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全集》PDF电子书全10册,分为雕刻、绘画、篆刻、书法、诗文五种。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年出版。
《齐白石全集》是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出版规划的图书选题,湖南美术出版社经过近五年的全方位的组稿、拍摄及编撰工作得以完成。齐白石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中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与篆刻作品,为世人瞩目。该社在确定《齐白石全集》的选题时,即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展现齐白石一生的艺术成就作为他们的出版目标。五年来,该社从6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大专院校、研究单位,港、澳、台、新、马、泰、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及80多位私人的藏品中选取、拍摄了绘画原作幅,篆刻方,书法作品件,诗文50余万字,以及早期的木雕竹刻、历史照片等历史背景材料,掌握了目前数量较多、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拥有较为充分的编选余地。
《齐白石全集》目录:
齐白石全集第1卷 雕刻、绘画前言齐白石传略齐白石早期的雕刻齐白石早期的绘画雕刻(一八八二年-一九二年)一 工具箱约一八八二年-一九二年二 工具箱浮雕之一三 工具箱浮雕之二四 工具箱浮雕之三五 工具箱浮雕之四六 雕花床一号床楣约一八八二年-一九二年七 雕花床一号床楣(局部)八 雕花床一号床楣(局部)九 雕花床一号床楣(局部)一雕花床一号床楣(局部)一一雕花床一号床屏(局部)一二雕花床一号床屏(局部)一三雕花床一号床屏(局部)一四 雕花床一号床屏(局部)约一八八二年-一九二年一五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一六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一七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一八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一九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二 雕花床二号床楣(局部)……绘画(一八九二年-一九一八年)
齐白石全集第2卷 绘画
目录齐白石的衰年变法郎绍君绘画(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七年)一山水·春(四条屏之一)一九一九年二山水·夏(四条屏之二)一九一九年三山水·秋(四条屏之三)一九一九年四山水·冬(四条屏之四)一九一九年五荔枝图一九一九年六墨花草虫(扇面)一九一九年七山水人物一九一九年八不倒翁一九一九年九梅花图一九一九年十雁来红螃蟹一九一九年十一洞庭君山一九一九年十二秋声(蔬果花鸟条屏之一)一九一九年十三甘贫(蔬果花鸟条屏之二)一九一九年十四清白(蔬果花鸟条屏之三)一九一九年十五不如归去(蔬果花鸟条屏之四)一九一九年十六廉直(蔬果花鸟条屏之五)一九一九年十七吉祥声(蔬果花鸟条屏之六)一九一九年十八鹌鹑一九一九年十九松树母鸡一九一九年二秋利细腰蜂一九一九年二一芙蓉游鸭一九二年二二墨牡丹一九二年二三水草·蝦一九二年二四墨荷一九二年二五紫藤螃蟹一九二年二六纺织娘一九二年二七鸢尾蝴蝶(草虫册页之一)一九二年二八芙蓉蜜蜂(草虫册页之二)一九二年二九蕉叶秋蝉(草虫册页之三)一九二年三秋叶孤蝗(草虫册页之四)一九二年三一春(山水四条屏之一)一九二年三二夏(山水四条屏之二)一九二年三三秋(山水四条屏之三)一九二年三四冬(山水四条屏之四)一九二年三五墨梅一九二年三六凌霄鹌鹑一九二年三七竖石小鸟一九二年三八菊花一九二年三九竹一九二年四水仙(花卉画稿之一)一九二年四一万年青·吉祥草(花卉画稿之二)一九二年四二桃花(花卉画稿之三)一九二年四三腊梅山茶(花卉画稿之四)一九二年四四梅花一九二年四五菊鸟图一九二年四六扁豆一九二年四七石榴一九二年四八茄子(瓜果册页之一)一九二年四九芋头(瓜果册页之二)一九二年五枇杷(花果四条屏之一)约一九二年五一菊花(花果四条屏之二)约一九二年五二葫芦(花果四条屏之三)约一九二年五三石榴(花果四条屏之四)约一九二年五四牡丹小鸟约一九二年五五桐叶蟋蟀约一九二年五六野藤游蜂约一九二年五七蟋蟀豆角约一九二年五八蔬香图一九二一年五九蚂蚱贝叶(广豳风图册之一)一九二一年六螳螂红蓼(广豳风图册之二)一九二一年六一蜻蜓荷花(广豳风图册之三)一九二一年六二墨蝶荷瓣(广豳风图册之四)一九二一年六三灶蚂咸蛋芜荽(广豳风图册之五)一九二一年六四双蜂扁豆(广豳风图册之六)一九二一年六五甲虫榖穗(广豳风图册之七)一九二一年六六蜂(扇面)一九二一年六七山水(册页之一)一九二一年六八山水(册页之二)一九二一年六九山水(册页之三)一九二一年七山水(册页之四)一九二一年七一山水(册页之五)一九二一年七二山水(册页之六)一九二一年七三山水(册页之七)一九二一年七四山水(册页之八)一九二一年七五山水(册页之九)一九二一年七六山水(册页之十)一九二一年七七山水(册页之十一)一九二一年七八山水(册页之十二)一九二一年七九寳缸荷花图一九二一年八茶花小鸟一九二一年八一七鸡图一九二一年八二山村平原图一九二一年八三莲逢翠鸟一九二一年八四水牛一九二一年八五平野结庐一九二一年八六红杏烟雨一九二二年八七草堂烟雨一九二二年八八山水(四条屏之一)一九二二年八九山水(四条屏之二)一九二二年九山水(四条屏之三)一九二二年九一山水(四条屏之四)一九二二年九二山水(四条屏之五)一九二二年九三山水一九二二年九四丝瓜一九二二年九五牡丹双蝶图一九二二年九六桃源图一九二二年九七鹰石图一九二二年九八葡萄蝗虫一九二二年九九芙蓉鸳鸯一九二二年一竹林白屋(山水条屏之一)一九二二年一一入室松风(山水条屏之二)一九二二年一二青山红树(山水条屏之三)一九二二年一三米氏云山(山水条屏之四)一九二二年一四篓蟹图一九二二年一五茨菇双鸭一九二二年一六仿石涛山水册题记一九二二年一七仿石涛山水(册页之一)一九二二年一八仿石涛山水(册页之二)一九二二年一九仿石涛山水(册页之三)一九二二年一一仿石涛山水(册页之四)一九二二年一一一仿石涛山水(册页之五)一九二二年一一二仿石涛山水(册页之六)一九二二年一一三仿石涛山水(册页之七)一九二二年一一四仿石涛山水(册页之八)一九二二年一一五万竹册居图一九二二年一一六业菊幽香一九二二年一一七芦苇昆虫一九二二年一一九蟹草图一九二二年一二山水一九二二年一二一不倒翁一九二二年一二二牵牛花一九二二年一二三刺藤图一九二二年一二四山水约一九二二年一二五山水约一九二二年一二六山水约一九二二年一二七关公骑马图约一九二一年—一九二二年一二八宋岳武穆像约一九二一年—一九二二年一二九汉关壮缪像约一九二一年—一九二二年一三杏花约一九二二年一三二葫芦青蝇约一九二二年一三三晚霞约一九二二年一三四柳树一九二三年一三五贝叶秋