四远,感化同志,善与人同是也。
语善,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说,所谓非礼勿言。喜欢称赞别人,喜欢说别人的善事,决不说别人的过失,常常教诲众生,开发别人的善心,劝导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许多人心地并不坏,对他人也很好,唯因言语不谨慎,功德都从嘴上漏掉了,所以,积德累功,语善非常重要。
视善,就是不该看的事物不看,所谓非礼勿视。乐见己过,不见人非。《十善业道经》教导我们,要观察一切善法,不要看不善法。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即是视善。
行善,就是不该做的事不做,所谓,非礼勿动,一切行为举止,都要守礼,都是有利于众生的觉悟,都是有利于佛法的弘传。惠能大师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即是行善。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此是积德累功,感得福报,福德现前,智慧现前。三年是千日,所造的善业累积起来,就可以形成显著的果报。积千日尚且如此,何况尽形寿皆如是,其果报之殊胜,不言而喻。最低限度是享天福,乃至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
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善的反面是恶。天,指心性。必,指因果定律。降,是感应。自然感降。三业都与性德不相应,一定感得灾祸的花报,来生的果报更可怕,必堕三涂,长劫受无量无边的苦难,我们要扪心自问,自己三业是否与性德相应,一定要提高警觉。
胡不勉而行之。胡,是为何之意。勉,是勉励。太上非常慈悲,言词恳切,劝勉世人,为什么不依教奉行。
《感应篇》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吉凶祸福的标准,文章不长,容易受持,要能熟读。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之时,一定要与《感应篇》对照,是善还是恶?如果是恶,不可以想,不可以说,不可以做。如果是善,则应当想,应当说,应当做。
我们应当将《感应篇》加入晚课,作为每日检点自己言行的功课,切实改恶修善,方是真正修行,唯有如是,方能获得真实利益,即,天必降之福。
《太上感应篇》至此讲圆满,我们不仅要就本篇的内容做总结,而且要能在自身上认真的做一翻反省和总结。
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古人修学的功力,还能把烦恼习气压住三天,我们现代人的功力,连三个小时都压不住。往往一面读经,一面听讲,一面胡思乱想。如此修学,何能成就。
太上慈悲垂训,从“祸福无门”开篇,到“胡不勉而行之”结语,通篇无非告诫世人要明信因果,怖畏恶道。种善因定得善果,造恶业必遭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明信因果,怖畏恶道的人,纵然不学佛,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是常存敬畏心,小心翼翼,不会造恶业,决不越雷池一步。
我们求生净土的人,除了真信,切愿,老实念佛的正行外,助行最低限度还必须要做到净业三福中的人天福,而《感应篇》则是落实人天福的前方便。是故《感应篇》要天天读诵,天天对照,反躬内省。“去恶就善,朝闻夕改”,改往修来,洗心易行。果能天天如是,假以时日,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心就养成纯善之心,行则皆是纯善之行,那就是转业力身为愿力身,生死自在,临终必得感佛接引,往生不退成佛,果报无比殊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