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渐作北风呼立冬

立冬

一、了解立冬

十一月七日将迎来我国传统24节气第19个节气:立冬。立冬,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冬季,我国习惯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是农历的十、十一(冬)、十二月(腊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北方,大地封冻;江淮,“三秋”尾声;江南,抢种晚麦,移栽油菜,好一番忙碌的景象。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立冬是個大日子,为了迎接立冬,北方人多吃饺子。用仪式化的吃食代表迎接冬日的欢喜。

二、立冬习俗

立冬节气习俗

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好吃不过饺子”,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中药为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祭祖祭天,庆丰收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三、立冬相关诗词

立冬?古诗词赏析

《访妙玉乞红梅》

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赏析:尘心总作沾泥絮

颜如

红楼中,宝哥哥的诗作并不算得最佳,时常被姐姐妹妹们善意的嘲笑。大观园赋诗时宝玉急得一头汗,要央林妹妹代笔,而这首七律诗却写得甚好,情景交融,来源和去路都极妙。

宝玉生日,妙玉写了个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让庵中一个婆子送到怡红院去。宝玉竟看不明白这“槛外人”之意。别人告诉他,“槛外人”的典故出自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句。

其实妙玉这个名号与宝玉的《乞梅》诗有关。妙玉是极难亲近的人,才华容貌都是一流,清高自持,洁癖至极,刘姥姥不过喝了她一杯茶,她就要砸了杯子。其他人来未必能要到梅花。妙玉却亲自带着宝玉到园中任意挑选,就像之前她把刘姥姥的成窑小盖钟交到宝玉手上说:“我只交给你,快拿了去吧。”她给钗黛泡茶用名贵茶具,唯独给宝玉倒茶时用自己的绿玉斗。一个有洁癖的女孩子,不介意男子触碰她的茶杯,爱慕之情溢于言表。黛玉不愧是宝玉的知己,玲珑的她早已看得清楚明白,李纨说要派个人跟着宝玉去乞求梅花,黛玉却笑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这首律诗既高雅,又有禅意,还透露着几分公子哥儿调笑之意。“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到陇翠庵不为参禅问道而来,而是向月下嫦娥求一枝梅花。这句诗不仅唐突,还有些暧昧,一个青年男子大雪天独自跑到尼姑庵,不夸尼姑佛法高深,反夸她貌比天仙。

妙玉与梅花有不解之缘,她以前在苏州玄墓蟠香寺修行,玄墓多植梅花,有“香雪海”之称,每到下雪天妙玉就收集梅花上的雪,封存于青花瓮内,用作泡茶。妙玉居于栊翠庵中,依旧与梅花相伴,心中难免将自己自比梅花,宝玉来乞的是红梅,得到的却还有妙玉的芳心。

妙玉把梅花赠给宝玉,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去。后来又慷慨地分送给大观园各房的姑娘每人一枝梅花,以掩饰自己的心虚,少女的微妙情感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妙玉年长于宝玉,出家并非是看破红尘,而是她小时体弱多病,在寺院中带发修行,以期神佛护佑。当宝玉站在旁边看她和惜春下棋,妙玉心中如小鹿乱撞,脸泛红晕。临走时,妙玉借故说大观园的路弯弯曲曲的,忘记怎么走了,好让宝玉陪着她走一段路。她回到庵中参禅打坐,眼前也时时浮现出宝玉的身影,耳热心跳,难以摄住心神。

恍惚间,妙玉已把自己代入宝玉诗中的“槛外梅”,青灯古佛,黄卷木鱼,坐忘枯禅,情思绵绵。“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春暖花开之时,偶然也会梦见白马王子来折梅花。宝玉热闹的生日,她心中向往,碍于身份却不便前来,只能以“槛外人”的名义给宝玉送帖祝福,可宝玉大概早就忘了那年,和姐姐妹妹们喝酒吃肉,对雪联诗,一时兴起的“槛外梅”三个字罢。

晚晴闲步邻曲间有赋

宋陆游

汤沐身轻念出游,近春原野霁烟浮。

楼阴雪在玉三寸,云罅月生银一勾。

穷巷客稀常足睡,暮年诗退不禁愁。

乡邻无事冬耕罢,独倚篱门数过牛。

赏析:冬趣

幽月青痕

夜与月总会生出月满西楼,对月成三行的空寂。春与夏那就是妖娆的身段遇到火辣辣的眼睛,秋成熟的丰韵与冬的冰清玉洁构成了四季交替行走的风景,令人莫不幽怨痴迷。霜花临窗,冬意渐浓,万物终可以领略“万里雪飘,山舞银蛇”的秀美风光只是雪上的月光银光闪闪,踏雪的脚步没了匆忙只有雪的白。

