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响bull诗歌里的董仲舒宋宋

北京医院治雀斑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抒怀上孙侍讲学士①

宋·宋祁

仆本寒乡士,始愿托田陇。

偶与亨会②并,遂窃空名宠。

黉胄③信清闲,文书无倥偬④。

牵丝⑤玷⑥外举⑦,挟册⑧陪春诵⑨。

缥帙⑩芸叶香,清池璧流壅11。

虽均五能知12,犹冀三陌13踊。

有志慕孤直,多言畏奇中14。

往往犯怒狙15,时时遭吓凤16。

胁肩17方病畦18,洗足几成湩19。

言充卫士爨20,赋盖吴人瓮21。

但望不汝瑕,安能贾予勇。

丛云属帝辰22,烝油乐贤共23。

前追三代风,旁鼓天下动。

方正召华郤,贤良命晁董24。

务擢25平津26对,无罪贾生恸。

裒然27群俊来,灿若春葩纵。

咨28予苦涩讷29,望风犹阴拱30。

愁多目似蒿,疾久带移孔31。

直虑醒而32,遂同微且尰33。

三千御上方34,八九吞云梦35。

订正清庙诗36,白罢旅獒贡37。

夫宁本无志,良忧拙于用。

击辕固歌鄙38,殙金39诚外重。

中夕抚躬40叹,明恩愧孤奉41。

况复42年苒苒,坐惊头种种43。

闲居昔有潘,广宅今非仲44。

尘容化衣襘45,雨气昏刀?46。

所赖庇明哲,盱衡47顾闲冗48。

每辨骥垂耳49,力排儒发冢50。

不尔51谢病归,锄钓事江葑。

注释Zhushi

①侍讲学士:官名。唐玄宗时于集贤院置,北宋置翰林侍讲学士,掌管辨别勘定史籍的疑义。

②嘉会,众美之会。

③黉(hóng)胄:古代的学校。胄,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因都要进入国学学习,后泛称国子学生。

④倥偬(kǒngzǒng):事情纷繁迫促。

⑤牵丝:佩绶。谓任官

⑥玷:犹“忝”,诗人自谦之词。

⑦外举:荐举出任外职。

⑧挟册: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⑨春诵:原为按季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原指读书。语出《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⑩缥帙(piǎozhì)芸叶:泛指书籍、书卷。缥帙,淡青色的书衣。亦指书卷。芸,芸草,《说文?艸部》曰:“草也,似目宿。”段玉裁《注》曰:“叶类豌豆。其叶极芬香。古人用以藏书辟蠧。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芸叶有香味,可驱蠹虫,古时书卷中多放置之,故名芸帙、芸窗、芸馆、芸签、芸台等,皆代指书籍。

11璧池流水壅:指教化行不通。璧池流水,指教化。南朝梁江淹的《齐太祖高皇帝诔》中:“胄业既树,璧流方啟。”胡之骥《注》曰:“璧流,璧池之流也。啟,开也。”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学校》曰:“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璧水,璧流,泛指讲学读书之处,代指教化。壅,堵塞,不通。

12虽均五能知:化用“鼫(shí)鼠五能不成技”的典故,亦称“五技鼠”,比喻什么都会却没有什么专长。鼫鼠,即梧鼠。典故出自《周易?晋卦》:“晋如鼫鼠”,晋升后如身无专技的鼫鼠,不能胜任工作。《说文解字?鼠部》曰:“鼫,五技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蔡邕《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在诗中是诗人自谦之辞。

13三陌:泛指大街小巷。

14奇中:谓意想不到地说准、猜中。

15怒狙:怒,大怒。狙,猴子。出自《庄子?齐物论》,养猴子的人分橡子,“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在诗中指惹怒没有学识见地之人。

16吓凤:恐吓,斥责。化用“鸱鸮吓凤”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庄子的同乡好友惠子好功名,因怀疑庄子危及自己的官禄,于是庄子便讲了“鸱鸮吃腐鼠”的寓言,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鹓鶵,传说中的一种凤鸟,比喻有德性声望的青年才俊。在诗中指受到庸碌之人的恫吓和斥责。

