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公主有长公主和公主之别。
所谓“长公主”,《汉书高帝纪》如淳注:“帝姊妹日长公主。”这个解释太笼统。颜师古之注较为具体,即“年最长,故曰长公主”。其实,除此之外,重要的一条是受皇帝赐封者才能上算。如景帝姊刘嫖封为长公主,昭帝长姊鄂邑公主封为长公主等等。
《汉书·高帝纪》曰:“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斌敛,女子公主。”从这里,似可推测出公主亦研斌敛,有可观的收入。汉朝“长公主”地位有多高,单是俸禄就堪比诸侯王。
先说长公主的收入。
长公主的地位同于诸侯王,食封的户数比较多。
如鄂邑长公主在昭帝为太子时,封在鄂县(属江夏郡》,暂作一万户计。昭帝即位后封为长公主,“益汤沐,邑”,但不知其具体数目。
公元前86年.(始元元年春二月,昭帝“益封燕王、广陵王及鄂邑长公主各万三千户”,即鄂邑长公主也增加了户。公元前75年(元凤六年)春,“长公主共养劳苦,复以蓝田益长公主汤沐邑”,亦暂作一万户计。
仅就这几次封邑能计算的.加在一起,共有户。与同时期的列侯平均封户户比较,几乎为22倍。
平时昭帝对鄂邑长公主的赏赐也比较多,如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赐长公主级宗室昆弟各有差”﹔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赐长公主、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以下郎吏宗室钱帛各有差”
如果按“岁率户二百”计算,则鄂邑长公主每年的食邑收入为:
x=6,,(钱)
昭帝之所以赐长公主食邑、钱帛较多,其原因是昭帝即位时较小,乃八岁,其母又早死,故“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师古亦明确地说:“以供养天子,故益邑也。”
汉代其它各帝的长公主除食邑外,额外的赏赐亦不少。
如景帝之窦太后曾“遣诏尽以东宫金钱财帛赐长公主嫖”,后汉光武帝女沁水公主,肃宗时加号“长公主”,原来的封邑不算,另外“增邑三千”。这样,与原封加在一起,亦有户。
这里要说明的是,西汉皇帝除对长公主大加封赐之外,对其它姊妹也有封赐。
为说明这点,不妨列举两则史料予以证明。
汉武帝同母异父姊金王孙俗,虽未封长公主,但武帝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
公田百顷,甲第……因赐汤沐邑,号修成君”。公元1年(元始元年)六月,平帝“赐帝女弟四人皆邑君,食曰各二千户”。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汉诸帝对长公主外的其他姊妹所赐的封邑也在0户以上,略高于列侯的食封。
再谈公主的收入。
《汉书·成帝纪》张晏注:“天子女日公主,秩比公也。”因此,公主的地位高于列侯。
公主有汤沐邑,一般在天子所辖的京师内史之内。即如《汉书·诸侯王年表序》所言,“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师古解释得更清楚:“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
公主的汤沐邑较多,如汉惠帝时的鲁元公主原“食数城(县〉”,至公元前年〈惠帝二年)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
团城阳郡究竟包括多少县呢?
据考证,曰:“《地理志》无城阳郡,盖齐悼惠王未封齐以前本有此郡,高祖纪,以胶东、胶西、临菑、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是也。悼惠王既受封以后,城阳郡仍然存在,等于自置之郡。”估且以平均计,城阳郡也有十个县左右。
《齐鲁封泥集存》内,有“阳陵邑丞”、“卫邑丞印”、“博阳邑丞”、“乐成邑丞”等三十三方之多就是证明。这样,鲁元公主的食邑达十一县之多,将有11万户以上的纳税收入。当然,象鲁元公主这样多的封邑是不多的。
一般来说,西汉公主所食汤沐邑是一个县。
如汉武亲之卫皇后两女封为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颜师古对此解释得很清楚,曰:“诸邑,琅邪县也。以封公主故谓之邑。阳石,北海县也”。因其食邑一般在二千户以上。
公主除有汤沐邑外,还有不定期的赏赐,列举其史料几则,以窥一斑。
石、将、大夫、郎吏、从官、四姓及梁邓小侯、诸夫人以下帛,各有差”。
所谓“主”,臣瓒、王梯云“主者妇人尊称”。《辞源》》曰:“公主也。”
赏赐公主事以西汉后期和东汉中期居多,其原因是宫妃力量之上升。不管是大喜(如皇帝加元服和皇子立为太子等、大丧(如皇帝丧葬等),公主等均受到赏赐。赏赐的东西有金、帛、钱布、房屋、墓地等。这些不定期的收入,也成为公主收入的一大宗。
此外,汉代公主似有俸禄。《后汉书·皇后纪》李贤等注:“汉法,大县侯似三公。”三公有俸禄,而皇女是大县侯,故公主似有俸禄。还有一条史料可佐证,即《通典》所云:“永初元年,邓太后封清河孝王庆女十人,皆为乡公主,分食邑梅。”明确说明乡公主有俸禄,则县公主亦当有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