蝉图一九二三年一三六万户人家(扇面)一九二三年一三七栗树一九二三年一三八花卉一九二三年一三九秋荷图一九二三年一四藤萝一九二三年一四一菊石图一九二三年一四二不倒翁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三悬崖小屋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四葫芦蝗虫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五草·虫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六钟馗读书图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七蝴蝶雁来红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四九雀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枇杷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一棕树公鸡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二水仙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三水草游蝦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四海棠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五棕树母鸡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六葡萄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七荷花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八荷花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五九荷花莲蓬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荷花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一白菜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二丝瓜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三笋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四白玉兰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五芦雁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六荔枝天牛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七风竹山鸡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八山水约二十年代初期一六九山水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七荷花鸳鸯图一九二四年一七一兰花约二十年代初期一七二梅花蝴蝶(花鸟虫鱼册页之一)一九二四年一七三葫芦蟋蟀(花鸟虫鱼册页之二)一九二四年一七四群鱼戏水(花鸟虫鱼册页之三)一九二四年一七五桑叶蚕虫(花鸟虫鱼册页之四)一九二四年一七六水草螃蟹(花鸟虫鱼册页之五)一九二四年一七七蝶花飞蜂(花鸟虫鱼册页之六)一九二四年一七八竹林鸡雏(花鸟虫鱼册页之七)一九二四年一七九藤枝小鸟(花鸟虫鱼册页之八)一九二四年一八丝瓜蜜蜂(花鸟虫鱼册页之九)一九二四年一八一秋叶蝗虫(花鸟虫鱼册页之十)一九二四年一八二剪刀草游鸭(花鸟虫鱼册页之十一)一九二四年一八三芦草游蝦(花鸟虫鱼册页之十二)一九二四年一八四桂林山一九二四年一八五巨石鸟鱼屏(四条屏之一)一九二四年一八六巨石鸟鱼屏(四条屏之二)一九二四年一八七巨石鸟鱼屏(四条屏之三)一九二四年一八八巨石鸟鱼屏(四条屏之四)一九二四年一八九紫藤一九二四年一九佛手昆虫一九二四年一九一菊花螃蟹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延寿(花卉草虫四条屏之一)一九二四年一九三晚色犹佳(花卉草虫四条屏之二)一九二四年一九四居高声远(花卉草虫四条屏之三)一九二四年一九五色洁香清(花卉草虫四条屏之四)一九二四年一九六天牛(草虫册页之一)一九二四年一九七蜜蜂(草虫册页之二)一九二四年一九八青蛾(草虫册页之三)一九二四年一九九蟋蟀(草虫册页之四)一九二四年二蝗虫(草虫册页之五)一九二四年二一甲虫(草虫册页之六)一九二四年二二天牛(草虫册页之七)一九二四年二三蜂(草虫册页之八)一九二四年二四蝗虫(草虫册页之九)一九二四年二五甲虫(草虫册页之十)一九二四年二六白蕉书屋一九二四年二七老少年一九二年四二八芋叶公鸡(花鸟四条屏之一)一九二四年二九梅花鹰石(花鸟四条屏之二)一九二四年二一菊石八哥(花鸟四条屏之三)一九二四年二一一荷花鸳鸯(花鸟四条屏之四)一九二四年二一二桑叶蚕虫(草虫册页之一)一九二四年二一三蝴蝶青蛾(草虫册页之二)一九二四年二一四兰花碧蛾(草虫册页之三)一九二四年二一五秋叶蜻蜓(草虫册页之四)一九二四年二一六业草蚱蜢(草虫册页之五)一九二四年二一七稻叶蚂蚱(草虫册页之六)一九二四年二一八菊花蚂蚱(草虫册页之七)一九二四年二一九芋头蟋蟀(草虫册页之八)一九二四年二二杏花蜂虫(草虫册页之九)一九二四年二二一葫芦蝇虫(草虫册页之十)一九二四年二二二菊花螳螂(草虫册页之十一)一九二四年二二三皂荚秋蝉(草虫册页之十二)一九二四年二二四黄蜂(草虫册页之一)一九二四年二二五蜜蜂(草虫册页之二)一九二四年二二六秋蛾(草虫册页之三)一九二四年二二七蚂蚱(草虫册页之四)一九二四年二二八蝈蝈(草虫册页之五)一九二四年二二九绿蛾(草虫册页之六)一九二四年二三黄蛾(草虫册页之七)一九二四年二三二向日葵一九二四年二三三紫藤一九二四年二三四万松山居图一九二四年二三五江上千帆图约一九二四年二三六山水约一九二四年二三七垂藤雏鸡约一九二四年二三八多荔图一九二五年二三九鳞桥烟柳图一九二五年二四雨后山光图一九二五年二四一松树青山一九二五年二四二螃蟹图(扇面)一九二五年二四三兰(扇面)一九二五年二四四兰石图一九二五年二四五孤帆图一九二五年二四六凤仙花一九二五年二四七远摩像一九二五年二四八兰石图一九二五年二四九老少清白图一九二五年二五松居图(扇面)一九二五年二五一栗树一九二五年二五二其奈鱼何一九二五年二五三蕉屋图一九二五年二五四棕树小鸡一九二五年二五五松鹰一九二五年二五六老少年一九二五年二五七好山依屋图一九二五年二五八芭蕉书屋图一九二五年二五九绿天野屋图一九二五年二六荷塘水榭(山水十二条屏之一)一九二五年二六一不倒翁一九二五年二六二茶花天牛(扇面)一九二六年二六三鱼龙不见蝦蟹多一九二六年二六四蛙戏图一九二六年二六五梅蝶图一九二六年二六六西城三怪图一九二六年二六七临沈周岱庙图一九二六年二六八松山书屋图一九二六年二六九大富贵亦寿考一九二六年二七芋魁