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红作家结束北漂10年,我到苏州买房

北京主治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14/8744638.html

80后邓安庆,自称「在所有赛道上都落后于别人」的湖北作家,在38岁时,因为承受不了北京的高房价,决定结束10年北漂,搬去苏州生活。

▲苏州一景

落户、看房、购房,前后花了五个月时间,他便拿到房本,搬进了属于自己在苏州的新家,父亲知道他买房后,激动得在村庄奔走相告。

在北京时,他在8m2的杂物间住过7年,安家苏州,可以「太阳浴」的朝南大阳台就有9.2m2,在他看来,「这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挣出来的家。」

搬到苏州后,为还房贷,他需要在上海工作,从此过上「两城跑」的生活,但作家邓安庆从来不觉得辛苦,因为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活法」,生活是有希望的。

年底,我们跟随邓安庆,体验了上海和苏州的两城通勤,看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另一种选择。

▲周一清早,上海、苏州两城通勤的年轻人们

作家邓安庆38岁,中等身形,走在人潮中,并不太显眼。不久前,他刚结束10年北漂,在苏州买了房子。

每逢周一,他七点便起床,花一刻钟洗漱,骑上小电驴,几分钟能到地铁站,赶八点左右的火车,目的地是上海。

苏州驶往上海的火车准时抵达,列车进站,邓安庆和其他睡眼惺忪的年轻人,便鱼贯而入。霎那间,站台由热闹转至冷清。

上海、苏州两地的「新通勤」其实已经算不上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上海工作、苏州安家。火车快则25分钟,慢则39分钟,折算下来,不过几站地铁公交,听起来不像跨城。

我们第一次见作家邓安庆,是在一个周四清晨,为了亲身体验他如何通勤,我们随他一起买票进站,从上海返回苏州。

▲苏州城市俯瞰

▲邓安庆在苏州安置的新房一角

车窗外,霞光中,成片田野和山脉飞逝而过,他聊起「两城跑」的生活:

买完房后,他的积蓄基本用尽,一个月元的房贷令他不得不继续工作,但苏州的薪资待遇,很难满足他的要求。

现在,邓安庆的时间和空间,被切割成两块:

周一到周三,他在上海工作;

周三晚上,他乘夜班火车回苏州,度过一周剩下的四天。

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允许他一周居家办公两天——在他眼里,这是比较理想的活法。

在上海的三天,他的全部家当是一个10斤重的黑色背包。在里面放上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书,一袋两晚换洗的衣服,一把雨伞,一个充电器,一个充电宝,随机订一家民宿过夜,价格百元左右,通常不超过两百块。

他过得极省,北漂10年,其实攒下不少钱。通勤基本只靠公共交通,吃饭靠公司食堂,周末也极少点外卖,除房租外,每个月的开销在一千左右,「撑死一千五百块」。写作十年,还有些版税收入。

大概30分钟后,苏州站到了,空间忽然开阔起来。极目远处,天色匀净,几分钟脚程,便见城市内,河流纵横。

邓安庆买的房子离地铁站不算远,靠脚走,大概十几分钟。他去小区对面的超市,买回两枚杏鲍菇,两颗土豆,八九朵霜打上海青菜和半斤猪肉。他九岁能下厨,因为自幼是「间歇性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要自己打理生活。

作家邓安庆对吃的不讲究,但很享受做饭时光,慢条斯理洗刷备菜,葱姜蒜切小块,堆成三小堆,「青菜要大火爆炒才好吃啦」,一盘炒南瓜,他一个人能吃两顿。

▲新年前一天,在苏州朋友家跨年

▲平日在苏州新家的一人食

生活里的事,他如实记录在自己的豆瓣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mc/9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