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与董仲舒之政治观国学教育书院

时间:年7月2日9点至12点

地点:北京朝阳望京花园东区号楼一楼会议室

学习内容:《春秋繁露》玉杯第二、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指导教师:摩罗(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

主讲人:邱维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生)

评论人:陈传彬(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生)

主持人:朱振纲(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

共学者(排名不分先后):

武晓冬/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薛峰/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窦德荣/国垣智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张学琴/中央民族乐团胡琴演奏家

蔡云妹/北京泉艺文化董事长

赵丽萍/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正文

年7月2日,国学教育书院第期原典小课堂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东区号楼一楼会议室如期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士生导师摩罗先生出席并作为国学教育书院原典小课堂的指导教师,对本期分享内容做整体把控与深化评点。

在进入具体分享之前,主持人对《玉杯》和《循天之道》进行了大概介绍。然后,以文本为纲,主讲人邱维雯同学逐段分享了《春秋繁露·玉杯》篇的具体内容。《玉杯篇》通过分析《春秋》所记载的“讥鲁文公丧取”、“赵盾弑君”、“许世子止”、“公子比继位”等历史事件,阐明《春秋》用“微言”来表达其特别重视人的心志和办事动机的倾向。与此同时,董仲舒在文中也提出了研究《春秋》的方法论,即通过对比分析来体会《春秋》的微言大义。

在评议环节当中,评议人陈传彬同学认为:《玉杯》所揭示的“微言大义”、“贵心重志”是孔子谋求现实层面改变社会不成,退而求其次以《春秋》载其思想的手段,故不能以纯粹史学观点衡量其价值,这在政治理想层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政治实践层面会遇到诸多问题。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武晓冬老师结合中医理论提出了“意”与“志”的关系,共学人员缘此话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此之后,陈传彬同学主讲了《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的具体文本内容。他认为,该文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政治思想的自然基础,从天道阴阳的“中”、“和”概念出发,从饮食、居住、房事、养气等角度提出顺应中和之道,人可以延年益寿,逆之则伤身败体。会后,共学成员在进餐时围绕《玉杯篇》和《循天之道》的内容与思想,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国学教育书院介绍

国学教育书院,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学教育与传播”专业博导摩罗先生之授课平台,主要修习经史子集原典,探讨传承古道、弘扬正学之路,造就国学教育之才。除该专业在籍博士生硕士生外,还有文医艺商各界贤士入堂共学。修己安人,复兴吾族,匹夫有责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故立此志以劝学也。

(注:本书院志为摩罗先生撰文)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mc/9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