图一九二六年二七一不倒翁一九二六年二七二晴波扬帆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三风柳图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四天竹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五芋叶游蝦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六山水(四条屏之一)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七山水(四条屏之二)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八山水(四条屏之三)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七九山水(四条屏之四)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罗汉(册页之一)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一罗汉(册页之二)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二罗汉(册页之三)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三罗汉(册页之四)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四拈花佛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五佛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六三友图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七山茶花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八芦蟹雏鸡约二十年代中期二八九钓蝦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南瓜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一荷花螃蟹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二荷花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三月季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四竹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五鹌鹑稻穗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六荔枝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七芦雁图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八葫芦双鸟约二十年代中期二九九梅花约二十年代中期三锪拐李一九二七年三一铁拐李一九二七年三二铁拐李一九二七年三三苍松图一九二七年三四竹霞洞(自临借山图册之四)一九二七年三五祝融峰(自临借山图册之六)一九二七年三六洞庭君山(自临借山图册之七)一九二七年三七华岳三峰(自临借山图册之九)一九二七年三八雁塔坡(自临借山图册之十一)一九二七年三九柳园口(自临借山图册之十二)一九二七年三一小姑山(自临借山图册之十六)一九二七年三一一独秀山(自临借山图册之十八)一九二七年三一二菊花雏鸡一九二七年三一三八哥一九二七年三一四发财图一九二七年三一五寄斯庵製竹图一九二七年三一六风竹图一九二七年三一七秋蝉(扇面)一九二七年
齐白石全集第3卷 绘画齐白石全集第4卷 绘画齐白石全集第5卷 绘画齐白石全集第6卷 绘画齐白石全集第7卷 绘画齐白石全集第8卷 篆刻齐白石全集第9卷 书法齐白石全集第10卷诗文
年8月,当重达50公斤的10卷《齐白石全集》,像丰碑一样出现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湖南展厅时,立即成为博览会的新闻焦点。
年,《全集》毫无悬念摘取“国家图书奖”这一出版最高荣誉。湖南美术出版社至今将其奉为镇社之宝。
潇湘晨报记者李伟长沙报道
为了它,“以美为职业”的郭天民毅然辞去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齐白石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编辑中。整整五年时间,郭天民由满头黑发“磨”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义气”成就《齐白石全集》
学油画出身的郭天明坦言不喜欢国画,但是,他太喜欢书了。因为爱书,这位半路出家的出版大师,有一种“出版情结”,他所编辑的图书,从选题策划开始,到责编,版式设计,整个出版过程他都全程负责,而且样样精通。
很少有人知道,编撰《齐白石全集》的初衷,竟然源自郭天明的“义气”。年,正在法国巴黎进修油画艺术的郭天明,明显感受到艺术大师在东西方获得的对待有着天壤之别:“欧洲人用重金大量出版《毕加索》,倾销世界,使地球人都知道。同样把‘和平鸽’画到世界名人位置的齐白石,他的作品却常常是印在毛巾上、脸盆里。人们所认知的齐白石就只是脸盆里的虾、毛巾上的花,这太不公平。”
年,郭天明从毕加索扬名的巴黎回到齐白石的故乡——湘潭星塘老屋,开始为这位银髯长衫的乡贤前辈抱不平而工作,决心编辑出版一部以编年方式全面展现齐白石曲折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与艺术成就的大型画集。
“这部被列为国家出版重点工程的巨著,首创了艺术家个人专集的规模,展示了艺术家背景资料的广度与精度,开掘了艺术家个案学术研究的深度。全集旁通博考,引证翔实,文体简洁,思清笔健,深入探索了齐白石作品的艺术内涵,全面、完整、准确反映了齐白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把它列为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的一座丰碑,是毫不夸张的。”原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年6月专门著文《垒筑丰碑——读齐白石全集》,祝贺《全集》面世。
“《全集》的装帧设计,正是一座碑,一个祖宗牌位的象形设计。”刚刚度过70岁生日的郭天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首次揭秘说。
历经5年编辑求证过程
在《全集》长达5年的整个编辑过程中,征集作品、断代、辨伪,成为费时最多、最有争议的工作。“最困难的是断代。”郭天明翻开手边仅有的一本“《全集》第七卷·绘画”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年月日信息的作品,就要邀请专家,巡访当事人及其亲属来一一求证。“有些作品最后只能大概断代。”郭天明说。