17胁肩:耸起肩膀,表示敬畏。

18畦:笔的别称。成语“畦宗郎君”出自宋代陶谷的《清异录?文用?畦宗郎君》:“欧阳通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芒笔曰:‘畦宗郎君’”。

19洗足几成湩:化用历史事件,据《穆天子传》中记载:“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搜之人□奴,乃献白鹄之血以饮天子,因其牛羊之湩以洗天子之足。”白鹄:白天鹅。湩,乳汁。饮“白鹄之血”,浴“牛羊之湩”与“煮鹤烧琴”意思一样,喻指以极粗暴的形式对待文化和文明的行为。

20言充卫士爨(cuàn):我的言语能充当保护贤良之士发出的声音。爨,《后汉书?蔡邕传》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借指贤良之士发出的声音。

21赋盖吴人瓮:所作之赋只能盖在吴人的瓮上面,诗人自谦辞赋才薄智浅,难有高见。吴人:化用吴人卖呆的典故,据传说吴人多痴呆,喻智浅。瓮,喻坐在瓮中观天,见识短浅。

22丛云属帝辰:丛云,指《卿云歌》,是舜禹帝相互唱和之作。在这里的意思是君臣和合。相传舜禅位于禹时,群臣互贺唱和,作此歌,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歌中钟石变声,暗示虞舜禅位;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君臣互唱,情绪热烈,文采风流,辉映千古。

23烝油乐贤共:乐于美好众多的贤才,共立于朝。《诗?小雅?南有嘉鱼序》:“南有嘉鱼,乐与贤也。”郑玄《注》曰:“乐得贤者,与共立于朝,相燕乐也。”后以“乐贤”表示乐于求贤的意思。烝油,众多繁盛的意思。

24方正召华郤,贤良命晁董:华,华歆,曹魏时期名臣,初举孝廉,后为郎中,持身俭素。郤,郤诜,晋武帝时举贤良对策,授议郎,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华郤,华歆、郤诜并称。晁,晃错,西汉名臣。晁董,晁错和董仲舒并称。华、郤、晁、董都是以贤良方正应诏命授予官职。方正、贤良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汉文帝时开始发布,属于察举特举或制科,大多在天下出现灾异或危难之际举行,广开直言之路,匡正帝王的过失。

25擢(zhuó):举拔,提升。

26平津:指公孙弘。公孙弘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后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

27裒(póu)然:聚集。

28咨:叹息;哀叹。

29涩讷:说话、写文章迟钝。

30阴拱:谓暗中坐观成败。

31带移孔:移动衣带之孔,表示身体消瘦。

32醒而狂:形容人狂放不羁。化用“次公狂”的历史典故。盖宽饶,字次公。为人刚正不阿。据《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记载,盖宽饶先是拒绝参加平恩侯许伯乔迁新居的喜宴,继而又以‘酒狂’为名拒绝许伯的敬酒。后人就用‘次公狂’比喻蔑视权贵、为人狂放的性格和情态。

33微且尰(zhǒng):出自《诗经?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意思是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这是一首忧谗忧谤的诗歌,诗人自谦与进谗者同流而没有直言相谏的勇气。微:通“癓”,小腿生疮。尰:借为“瘇”,脚肿。

34三千御上方:率三千人以御北方,形容以少战多,军威浩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契丹以六万骑至定州,命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兵三千御之。”契丹六万骑兵压境,赵匡胤命令田钦带领三千兵马,结果取得大胜。上方,在……上面,指方位关系。按古代阴阳五行理论,上方指北方和东方。《汉书?翼奉传》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上方情,乐也,乐行奸邪。”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北方水,……水性触地而行,触地而润,多所好故;多好则贪而无厌,故为贪狼也。……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诗中“上方”与“云梦“相对。

35八九吞云梦:形容文学创作的气势盛大。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胸中。”就象胸中吞有八、九个云梦泽一样。云梦泽,古代的大泽。

