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松花菜等种植过程中,高温、高湿环境和天气,是病害的高发期,轻则减产巨大,重则损失严重!
01
黑腐病
症状识别
为害叶片和球茎。成株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大多从叶缘开始向内形成“V”字形枯斑,病菌沿叶脉向下扩展,边缘常呈黄褐色晕圈,形成较大坏死区或不规则黄褐色大斑,病斑边缘叶片组织淡黄色。病菌进入茎部维管束后,逐渐蔓延到球茎部或叶脉及叶柄处,引起维管束坏死、变黑,最后枯死,但无臭,干燥时球茎黑心,严重时叶缘多处受侵,造成枯死和全叶腐烂。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此病。9月上旬至收获期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合理浇水,适期蹲苗,雨后及时排水,尽快降低田间湿度。注意减少伤口,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倍液,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倍液,7~10天喷一次防治。收获前15天必须停止用药。
02
软腐病
症状识别
常见到有些植株老叶发黄萎垂,茎部出现湿润溃烂。发病严重时,近地面的根茎部完全腐烂,渗出脓状粘液,散发出恶息味。
发病规律
西兰花生长后期遇较多雨水时易发生。根或植株下部的伤口是病菌侵入主要途径。台风或大雨之后,易造成伤口。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避免伤害,注意雨后排水,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2%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倍液,或新植霉素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03
霜霉病
症状识别
下部叶片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斑,叶背产生白霉。
发病规律
温度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秋冬和冬春期间日夜温差大,月均降雨量大,日照不足、土壤积水、植株密度大该病易发作。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避免连作,土壤应深翻晒白,并施入适量石灰改良。发病初期使用枯草芽胞杆菌倍喷洒叶面进行防治;发病盛期使用枯草芽胞杆菌倍喷洒叶面防治。每周用药一次,连续3次。
04
黑斑病
症状识别
叶片是发病主要部分,初为水渍状小点,后发展为褐色至黑色近圆形褪绿斑,病斑有黑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西兰花黑斑病在南方多发生在3月份及10~11月份。北方多发生于5~6月份及秋季。西兰花黑斑病在温度为17~25℃的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特别在连续阴雨时最易发病。如肥料不足、生长衰弱、管理不善发病重。
防治方法
采用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及时做好清园工作,清除病残体。在发病初期喷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05
黑胫病
症状识别
子叶、真叶和幼茎上形成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茎基溃疡,病株易折断干枯,严重的引起病苗死亡。叶片上产生不规则至多角形病斑,中间灰白色,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育苗期湿度大发病较重。定植后天气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引起该病的流行。病地连作,浇水过多,施入带菌的粪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育苗期注意苗床见干见湿,不可浇水过大,避免造成苗床湿度过大,诱发病害的发生;及时防治害虫。在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隔9天喷1次,连续1~2次。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06
灰霉病
症状识别
多从下部叶片始发,病部组织呈淡褐色水渍状,遍生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该病在越冬栽培、春早熟栽培、秋延迟栽培上易发生。阴雨天,光照不足,气温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经常检查,及时摘除病叶、病茎等病残体。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40%多·硫悬浮剂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07
菌核病
症状识别
一般从植株茎基部或老黄叶片开始发病,初呈褐色水渍状,叶柄受害后因水分供应切断而引起叶片凋萎、下垂。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核。
发病规律
低温高湿易发生此病,排水不良,通风差,偏施氮肥等有利于此病。
防治方法
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初侵染源。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注意通风排湿。发病初期,可使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1次,重点喷植株基部和地面。
来源力禾种业、化学工业出版社蔬菜技术丛书,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