初读此诗便被诗人陆游几分闲愁所吸引,这份闲愁带着略尽世事繁华后的素朴,应是拈手既来的一首诗词且不论诗者一生有多少显赫的富贵但返璞归真却又是他最终拥有的归途。

“汤沐身轻念出游”身心合一随念行“近春原野霁烟浮”眼中有景心中镜。雪如玉、云中月、闲愁一二,随它“乡邻无事冬耕罢,独倚篱门数耕牛。”

“素而无华平添几分真”在诗人的笔墨下这份闲愁生得有趣,情与景相互交融生活的气息透纸而出,没有丝毫烦闷之感。

雪中有精灵在欢歌,儿时的雪便是无数精灵在欢舞、人间的冬也就有了生趣。冬若无雪就如同岁月缺了一角不甚完美,能够在诗人的笔下重温冬日别样的闲趣也算是一件幸事,最后只想说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之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赏析:立冬

雅丽

宋代诗人仇远之的《立冬即事二首》中的一首诗词,写的是立冬之时,细雨使人生寒意,但清晨未结霜,庭院的植物有些已经由青变黄,开始凋零。立冬已开始,小春已很近,不需要很多时日,不知哪里梅花开始绽放出香气来。

花草树木凋零的衰败景色往往容易让人心生叹意,但诗人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读起来却充满希望和期待。也许诗人此刻心境淡然,享受着四季的来去和变化。

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人们便将谷物丰收贮存,为过冬作好充足的准备。立冬开始,寒意侵人,风吹叶落,再也不是春暖花开的美景和秋收硕果的繁忙,但丰收年的祭祀一样令人惊叹。冬春相连,我不想去感叹错过了多少,冬天开始了,春天还会远吗?未知的来年更值得我辈期待和行动。时光一去不复返,时势尤待真英雄。

鬲溪梅令

宋姜夔

序:“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赏析:寻觅窄门

全浩

星辰浮于浩瀚宇宙,唯地球之歌里有人情温度,立冬如人老之将至矣,然则有了梅花便不同。文中的记忆和遥想,空落伤心里还泛起春波与美梦,作于冬日而春字用了两次。看人文字可洞见其潜意识,本词中的关键字有“寻、觅、梦、孤、春”,可见其实思绪情感,而且用了三组叠字,不禁令人想到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白石词清空秀远,且深植音乐格律,叠字若音乐的重音符号和复调,也似莫奈绘的阴影让主题凸显了立体感。很喜欢本词对水的运用,让整体氛围神秘轻灵,又比喻美人身姿,还暗指落花流水,时光流逝,人事飘零。亦好像有人拿着一条绿色丝巾,向空一抖。其间的玲珑翡翠色,想到夏加尔的绿色,还有他画的梦和婚礼、飞扬的新娘、白色的礼服。

本词是姜夔纪念合肥往事的二十多篇之一,这是姜夔反复吟咏的情结,本词或许是他最简洁的概括。标题和开篇的香,亦想起陆游的咏梅名句。姜夔两次与爱人离别正值梅花时节,所以多用梅花为寓意,名作有《暗香》、《疏影》、《一萼红》等。他这首《鬲溪梅令》写于年,是分别合肥爱侣数年后,其间多次探寻无踪。

上阙以即景达未来隐喻,下阙以梦境演过往现实。上阙像极了普希金《给娜塔莎》的情状。别人可能喜欢春天百花盛开,而作者却担心,“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为时已晚。他其他词句有“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盈盈即是美好的花枝。玉钿比喻梅花之形,而花香和首饰又好像昭君月夜空归的芳魂。下阙让我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木兰双桨此梦幻之笔,加上“小横陈”(这个片段荒木经纬的摄影集中正有一张)和游荡山水梅林间的生动往事,又将梦境联结到现实回忆。

“翠禽”用典故,隋代有赵师雄过罗浮山,天寒日暮遇到美人共饮,醉卧觉醒后乃在大梅树,只有翠色鸟啼叫枝头。翠禽,我认为是作者自喻,在梦中与梅花相伴一生。好的诗词就是耶稣说的一道窄门,联系了古今之才人经典,还有自身的时间。而漫空无我之境,破除了自我,与时间、命运和万物同心合一,便得以寻找到那无缝的窄门,进入永恒的同在。

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赏析:忧伤的冬天

小杰

这首小令前三句“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写的是大环境。小令后两句“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写的是小环境。大环境包容着小环境,视角从远到近,让人开始想象这首小令所描绘的画面。

