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27/4546156.html

读完了《大秦帝国》后,就是很想了解秦统一之前的历史,就买了这本在《东周列国志》。

这绝对是我近年看过信息量最大的一本书,年的东周历史浓缩在这个章节、多页的纸上,花了我2个月的时间才慢慢看完。

因为作者是明朝的,所以整本书的文风都是古文夹杂着半白化文,读起来略晦涩;

再加上内容丰富,每一行每一个段落都知识点满满,很是需要认真耐心的慢慢读。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穿越,那些历史书上的名字,儿童读本里的典故,语文课本上简短的古文节选都活了过来,联合成一个浪漫又残酷的权游故事。

看完就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发生过呢,都在这里面了吧。

1、郑庄公射王无理

周平王东迁东都洛邑后,周王室日渐式微,进入春秋初期,七大诸侯国相互攻伐。

郑国逐渐开始崭露头角,郑庄公成为郑国国君后,政治上攘外安内,经济上重农兴商,外交上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此处有个掘地见母的故事很精彩)

随着郑国的不断强大,越来越不敬天子。

天子为削弱郑国在朝中的势力,周桓王开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郑庄公便不再朝觐周桓王,周郑从此开始交恶。

这年秋季,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竟起大军与王军对阵,击破王师,杀伤天子,促使周天子颜面扫地。

自此,郑庄公被称之为春秋小霸,而郑国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国。

但是,好景不长,当郑庄公病逝后,郑国就突然走向了衰落。

到了春秋中后期,郑国已经成为一个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小国了。

最终,到了战国初期,郑国被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消灭,从而彻底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2、齐恒公九合诸侯

郑之后,宋、鲁、卫渐渐强盛,都为当时大国。

直至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存邢救卫,尊王攘夷,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遂成霸业。

自此政令从此不出天子而出霸主,霸主从此代天子管辖诸侯,发号施令。

(其实我个人觉得比起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君臣情,管鲍之间的友情则弥足珍贵。如若不是鲍叔牙苦口婆心、誓死推荐并晓以大义劝说齐桓公,齐桓公刚开始是并不愿意放弃私怨重用管仲。)

(还有关于管仲,觉得他的个人能力太强,他只需要齐桓公对他言听计从,而不太在意主君的德行与齐国未来的发展。

所以,管仲一直没有为齐桓公清除小人,而鲍叔牙为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国君除去身边的杂佞。他与鲍叔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说的更透彻一点,管仲的主要志愿是实现自己的王佐之才,而并没做到诸葛孔明那样的鞠躬尽瘁。)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宠幸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小人;

这三个小人为了讨好齐桓公,以自行阉割来服侍左右,烹饪爱子给国君吃,储君不做父丧不归,可齐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居然希望让这三个马屁高手来继承管仲辅佐朝政,糊涂到了极点。

最后被小人夺了权,且命丧三人之手,造成死后数十天蛆爬满身才被人发现的惨景,也是自作自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tz/10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