36清庙诗:指《诗经?周颂?清庙》这首诗,毛诗和鲁诗认为这是一首祭祀文王,歌咏文王之德的诗歌。

37旅獒贡:据《尚书?周书?旅獒》记载,周武王战胜商纣之后,向周边民族开通了道路,西方旅国来贡献那里出产的大犬,太保召公写了《旅獒》诗,来劝谏武王不要玩物丧志。

38击辕固歌鄙:诗人自谦所作之颂歌固然鄙陋。传说尧、舜在位时,民生安乐,故百姓击辕作歌,以颂盛世太平。后以“击辕之歌”用为歌颂太平之意。击辕,借指村野之地。

39殙金:指昏乱,糊涂,神志不清。出自《庄子?达生》:“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意思是赌博时,以瓦块为赌注,心理毫无负担,对输赢泰然处之反而常常获胜;以衣物下赌,心有顾忌;如果以黄金下赌注,则会顾虑重重,心情紧张,患得患失。

40抚躬:反躬,反躬自问。

41孤奉:虚奉、辜负。

42况复:更加,加上。

43种种: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44闲居昔有潘,广宅今非仲:这句的意思是不能如昔日的潘岳一样去官闲居,也不能像居有广大的宅院田园的仲长统一样优游山水。潘,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因尽孝侍奉父母而被免官,作《闲居赋》以抒发失意之情,后来比喻去官闲居或仕宦不达。仲,仲长统,东汉著名哲学家、政论家。有“仲长园”的典故,《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仲长统官至尚书郎,但志在优游,纵情山水,曾作文章赞美园林风光。唐代卢照邻有诗句:“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

45襘(guì):衣领交叉处。在这里代指容颜、神态。

46刀?(běng):古代的一种军器。

47盱衡:纵观,观察。

48闲冗:指闲散的官职。

49骥垂耳:形容才华受到抑制,遭遇困厄之境。化用“骥伏盐车”的典故。《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有一匹千里马拉着重重的盐车上太行山,“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碰巧遇到伯乐,才摆脱困境,成为了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唐代卢照邻有诗句:“太行垂耳,先鸣上路。”“太行垂耳”也是化用这个典故。

50儒发冢:即“二儒发冢”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意思是两个儒生口中念着诗书礼仪,却在那里干着挖坟盗墓的勾当。借指言行不一,满嘴仁义道德,却行为卑鄙的伪君子。