最后,编辑团队一行四人从全国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校、研究院所、机关团体、白石家人亲友、各界名流及民间收藏中,选取、拍摄、记录绘画原作余幅、篆刻余方、书法余幅、诗文50多万字,还包括早期木雕竹刻与大量照片文史资料,并在驻外使馆文化处的帮助下收录了一批海外珍藏的书画作品。
“齐白石为我们创造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他的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美’真是了不得!他开创了国画的民间化,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了不起的一段!”郭天明说。他认为,“齐白石没有什么不能入画,小鸡、南瓜、农具,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一切东西,都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就是表达了整个人类对生命、和平和美好的自然生活的真诚向往。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根本的东西。”
已经退休但又全身投入《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工作的郭天明,此时对于《全集》,最多的感触是一种遗憾。他曾建议向巴黎卢浮宫、美国大都会、伦敦大英、俄罗斯冬宫等世界四大美术博物馆赠送《全集》;《全集》出版后,各渠道的信息表明,尚有白石老人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如《和平颂》)与新近发现的各类作品(如《四条屏山水通景》)等为数不少的佳作都遗憾地未能收入,加之10卷《全集》中仍发现有纰漏,郭天明非常期待能按《全集》开本出一册《齐白石全集补遗》。“如果‘赠书’、‘补遗’都能实现,《齐白石全集》则可告慰于前辈,无愧于后人了。”郭天明的遗憾,时刻等待着弥补的机缘。
.08
《齐白石全集》
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首次亮相。年6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历时5年打造的巨制《齐白石全集》新书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点评]
这部被列为国家出版重点工程的巨著,首创了艺术家个人专集的规模,展示了艺术家背景资料的广度与精度,开掘了艺术家个案学术研究的深度。全集旁通博考,引证翔实,文体简洁,思清笔健,深入探索了齐白石作品的艺术内涵,全面、完整、准确反映了齐白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
齐白石画论
我自从有了一部自己勾影出来的《芥子园画谱》翻来覆去地临摹了好几遍,画稿积存了不少。 ——张次溪整理《白石老人自传》第2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北京 此白石四十后之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有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 ——题秋梨细腰蜂胡佩衡、胡橐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图3,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戏拟八大山人。余常游南昌,有某家子以朱雪个画册八帧,求售二千金,竟无欲得者。余意思临其本不可。今犹想慕焉,笔情墨色至今未去心目。今重来京华,酬应不暇,时喜画此雀,只可为知余者使之也。闻稚廷家亦藏有朱先生之画册,余未这见也。果为真迹否耶。余明年春暖再来时当鉴审耳。画此先为稚弟约丁巳九月廿五日兄璜白石老人并记。 ——题戏拟八大山人王大山编《齐白石画海外藏珍》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年版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弟子橐也属。九十五岁白石。 ——行书文《齐白石精品集》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北京 临宋人粉本,时乙酉秋日于粤东官廨,以应葆生五弟之嘱。 ——题临宋人粉本,《荣宝斋画谱》第集,第1页 作画最难无画家习气,即工匠气也。前清最工山水画者,余未倾服,余所喜独朱雪个、大涤子、金冬心、李复堂、孟丽堂而已。 ——题杯花同上,第3页 子仿古月可人画牛六十年,仅得此牛稍似,琴荪先生喜古月可人之画牛,必知此牛之佳否。丁丑六月,齐璜。 ——题柳牛《荣宝斋画谱》第73集,第38页 朱雪个画有小册,中有搔背者,仿奉简庐仁兄先生一笑。戊辰夏齐璜。 ——题搔背图同上第74集,第8页 余三十岁以前揖服瓮塘老人(即尹和伯)画梅,双勾此幅。年将七十,捡而记之,戊辰齐璜。 ——题双勾梅花刘振涛、禹尚良、舒俊杰编《齐白石研究大全》第49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长沙 四百年来画山水者,余独喜玄宰、阿长,其余虽有千岩万壑,余尝以匠家目之。时流不誉余画,余亦不许时人。固山水难画过前人,何必为。时人以为余不能画山水,余喜之,子易弟誉余画,因及之。 ——题餐菊楼画册,同上,第73页 前年为猫写照,自存之。至己卯,悲鸿先生以书求予精品画作,无法为报,只好闭门。越数日,蓄其精神,画成数幅,无一自信者。因追思学诗,先学李义山先生,搜书翻典,左右堆书如獭祭,诗成,或可观,非不能也。惟有作画,若不偷窃前人,有心为好,反腹枵手拙要于纸上求一笔可观者,实不能也。方捡此旧作,速寄知己悲公桂林。白石齐璜惭愧。 ——题耄耋图同上,第页 予见古名人字画,绝无真者,故三百石印斋无收藏二字。今因得黄瘿瓢采花图,佩极,始刊此石。戊寅五日,时居故都,白石并记。 ——"齐白石藏"印边款戴山青编《齐白石印景》北京荣宝斋出版,年 沁园师花鸟工致,余生平所学,独不能到,是可愧也,仙谱弟念先人遗迹,属记以存,尤可感耳。甲寅五月十日,公去已十二日矣,齐璜。 ——题胡沁园花鸟龙龚《齐白石传图》图5,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题大涤子画》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1部分诗词联语第2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长沙 下笑谁叫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焚香愿下师天拜,昨夜挥毫梦见君。 ——《题大涤子画像》同上,第30页 皮毛袭取即工夫,习气文人未易除。 