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露已寒,将为霜,勿忘添衣莫悲秋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时。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酷暑聒噪的蝉鸣仿佛仍在耳畔,

夜寒一阵风起,

万山就悄悄披上了艳丽的新衣,

长夜沾湿、层林尽染,

时光悄悄来到了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

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

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露珠渐浓,草长枯萎。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已呈深秋景象,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南方地区秋意更浓,蝉嗓荷残。

一候鸿雁来宾

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南飞,

此时应为最后一批,

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

飞物化为潜物,

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

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

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

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

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

尤其是黄河以北。

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赏菊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

处处可见它的踪迹。

古书记载:

“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

久服之,令人不老。”

秋钓边

我国南方在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

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

由于气温下降迅速,

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

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

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斗蛐蛐

秋风起,斗蛐蛐儿。

白露、秋分和寒露,

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

蛐蛐儿也叫促织,

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天气渐凉,

也提醒着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柿子

寒露时节,软糯的柿子此时已经成熟。

柿子果味甘涩、性寒,

入肺、脾、胃,清热润肺,

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

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

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大家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养阴防燥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莫要悲秋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

秋天的凉意渐渐的加深。

本是寂寥的季节,

寒露过后,草木凋荣,

更是增添了几分萧条。

不过在诗人的眼中,

无论,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都是一样的好景致。

《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的寥落景象,正在无声地诉说着寒露的到来。酒意初醒,如果这是真的,天地之间的变化真让人如梦初醒。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浓重悲凉。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桂花怡人,丝丝寒意,望月兴叹,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斜阳已尽,无人与我立黄昏,用孤雁哀鸣,来衬托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野有蔓草》

诗经·国风·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一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情长意浓,自然结合,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梧桐是雨天黄昏的哀惋凄迷,是秋天的萧瑟清冷,是月色寒风里的惆怅。但此时此刻凄美的不只是一层秋雨一层凉,更是诗人因与朋友聚散无常的哀怨与悲凉。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虽然描写的是在秋风瑟瑟的空楼中,衣着单薄的妙龄少妇幻想着如意郎君能来陪伴她共度欢颜。实则是诗人借女子的闺怨表达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的壮志难酬。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天寒露重,寒露已来,

勿忘添衣进补,保重身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tz/9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