51不尔:不如此,不然。

译文YiWen

本自出身贫寒门,初心愿寄田园村。

有幸与嘉美并列,才有虚空之荣耀。

学校直讲确清闲,公务之事不繁急。

承蒙举荐忝为官,勤奋学习有春读。

书卷泛着芸草香,清水流壁教化难。

虽然技多无专长,仍望桃李满街巷。

孤高耿直心仰慕,不料多言又说中。

常常惹得别人怒,时时遭到斥责声。

心存敬畏忧下笔,不敢粗暴对文章。

言语护卫良才声,辞赋开导智浅人。

惟愿瑕疵不辱君,能否借我三分勇。

《卿云》之歌君臣和,乐于求贤共立朝。

向前追随夏商周,旁鼓一敲天下应。

华歆郤诜授方正,晁错仲舒举贤良。

必定提拔公孙弘,贾谊无罪犹哭谏。

群贤俊才齐聚集,灿烂犹如春花艳。

可叹我言木又钝,只能远望暗中察。

愁眉苦脸目光呆,久病无力身消瘦。

担心狂放受中伤,于是同流谗与谤。

想来三千御万众,胸中吞吐云梦势,

订正清庙颂诗歌,敢于直谏心忠诚。

宁可心中无大志,担忧才拙不堪用。

击辕成歌诚鄙陋,内心诚敬思虑重。

半夜反身自省叹,辜负愧对圣明主。

加上时光悄流逝,惊叹发少年岁老。

不可闲居如潘岳,优游广宅效长统。

尘俗染尽变容颜,潮气暗淡刀?锋。

幸可依赖圣明护,左右照顾谋闲职。

不叫人才受压制,还要明辨伪君子。

不然辞病归田园,锄草钓鱼在江边。

鉴赏JianShang

宋祁(公元年—公元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

宋祁的诗词语言工丽,大家熟知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就出自宋祁的《玉楼春》,被人称为“红杏尚书”。这首30句的长诗《抒怀上孙侍讲学士》,是诗人向往清静淡泊生活的抒怀之作,歌颂诏举方正贤良的政治文化环境,更仰慕那些为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名臣良相。诗人反复咏叹,因为是写给友人的诗,诗中多自谦自怜之辞。

按诗歌内容大概有四部分:

开头两句,总括自己的志向和际遇。诗人凭借身边众多有嘉美德行的师友的帮助和提携,才幸运地拥有眼前的虚名恩宠,虽是谦辞,却可看出诗人淡泊名利,崇尚田园的志向。

后面从“黉胄信清闲,文书无倥偬”到“但望不汝瑕,安能贾予勇”几句,诗人具体描述了自己的为官日常状态和言行操守。宋祁曾任国子监直讲、直史馆、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等职。国子监直讲是辅助博士讲授经学,相当于“助教”;任直史馆后可委以重任,并且可以“破格升迁”;龙图阁学士是加官,外加的官衔,相当于“名誉顾问”,实际是虚衔,彰显皇帝特别尊宠的荣誉称号;宋祁参与修撰《新唐书》,承担大部分工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从诗人的从官经历看,的确如诗人所说的“信清闲”,亦“无倥偬”。但诗人心中有自己的操守,仰慕孤高耿直之个性,也不愿随波逐流,阿谀奉承,当言则言,屡屡言中,所以容易招致一些怨怒和责备之声。但诗人坚持原则,写文章说话,都心存敬畏,不敢造次,“安能贾予勇”,表示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有才华,还要有坚守的勇气。

“丛云属帝辰,烝油乐贤共”至“裒然群俊来,灿若春葩纵”,诗人追慕夏商周到汉代的举贤良方正,畅想出一幅“灿若春葩纵”的求贤若渴、待贤如宾、乐贤同歌的君臣和合,共立朝堂的美好画面。诗人重点讲到汉代的察举贤良制和汉代的一批名臣良相。

察举贤良属于特举,始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年),此后,两汉屡有诏举贤良方正之令。贤良、方正经常与文学相连称,有时贤良与文学并立为二科,或连称为“贤良文学”。实际上,贤良与文学相似,都是指通经达变之士,文学实指经学。诏举贤良方正多在出现日月之蚀,冰雹虫害、瘟疫流行的情况时,表明帝王有过,必须自我检讨,并下诏书求贤,广开直言之路,征求意见,匡正过失。所以,贤良之举属于特举,不是每年都有,但也是察举次数较多的科目,皇帝对贤良方正一科极为重视。具体是依照皇帝诏令的规定,由公卿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举荐,送至朝廷,皇帝亲自过问,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每次诏贤良对策者经常达百数人。有时一策即毕;有时还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连对三策后,授以江都相。从汉文帝开始,下诏令官员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一批批有才学、有德行的优秀人才被提拔任命。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多岁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文帝二年时,贾谊提出《论积贮疏》,指摘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弃农经商)以及奢侈之风的现象,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巩固国家政权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当时对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贾谊无罪被贬长沙,三年后,得以召回长安。贾谊又呈上《治安策》(《陈政事疏》),在《治安策》的开始,贾谊痛心疾首地指出天下大势,可痛哭的有一个问题,可为流涕的有两个问题,可为长叹息的有六个问题,这是诗中所说的“无罪贾生恸”,贾谊居安思危,切中时弊。他在《治安策》中的进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汉景帝时,晁错提出的“削藩”政策,就是贾谊主张的继续。

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被推举为贤良。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策问”。当时贾谊已经去世,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晁错《举贤良对策》,深得文帝的嘉许,是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晁错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晁错积极上疏,先后呈《论贵粟疏》、《言兵事书》等。景帝二年(公元前年),晁错呈《削藩策》,再次向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景帝采纳了他的谏言。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将晁错杀害。

