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middot寒

北京看湿疹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知多少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梧桐叶上,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

寒露三候

白日幽晦

天寒夜长

·一候鸿雁来宾·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来宾,即动讯飞来旅宿的意思,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大举南迁,以避即将到来的严寒。“云程万里,天际飞鸣。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二侯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传说中,雀鸟在深秋潜入大水(大水是海),变成蛤蜊。深秋天寒时,蛤类大量繁殖,古人认为蛤蜊的贝壳花纹与雀鸟相似,就以为是雀鸟变的。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在深秋天寒的时节,菊花遍地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寒露三候: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诗词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园中十首·秋高寒露至

唐·唐时升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或盘旋如硙,或下上如舂。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嗟彼旦暮间,安知造物工。春气感鸣禽,秋至动阴虫。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所以达士心,委运以固穷。

寒露习俗

夜寒秋思

落叶流风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

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养生

披霜盖露

望添新衣

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这是今年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草木荣华渐成往事

冬天的脚步慢慢靠近

天气由凉转寒

大家注意保暖噢

往期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秋分

中华传统文化丨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白露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处暑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立秋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大暑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小暑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夏至

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端午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芒种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小满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立夏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谷雨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清明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春分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惊蛰

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元宵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雨水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立春

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腊八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大寒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小寒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冬至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大雪

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小雪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立冬

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重阳

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霜降

10

8

整理

李亚宁

素材来源

网络

责编

郭冰洁黄宦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tz/9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