不用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 ——《梦大涤子》同上,第58页 轻描淡写倚门儿,工匠天然胜画师。 昔者倘存吾欲杀,是谁曾画武梁祠。 ——(武梁祠画像,古拙绝伦,后人愈出愈纤巧) 南北风高宗派分,乾嘉诸老内廷尊。 楼台工正推为圣,九地如知应感恩。 迈古超时具别肠,诗书兼擅妙诸王。 逋忘乱世成三绝,千古无惭一阿长。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郑板桥有印文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天津美术馆来函征诗文,略告以古今可师不可师者》同上,第61页 当时众意如能合,此日大名何独尊。 即论墨光天莫测,忽然轻雾忽乌云。 ——《题大涤子画像》同上,第页 不须雨露怜花,笔补造化浓华。 愿作徐黄走狗,无心夸说姚家。 ——《题画黄牡丹》同上,第页 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空。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作画记同上,第二部分齐白石文钞,第85页 窃意好学者无论诗文书画刻,始先必学于古人或近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是谓名家。 ——与李立信同上,第95页 游厂肆,得观大涤子真迹,画超凡绝伦。又金冬心画佛,即赝本亦佳。筠庵有冬心先生墨竹伪本,局格用笔,无妙不臻,令人见之便发奇想。 ——年4月27日记同上,第页 今日于裱画店见一联,无款识,语云"我有仙方者白石,天留闲客管青春。"午后再去裱画店,观此联,其字之用笔有法。问之,须卖四千钱,以三千钱得之。 ——寄园日记同上,第页 八十九日,同乡人黄镜人招饮,获观黄慎画真迹桃花图,又花卉册子八开。此子真迹,余初见也。此老笔墨放纵,近于荒唐,较之余画,太工微刻板耳。 ——年日记同上,第页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年日记同上,第页 余少时不喜名人工细画,山水以董玄宰、释道济外,作为匠家目之,花鸟徐青藤、释道济、朱雪个、李复堂外,视之勿见。 ——年日记同上,第页 辛丑五月,客郭武壮祠堂,获观八大山人真本。一时高兴,仿于仙谱世九弟之箑上。 ——题仿八大山人扇面同上,第三部分齐白石题跋,第5页 余尝游京华,相遇李筠庵。伊为匋斋聘之,专购字画而来者。京华欲售字画者多旧家。筠庵每得真迹,必自先煮蘑菇面邀余同为拜赏也。惜余是时为人画师,无暇临为册本,以供闲闲摹画,省却多少追思耳。萍翁。 ——题秋虫图同上,第13页 余尝游江西,于某世家见有朱雪个花鸟四幅,匆匆存其粉本。每为人作画不离乎此。十五年来所摹作真可谓不少也。二滨先生喜余画,自谓于画不常求人,然先生之爱余不言可知矣。此幅虽不能如朱君,聊以报公之雅意于万一否。弟璜并记。 ——题小鸟菊石同上,第18页 前代画山水者,董玄宰、释道济二公无匠家习气,余犹以为工细,衷心倾佩,至老未愿师也。居京同客蒙泉山人得大涤子画册八开,欲余观焉。余观大涤子画颇多,其笔墨之苍老稚秀不同,盖所作有老年、中年、少年之别。此册之字迹未工,得毋少时作耶。蒙泉劝余临摹之。舍己从人,下笔非我心乎,焉得佳也,不却蒙泉之雅意而已。壬戌秋七月,白石山翁记,时年六十矣。 ——仿石涛山水册题记同上,第31页 余年未二十年时,未出本邑,不知世有善画之名家。一日至长沙客舍,有少年人来,自方恪勒之裔孙。出画四幅求售,欲得纹银二两,且言八大山人所作者。余细观其画,系第二层,惟有题跋之字迹若有若无,八大四字似是。余亦不知为何人,以银一圆得之。即将题跋舍去之。藏于箧。至衰年来京师,陈师曾见而讶之,惜不知作者为谁。余以来处告之,师曾曰此临八大者或有之,非八大笔也。叮咛即付裱褙,记而藏之。壬戌秋八月,白石山翁。 ——题仿八大山人画同上,第31页 白龙山人画册中有此猫,余临之不能似,世之临摹家老死无佳画可知矣。丁卯冬,白石山翁。仰望物式,不如芥子园画谱中之人物仰式真好。若穷物理,此猫通身未是,仅尾有趣耳。头宜少偏。 ——题画猫底稿同上,第31页 余年七十矣,未免好学。一昨在陈半丁处见朱雪个画鹰,借存其稿。从此画鹰必有进步。白石翁记。 ——题鹰石同上,第56页 鄂公胡南湖家藏金冬心先生画古佛四尊,幅幅精妙,余尝钩其本,此其一也。白石。 ——题四方古佛图同上,第57页 予癸卯侍湘绮师游南昌,于某世家得朱雪个先生真本,三十余年未能忘也,偶画之,丙子,璜。 ——题仿八大花鸟同上,第68页 予曾游南昌,于丁姓家得见八尺纸之大幅四幅,乃朱雪个真本。予临摹再三,得似十之五六。中有大鱼一幅,笔情减少能得神似。惜丁巳已成动灰,可太息也。今画此幅因忆及之。白石。 ——题鱼同上,第73页 昔日余游江南,得见雪个八大山人有小画,中册画老当益壮,临之作为粉本。丁巳年家山兵乱后于劫灰中寻得此稿。心喜且叹朱君之苦心,虽后世之临摹本,犹有鬼神呵护耶。今画此幅,感而记之。借山吟馆主者,时客京华西城铁屋。 ——题人物同上,第74页 余四十一岁时,客南昌,于某旧家得见朱雪个小鸭子之真本,钩摹之。至七十五岁时,客旧京,忽一日失去,愁余,取此纸,心意追摹,因略似,记存之。 嘴爪似非双勾,余记明了,或用赭石作没骨法亦可。 ——七十五岁画鸭小稿自记,王振德、李天庥辑注《齐白石谈艺录》第2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年版,郑州 唉,这两天又没有好好画画,尽临古玩铺送来的画了(古玩铺送到他家的画,如不买,可以临下来作参考)。 ——对史怡公语同上,第29页 有画展,要去看。有好画,更要多看、细看。见得多,学得多,自己才能画出好画。 ——对于绍语同上 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成了狂怪,因而就误入了歧途。 ——与胡橐语同上,第46页师造化 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 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 余常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 ——题安南道上,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似旧青山识我无,少年心无迹都殊。 扁舟隔浪丹青手,双鬓无霜画小姑。 白石山翁写真并题,前癸卯画此侧面,乙巳画正面图,远观似钟形,尤古趣,已编入借山图矣,白石又记。 ——题小姑山同上。 远观晚景,门楼黄瓦红壁,乃前清故物也。二浓墨画之烟,乃电灯厂炭烟,如浓云斜腾而出。烟外横染乃晚霞也。 ——题北京城南远观写生小稿,同上。 友人凌君直支,前年有人赠栀子花,故凌君画大佳。余今春有门人赠余玉簪花,画亦不丑。 ——题画玉簪花同上,第35页 两粤之间之舟无大桅,帆横五幅,上下两幅色赭黄,中两幅色白,亦有独桅者。 海中山石,上半绿色,下半石色,点深绿色即作墨点亦可,隐隐远山青石。 将至平乐府,沙高处碧草一丛,堪入画 ——题记广西写生山水小稿同上,第42页 余寄萍堂后石侧有井,井上余地平铺秋苔,苍绿错杂,常有肥蟹横行其上。余细视之,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此之画此者不能知。 ——题石与蟹同上。 此一叶也,与佛有情,与我无情。同一虫也,一则有声,一则无声。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画。 僧家用贝叶写经,冬心翁用以画佛像。予尝游广州,得贝叶甚多,带至京失矣。 ——题贝叶婵同上。 追思牧豕时,迄今八十年,都似昨朝过了。 ——题画猪同上,第96页 往余过洞庭,鲫鱼下江吓。 浪高舟欲埋,雾重湖光没。 雾开东望远帆明,帆腰初日挂铜钲。 举篙敲钲复缩手,窃恐蛟龙听欲惊。 湘君驾云来,笑我清狂客。 请博今朝欢,同看长圆月。 回首二十年,烟霞在胸膈。 君山初识余,头还未全白。 白石山翁制并题。 ——题洞庭看日图同上。 曾看赣水石上鸟,却比君家画里多。 留写眼前好光景,篷窗烧烛过狂波。 苦禅仁弟画此与余不谋而合,因感往事,赋二十八字,白石山翁。 ——题李苦禅鱼鹰图,刘振涛、禹尚良、舒俊杰编《齐白石研究大全》第42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长沙。 丁未二月二十六午刻,过阳朔县,於小岩下之水石上见此鸟。新瓦色其身,枣红色其尾,小可类大指头。 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 ——题岩下小鸟写生稿同上,第45页 余三过都门,居法源寺。大古钵种此草。问于和尚,知为白慈菇,戏画之,又为儿辈添一人所未为之画稿也。己未秋八月此草已衰,故着色蔼淡。白石老人并记。 ——题白慈菇图同上,第69页 壬戌秋七月,还家一月,见借山吟馆后老藤垂垂,其叶将老而未衰时,有好鸟去业,此天然画幅也。非其人不能领略。余自少小以来,不喜临摹前人画本,以为有画家习气耳。冬十月始作画并记白石。 ——题花鸟同上,第82页 余画此幅,友人曰君何得似至此,答曰,家园有池,多大虾。秋水澄清,常见虾游,深得虾游之变动,不独专似其形。故余既画以后,人亦画之,未画以前,故未有也。子畏仁兄法正,丁卯,齐璜白石山翁。 ——题画虾严欣强、金岩编《齐白石画集》外文出版社,年版,北京 旧游所见。前甲辰,余游南昌,侍湘绮师过樟树,于舟中所见也。后四十年,癸未白石。 ——题鱼鹰《齐白石画选》第87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北京 余日来所画,皆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笑大翻陈案。白石山翁并记。 ——题稻草小鸡《齐白石绘画精品选》第4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北京 辛酉四月十六日,如儿于象坊桥畔获此蜘蛛,余以丝线系其腰,以针穿线刺于案上,画这。三百石印富翁记。 ——题蜘蛛,齐良迟口述,卢节整理《父亲齐白石和我的艺术生涯》,海潮出版社年版 己未十月于借山馆后得此虫,世人呼为纺织娘,或呼为纺纱婆。对虫写照。庚申正月白石翁并记。 ——题写生画稿龙龚著《齐白石传略》图25,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北京 余癸卯由京师还家,画小姑山侧面图。丁未由东粤归,面前面图。今再游粤东,画此背面图。 ——题注小姑山画稿《荣宝斋画谱》第73集第1页 二月廿日画采石前面,皆石山。此庙向前。醒弟言,山顶宜高少许,方能雄峻。万柳。远州。此州有数里许。 ——题注采石矶画稿同上,第2页二月廿日画金柱关。石。此图两头之州可数十里。 ——题注金柱关画稿同上,第3页 二月廿日画采石矶,晋温太真然犀,唐李太白捉月、明常开平破贼,皆于此处。远山,六色,此一笔即城。城。此图若画横幅,两头之州皆去。 ——题注采石矶画稿同上,第3页 此虫与此叶,余曾俱写其照,有欲笑余者只可谓未工,不可谓未似也。志萍。 ——题婵,同上第75集,第30页 自夸足迹画图工,南北东西尺幅通。 却贵笔端泄造化,被人题作夺山翁。(传杜题借山图诗云,山本天生谁敢借,无端笔底夺天工。山翁是夺非缘借,尽在挥毫一笑中。)……因怀唐叟传杜 ——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一部分诗词联语第5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版,长沙 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 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 ——画葫芦同上,第28页 仙人见我手曾摇,怪我尘情尚未消。 马上惯为山写照,三峰如削笔如刀。 ——画华山图题句同上,第43页 石山如笋不成行,纵亚斜排乱夕阳, 暗想我肠无此怪,更知前代画寻常。 ——忆桂林往事之一同上,第92页 漏泄造化秘,夺取鬼神工。 ——书联同上,第页 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竹影。大涤子尝居清湘,方可空绝千古。画家作画,留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见,形似未真,何能传神。为吾辈以为大惭。 ——乙丑诗草杂记题跋同上,第二部分,第86页 余尝见儿辈养虫,小者为蟋蟀,各有赋性。有善斗者,而无人使,终不见其能;有未斗之先,张牙鼓翅,交口不敢再来者;有一味只能鸣者;有或缘其雌一怒而斗者;有斗后触髭须即舍命而跳逃者。大者乃蟋蟀之类,非蟋蟀种族,既不善鸣又不能斗,头面可憎。有生于庖厨之下者,终身饱食,不出庖厨之门,此大略也。若尽述,非丈二之纸不能毕。 ——画蟋蟀记同上,第86页 申未过小姑山,偕醒公登船楼,望之山之后面,为写其照于后山前。左二图已先年画之矣。 ——寄园日记同上,第页 余出西安,道过华阴县,登万岁楼看华山,至暮点灯画图。图中桃花长约数十里 ——题华山图同上,第三部分第6页 丙辰十月第五日,连朝阴雨,寄萍堂前芙蓉盛开,令移孙折小枝为写照。花若有情,应不负我祖孙爱汝之恩也。萍翁记于三百石印斋,是日老妻有疾未来观也。 ——题芙蓉同上,第14页 此虫须对物写生,不仅形似,无论名家匠家不得大骂。熙二先生笑存,庚申三月十二日。弟齐璜白石老人并记。 ——题葡萄飞蝗册页同上,第22页 历来画家所谓画人莫画手,余谓画虫之脚亦不易为,非捉虫写生,不能有如此之工。白石。 ——题天牛豆角同上,第23页 壬戌又五月居于保阳,见友人家有此篓,戏画之。白石。 ——题篓蟹同上,第30页 京华伶界梅兰芳尝种牵牛花万种,其花大者过于碗,曾求余写真藏之。姚华见之以为怪,诽之。兰芳出活本与观,花大过于画本,姚华大惭,以为少所见也。白石。 ——题牵牛花同上,第32页 癸亥三日晨刻,买得小活鱼一大盆,拣出此虫,以白瓷碗着水,使虫行走生动,始画之。 ——题画工笔鱼虫同上,第34页 余曾见天畸翁院落有藤一本,其瓜形不一,始知天工自有更变,使老萍不离依样为之也。老萍并记。 ——题葫芦蝗虫同上,第35页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题其奈鱼何同上,第39页 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权时画此柴筢第二幅。白石并记。 似爪不似龙与鹰,搜枯爬烂七戟轻。