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衢州人当年种这树是为了给女儿当嫁妆,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屋前屋后曾经有棵树

我想应该是在清明前后,烟雨朦胧里,蜿蜒曲折的村边小路上,父亲扛着一棵树,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那树是完整的,光秃秃的枝丫、张牙舞爪的树根,似乎还应该带有几朵小小的花蕾。路遇的乡亲跟父亲打着招呼——这根苗好,是枫树底的那棵么?父亲喘着粗气应答。虽然是树苗,其实也很大了,看得出父亲扛着是颇为吃力的,另一肩上的锄头柄斜插身后树冠,两手往前,一手强压树根一手紧抓锄头,人就宛如拉纤样地爬。

这个景象就定格在我刚刚记事的脑海中,很清晰又朦胧。父亲穿的应该是褴褛而不知什么颜色的衣服,但我的印象中却是青青的涤卡中山装,腰里扎着大汗巾。显然这印象是颠三倒四的。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那个小山村还远没有涤卡布料。但扎着大汗巾应该不会错。因为小时候,乡亲们只要干活,男的大汗巾女的大围裙是不可或缺的。这大汗巾展开来有6尺多长、2尺多宽。说是劳作擦汗之用,实际多功能。衣服普遍没有口袋,常常就是劳作中见到什么好吃的野果,乃至摘些辣椒等之类的,顺便就用笠帽斗、大汗巾裹带回来。大热天山溪里洗个澡,就用大汗巾反绑着身子,捏着汗巾两头,来回拉锯似地搓背。尤其挑担扛东西,大汗巾腰里一扎,徒增一股力气。所以那时乡亲言语里“大汗巾一扎”,意思就是甩开膀子干。据说民间武术中也有汗巾功、围裙功。

人的记忆深处的印象,许是这么以最鲜明时光底色拼凑着的。现在想起父亲,不仅是父亲,包括一个个离去的乡亲,脑子浮现的印象,也都是穿着粗布衣扎根大汗巾(或者挂在肩上),再就是咬着旱烟筒,口齿含糊不清说着什么。所以有时看见周围的人隔三差五变换着发型,日新月异的装束。心里就想,我们在我们后人的记忆深处的印象,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或许丰富多彩,或许就比较凌乱。当然,如今随便哪个的影像留存几近泛滥了。随时有图有真相,用不着苦苦印象了。

对于父亲的这个印象可能还缘于,山里人家向来只有砍树扛树而很少种树的。但是在我老家一带,小时候这棵树却是常常见乡亲移栽。那便是泡桐树。那时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栽有一棵或几棵。乡亲称之为“毛头空”。想来是因为泡桐树还是树苗乃至于成树三五年时,枝干的中间仍然是空的,如毛竹却没有节。等到空心全长满长结实了,才算成熟成材。毛头空的花并不艳丽,一簇簇一挂挂白色的花,散发着浓浓带有甜味的香气。花开时节,小伙伴常常用毛竹竿敲那花朵。虽然爬树下河对乡野孩子来说那就是个游戏,但是这泡桐树,大人是绝对不许孩子攀的,见了哪家孩子攀爬,那大人都要立即阻止并告到其家长处。因为泡桐树长得快,一般高大且枝桠很松脆,一不小心就断裂。但小孩们禁不住泡桐花的诱惑,花是喇叭状确也可当喇叭吹。如此,树顶上的花,毛竹竿够不着,便用石块抛打。这样一来,花没打下几朵,却常常把屋顶的瓦给打破了。

打破人家的屋瓦,总归是件令大人难堪恼火的事。但是父亲把原来长在自留地(枫树底)的这根毛头空,移栽到了屋后,肯定不是要供我打花玩的。因为自从这棵毛头空种下,父亲看护得紧,几乎不许我触碰。刚刚移栽过来,父亲说小孩子不知轻重,不小心晃动了,树就死了。待到泡桐慢慢长粗长壮了,我也早就不在意了。这毛头空远没有别的树好玩,连鸟儿都不太搭理,从没看见有鸟儿在上面筑窝,其实毛头空的枝桠很是疏朗,压根不宜于筑窝。只是到了夏天挺可人的。泡桐树叶,片片如小蒲扇,浓荫似盖,那的确是纳凉的好去处。当然,屋后泡桐终究是自己家的,相伴成长,多了一种亲情。

所以读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回来时,看泡桐被砍了,留下那块空空如也的地,很有些别扭,怅然若失。父亲是不无得意地说,这棵毛头空锯了不少板,给你姐做了一担箱,还有的多,当初种就是为着你姐出嫁做嫁妆用的……

确实,老家一带乡亲种泡桐树的风俗,是冲着女儿做嫁妆之需的。所以在女儿出生前后一般都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宛如绍兴女儿红、金华红曲酒,当是衢州的女儿树了。这种风俗我想应该是古已有之,与民族“泡桐文化”契合的。从前女子出嫁的箱子,在诸多嫁妆里可算是神圣的物件,可谓女人一生的珍藏所在。直到现在说起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还说“压箱底的”。这样的箱子当然要用非同一般的木料做了。樟木板等当然也算是好的,但樟树都作神树样对待,人为砍是没有的,只有雷劈了才有。小时候乡亲对哪家女儿出嫁的箱子是杉木板做的,往往是很有些嗤之以鼻的。倘若是泡桐木,就会意一笑说:这人家规矩。其实泡桐木板,一则轻二则透气(素有会呼吸的木板之称,珍藏书画也常用之),三则文理漂亮且木质不易变形等等,自古是传统做家具的上好材料。想来内里还有着某种吉祥的祈愿的。早在《诗经》里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所谓的“栽桐引凤”。栽得梧桐树,所愿当是儿女如凤凰吧。正因为此,几千来梧桐一直被文人志士赋予了如此深厚的“情”、“谊”、“志”等等。泡桐虽是桐,其实与常言的梧桐非亲非故。然而或许乡亲们还是以此代之吧,宛如鱼喻余一样的吉祥。毕竟梧桐是种图腾样的象征。

当柳絮飞时花满城,偶然走到西区钱家村,看见花开满树,花香袭人的泡桐,突然就闻到了故乡的气息,突然如同故旧相逢般的亲切和感慨。回来打开电脑查询有关泡桐树的资讯,却发现度娘说:泡桐树,日本人至今广为栽种,因为日本人的全套嫁妆用的是泡桐木做的,包括木屐等等。见此,不胜感慨唏嘘。原本从中国衍生的文化,日本人却千年不变地传承着。而或许啊,我们早就换了“木屐”,故而“印象”有些错落了。有朝一日我们该不会像今天追逐着赏樱花一样地赏泡桐花吧?

编辑:小Q

主编:小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fz/9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