一个冬天的黄昏,远远的城门处,传来响声;远远的山上,覆盖着白雪。庭院的上空,印出来清晰的月亮,弯月,弯得像镰刀。不同于其他三季,冬天的月亮显得凄冷而近。作者居住的是一个草屋,坐落于一个山中的小村,村子僻静而远。黄昏十分,家家做饭,炊烟不绝,似乎又多了些温暖和满足。

白朴的这首小令,写得漫不经心,写法上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没有后者出名,但是这首小令也有自己特色。这首小令,字字写景,也字字写情。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城门处一声角声,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立冬了,天气逐渐变寒冷,南方,北方,各有各的冷法,也各有各的御寒方法,我希望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能保存一份闲适温柔的心情,而不要像白朴这样忧伤孤单。

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立冬之风的吹拂

白岚

一读词牌名,长相思,立刻涌入内心的是男女情长,此牌与风月相关。《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言之主题,道正文:“一重山,两重山。”大写意的画面连贯“山远天高”的辽阔长景最佳的视觉角度。最喜,重叠的一重,两重,仿佛山脉连绵起伏,泼墨挥毫的自在洒脱,可却在上厥中收笔为细处的相思与落枫叶之红。远及中,中及近景的预意带情。

当情深意切,从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高飞引渡出“人未还”相思的煎熬。却又恍如梦境看现实中拉入近景前:“一帘”。又修饰“一帘”则用“风月闲”。辽阔的心思又定义摆在面前的场景,一收一扬,则表达了相思的深刻。

此诗是李煜前期作品。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但对这首词,论前人居多评价,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南唐二主词辑述评》)更是立冬之风的吹拂。

四、熟读立冬有关诗词,阅读《童年》

附: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早冬》

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代: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

宋代: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

宋代: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后风雨》

宋代:刘敞

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流光随衮衮,吹萚共纷纷。

此去天地闭,向来金石焚。

敝貂宁独恨,四序欲平分。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代: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立冬道中》

宋代:高登

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

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

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

《立冬日赠张直夫》

宋代:吕本中

参差寒叶树,林鸟独依栖。

发变心同素,年迟日向西。

一水通晨夕,三山隔海溪。

尚忆鲁儒席,南楼携手齐。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代: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后述情》

宋代:张侃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

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立冬后作》

宋代: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元代: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立冬前二日》

元代:张翥

高秋日凄冷,且复闭门居。

蟹壮输芒后,醅香出榨初。

霜篱存晚菊,腊瓮作寒菹。

更好山翁唱,阳春恐不如。

《立冬即事二首》

元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

元代: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

明代: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明代:陶安

乍寒冬气应,此日电雷收。

风力生东北,天兵溯上流。

忆君亲沐雨,愧我已重裘。

只待青天霁,聊宽下土忧。

《舟行立冬》

明代:张煌言

寒暄原物候,忽忽且扬舲。

岁月偏如鹘,乾坤总似萍。

江声浮碧落,海气混玄冥。

笑问银河上,曾无犯客星?

《立冬日有怀京师诸友》

明代:潘希曾

东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晓色开。

五日新正浑醉里,百年残梦又春来。

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

料得故人多健在,寻芳联辔满金台。

《立冬日作》

明代:刘基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立冬日宿东峰驿次李五石韵》

明代:范嵩

俄惊节序临冬月,禾黍低低傍水稠。

午夜漏残灯焰小,铜盘风细篆香浮。

寒威渐觉生台馆,疏草何妨载竹篝。

勒马山前回首望,蓟门烟雨正堪愁。

《立冬舟中即事二首·其一》

明代:张以宁

一滩一滩复一滩,轻舟荡桨上曾湍。

三秋岭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苇花明白羽,风林橘子动金丸。

如何连夜还乡梦,不怕关山行路难。

《立冬微雨雪偶成》

清代:玄烨

朔风拂户牖,梅蕊报门阑。

颁历小春候,同云十日寒。

琼花连雨润,侍女怯衣单。

念彼穷檐苦,还思盘石安。

《立冬日张瑕瑀馈黄菊花》

清代:胡承珙

三年海外愁风雨,九日尊前感岁华。

病客朝来添白发,故人秋杪送黄花。

炎方本不因人热,正色才能辟物邪。

漫说小阳桃李艳,几番用落见天涯。

《立冬客馆病坐》

清代:李英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

病多丝发短,愁怯雪霜欺。

人事频如幻,纵横一似棋。

寒暄何足问,天地总无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5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