(余小时买柴筢于东邻,七齿者需钱七文) 入山不敢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 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 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南岳有松数株,已越七朝兴败。麓山有枫叶亭,袁随园更亭名为爱晚。)三百石印富翁又题新句五十六字。 ——题柴筢同上,第46-47页 此小虾,乃予老眼写生,当不卖钱。 ——题小虾同上,第76页 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居百梅祠屋时,墙角种粟,当作花看。 ——题粟同上,第76页 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 ——题画王振德、李天庥编《齐白石谈艺录》第5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年,郑州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篆书联同上 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与胡诘清语同上变法 余自三游京华,画法大变,即能识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也。譬之余与真吾弟三年不相见,一日逢一发秃齿没之人,不闻其声,几不认为真翁矣。真翁闻此言必能知余画。乙未除夕兄璜老萍记。 ——题墨牡丹董玉龙主编《齐白石作品集》图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天津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为方叔章作画题,力群编《齐白石研究》第6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上海 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九十一岁白石老人旧语。 ——题枇杷《齐白石绘画精品选》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此画山水法前不见古人。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如此奇拙,如有来者,当不笑余言为妄也,白石老人并记。 ——题山水同上,第6页 余重来京师作画甚多,初不作山水,为友人始画四小屏,絧公见之,未以为笑,且委之画此。画法从冷逸中觅天趣,似属索然。即此时居于此地之画家陈师曾外,不识其中之三昧,非余狂妄也。濒生记 ——题山水秦公、少楷编《齐白石绘画精萃》吉林美术出版社,年,长春 朱雪个有此花叶,无此简少。余画梅学杨补之,由尹和伯借双钩本也。友人陈师曾以为工真劳人,改其改变。 ——题花果画册,刘振涛、禹尚良、舒俊杰编《齐白石研究大全》第71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长沙 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 此翁无肝胆,轻弃一千年。 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湘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 ——题庚申花果册同上,第页 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若似周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丁巳七月二十四日三百石印斋主者画,时杨潜庵、陈师曾、张正阳及葆生五弟同观者,凡四人。濒生记画。 ——题巨石图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图12,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今年又添一岁,八十八矣,其画笔已稍去旧样否。 ——题画同上,第49页 客论作画法,工粗孰难,予曰笔墨重大,形神极工,不易也。 ——题画贝叶同上,第91页 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 ——题画同上,第29页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 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 召画不为宗派拘束,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 ——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1部分,第37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长沙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 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 ——画山水题句同上,第39页 深耻临摹夸民人,闲花野草写来真。 能将有法为无法,方许龙眠作替人。 ——题门人李生画册绝句同上,第59页 造物经营太苦辛,被人拾去不须论。 一笑长安能事辈,不为私淑即门生。 ——自嘲同上,第62页 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谓我心手出异怪,神鬼使之非人能。 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 ——答徐悲鸿并题画寄江南二首同上,第62页 当年创造识艰难,北派南宗一概删。 老矣今朝心力尽,手持君画绕廊看。 ——题人画同上,第76页 木板钟鼎珂罗画,摹仿成形不识羞。 老萍自用我家法,作画刻印聊自由。 君不加称我不求。 ——无题同上,第96页 一花一叶扫凡胎,抛杖拈毫画出来。 解语荷花应记得,那年生日老萍衰。 全删古法自商量,休听旁人说短长。 岂识有人能拾取,丝毫难舍是王郎。 ——孔才携雪涛画嘱题同上,第页 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 齿摇不得皮毛似,山水无言冷笑人。 ——天津美术馆来函征诗文,略以古今可师不可师者以示来者同上,第页 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诗有味君勿传。 ——书联同上,第页 从严画山水者惟大涤子能变,吾亦变,时人不加称许,正与大涤同。独悲鸿心折。此册乃悲鸿为办印,故山水特多。安得悲鸿化身万亿,吾之山水画传矣,普天下人不独只知石涛也。 ——齐白石画集样本题记同上,第二部分,第87页 余喜种竹,不喜画笔直。因其平直,画之与世之画家自相雷同。平生除画山水点景小竹外,或画观世音菩萨紫竹林,画此粗竿大叶方第一回,似不与寻常画家胸中同一穿插也。 ——题竹同上,第3部分,第22页 作画之难,虽有脱尽画家习气,方能使人以为怪。