“布衣宰相”公孙弘,年少时家境贫寒,苦读《公羊春秋传》,立志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汉武帝即位后想建功立业,便下诏访求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公孙弘年已六十,他以贤良应征,被任命为博士。不久却因出使匈奴不利,惹怒了汉武帝而辞职归家。公元前年,武帝诏令征求文学儒士,葘川国又推举已是古稀之年的公孙弘应诏。公孙弘的对策被汉武帝选为第一,拜为博士,后拜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能以平民之身,位至国相,能以宰相之位得以封侯,足以显示他的政治才华。尽管公孙弘在学术上无所建树,为人也有其阴险伪善的一面,但是在“表彰六经”,“尊奉儒术”的历史转折过程中,公孙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年),公孙弘提出一整套关于儒家经学教育和选拔国家官员的方案,如拟定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也就是说,博士可以教授门徒;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等。这些举措对于确立儒学在汉代的独尊地位,具有积极的推动和实践意义。如果说董仲舒为汉武帝更化革新、重振朝纲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公孙弘则是具体方案的制定者、推动者和实施者。

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试图在内外政策上进行更化革新。汉武帝在策贤良文学诏中提出问题,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这就是“天人三策”(或称《贤良对策》),《天人三策》),班固全文收录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以天人关系理论为框架,回答汉武帝的问题,提出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以及建太学,改革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既肯定君权神授,又以天意示警,异灾谴告来约束帝王的行为,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提出君王要法天而行,实施仁政,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有利于制约和平衡君王的集权政治。为实现思想统一,董仲舒援引《春秋》“大一统”的理论,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还提出“立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在中央设立最高学府太学,由博学的经师教授,广揽青年才俊,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成为国之栋材。

“中夕抚躬叹,明恩愧孤奉”到篇末,诗人再次感叹时光流逝,重申所担责任之重,一定要公正公平地提拔任用人才。“每辨骥垂耳,力排儒发冢”,不让人才受到压制和埋没;不叫那些伪善之人冒充栋梁,滥竽充数。国家治理离不开人才,当政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并恰当地使用人才,“知人善任”。董仲舒不仅是察举制的受益者,更是汉代察举制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董仲舒从人才培养到官员的任命、考核和监督,都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具体举措,为培养、提拔和任用官员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得以施展。

诗人由思慕这些古代贤良,慨叹自己言辞木讷、年老久病,没有远大的志向,才拙不堪大用,也没能立下显著的功业。即便如此,通过诗歌,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史书记载,宝元二年(公元年),在西北边境战事、财政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宋祁呈上关于“三冗三费”(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费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的疏策,直言劝谏朝廷应精兵简政,节约财政。皇佑年间,宋祁又连续上书《御戎论》七篇,直陈巩固边防的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宋祁对先贤的仰慕不只是存在心里,他还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在他临终前曾亲自撰写“遗戒”,嘱托儿子们丧事从简,不要被当时的风俗所左右,“勿请谥,勿受赠”,要淡泊名利,崇尚节俭。“遗戒”是宋祁留给后辈的戒训,也是宋祁人格的真实写照。“不尔谢病归,锄钓事江葑”,最后一句诗人将心灵寄托于山水田园,表明诗人对宁静的田园渔歌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借古说今,是抒怀诗常用的手法。这首诗洋洋洒洒30言,多处化用历史典故,读来不免有些晦涩。宋代晁公武编撰的《郡斋读书志》中就曾评价宋祁的诗文“多奇字”,《四库全书总目》中也说:“殆以祁撰《唐书》,雕琢削,务为艰涩,故有是言。”尽管有雕琢的痕迹,但整体可谓工整清丽,语重志长。诗文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古代明君贤臣的思慕,尤其是汉代的察举贤良方正的感慨,都无不透露出诗人忧虑国事,重视和爱惜人才的一片赤诚之心。

图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mc/9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