白石 ——题牡丹小鸡同上,第23页 大涤子尝云,此道有彼时不合众意而后世鉴赏不已者。有现时轰雷震时,而后世绝不闻问者。人奈我何。辛酉六月六日白石老人制并记。 ——题荷花同上,第28页 拏空独立雪鳞鼓,风动垂枝天助舞。 奇千灵根君不见,飞向天涯占高处。 昔时尝见前朝有雪鹰图本,余心仪久矣。今日始得以自家笔法为之,并捡旧句,略易数字,用于此幅。白石题记。 ——题英雄高立同上,第68页 此幅乃余少年时作也,印记虽是老萍字样。年三十岁时即喜称翁老等字。忽忽四十余年,笔墨之变换殊天壤也。甲戌秋白石重题。 ——题飞鸿矰人图同上,第73页 予尝见冬心翁画莲蓬新藕,甚工整,予不愿为此,予之工整者。孔才弟一笑,八十老人白石。 ——题花卉成扇同上,第77页 白石山翁齐璜衰年意造,不求人知。 ——题余霞枯木归鸦《荣宝斋画谱》七十三集,第13页 壬辰九十二岁,用自家本应门客之求,时在京华,白石。 ——题刘海戏蟾同上七十四集,第15页 客论画法曰,下笔欲细,方为工。予曰此细字,君论画可分工拙,若论诗,诗从何处细起,客不可答,白石。 ——题茄子同上集,第10页 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五十七岁自记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第3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志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 ——衰年变法自题同上,第40页山水、人物 采药心中要一山,不须一物只云环。 画师画得云山出,老死京华愧满颜。 ——自题山水郎绍君、郭天民主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1部分,第16页,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 理纸挥毫愧满颜,虚名流播遍人间。 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 ——题画山水同上,第36-37页 柳条送尽隔江船,岸上青山断复连。 百怪一时来我手,推开山石放江烟。 ——题画山水同上,第37页 老口三缄笑忽开,平铺直布即凡才。 庐山亦是寻常态,意造从心百怪来。 ——题某女士山水画同上,第38页 曾经阳羡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 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功夫。 ——题画山水同上,第40页 乱涂几株树,远望得神理。 漫道无人知,老夫且自喜。 ——题画山水同上,第41页 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 直到发亡瞳欲瞎,赏心谁看雨余山。 ——题雨后山村图同上,第42页 松下远山圆,秋藤天上悬。 世人休骂我,我是画中颠。 ——题画山水同上,第44页 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之忘工粗。 荒山冷雨何人买,寄与东京士大夫。 ——题画山水同上,第页 承索画双肇楼图,以布置少能见广大,觉胜人万壑千丘也。贵楼题词甚多,不必写于图上,使拙图地广天空。若嫌空白太多,加书题句,其图有妨碍也。先生高明,想不责老懒吝于笔墨耳。 ——与张次溪书同上,第2部分,第97页 连日以来画明灯夜雨图,三复始成。 ——与张次溪书同上,第页 学吾者众,未有如弟顷刻工夫工至此。桑麻一幅发还。纸短麻长,局似促跻,麻顶上如有余纸四五寸,桑下有余纸二三寸,画局成矣。命意及下笔皆大方,只是画局未必妥恰,不成格局。故将此幅还来,用笔用墨不用更换,如是画去,一定成家。吾所希望者,可以照吾所言再画一幅。往后如寄来有画当批墨发还。…… ——与马璧书同上,第页 辰刻为午诒画山水中幅,非他人故意造奇之作,别有天然之趣,造化之秘,泄之尽矣。午诒极称之。余恨八大山人及青藤、苦瓜僧不能见我。自当留稿还湘,再画遗我故人。 ——年4月24日记同上,第页 五月十九日,刘霖生出陈师曾所画家在衡山湘水间,图属题。霖生先生以家在衡山湘水间,倩其戚人陈师曾画图。观者以为不似湖南山水,未知师曾之画,阅前人真迹甚多,冶成别派,乃画家手段,非图绘笔墨也。亦未知霖生既以遂初,得尽天职,自当归隐以乐余年,画此足见其志也,无他意焉。余亦有借山图,皆天下名山好景,俱大似。霖前归时,邻余咫尺,若好之,诸君卧游可矣。 ——年日记同上,第页 余自四十以后不喜画人物,或有酬应,必使儿辈为之。汉廷大兄之请,因旧时尝见余为郭公憨庵画此。今日比之昔时不相同也。十年前作颇令阅者以为好矣,余觉以为惭耳。此法数笔勾成,不假外人画像法度,始存古趣,自以为是,人必曰自作高古,世人可不信也。乙卯十月齐璜并记。 ——题罗汉同上,第3部分,第13页 养庵先生尝以书来索画细致山水,一面扇页,万户人家,不可谓不工矣,隔江杨柳千条未作算也。癸亥四月弟璜并记。 ——题山水扇面同上,第34页 雨初过去山如染,破屋无尘任倒斜。 丁巳以前多此地,无灾无害往仙家。 ——题雨后山光图同上,第39页 钟馗搔背图。钟馗故事甚多,皆前人拟作,未有画及搔背者,余遂造其稿。见此像想见钟馗之威赫矣。齐璜并记。 ——题钟馗同上,第57页 余七十岁后不愿作人物、山水。今为德国人画此,初造也。白石 ——题铁拐李睡葫同上,第59页 竹霞洞、祝融峰、洞庭君山、华岳三峰、雁塔坡、柳园口、小姑山、独秀山,五十六图半天下,吾贤得仿十之三。剩水残山真位置,经营与俗太酸咸。借山图原名纪游。湘绮师曰,何不皆题借山,可大观矣。原图五十有六,前丁巳来燕京,友人陈师曾假去月余,归来失去八图,欲补画拟作,恐未其面目,故止之。泊庐仁弟临此题记之。甲戌兄璜。 ——题借山图册同上,第65页 钟馗尚有闲钱用,倒是人穷鬼不穷。此前朝人本也。齐璜并篆。 ——题瑞钱图同上,第66页 者(这)里也不是,那里也不是,纵有麻姑爪,焉知著何处,各自有皮肤,哪能入我肠肚。丙子夏四月为治园军长画并篆。白石草衣齐璜。 ——题钟馗搔背图同上,第69页 愿天图,画师不忘前身,为此老叟传神。仰首所望何事,愿天常生好人。从来借予之书画篆刻为进身而得知遇者不胜枚指。余或闻之,岂能无感。戊寅三百印富翁齐璜时客京华题记并篆。 ——题愿天图同上,第72页 壬午秋,予年八十二矣。一日欲人画白衣大士像,心造此稿。此中年所造稿,大工,儿辈须珍重收用。昨日九日也。 ——题白衣大士像同上,第80页 门人吉祥僧曾画达摩像,余将衣褶删省之。白石。 ——题达摩同上,第91页 世人画东方曼倩必毛发皤皤,余独画曼倩之儿时。白石齐璜画。 ——题偷桃图《荣宝斋画谱》第74集,第32页 余略改门人释瑞光于旧瓷器上之画稿存之。 ——题钟馗同上,第22页 画抱儿妇,难得田家风度。美人风度人之心意中应有,反寻常也。白石并记。 ——题画仕女同上,第11页 寅斋仁弟委画人物册子廿又四开,除仿人三稿外,皆自造本。请论定。兄璜。 ——题还山读书图同上,第6页 此册二十四开,此图并老当益壮图,用朱雪个本,苦瓜和尚作画第一图用门人释雪庵本也白石又记。 ——题也应歇歇同上,第39页 余曾为上宝山画八大幅,后又为画王母等仙佛。今又为画此八幅,不可谓不多矣。请看老萍曾为几人作此等画耶。一笑,萍又记。 ——题呼雷同上,第6页 己酉秋客钦州,为郭五画扇造稿,自觉颇有情趣,因勾存之。丙辰九月翻阅,归麓补记之。 ——题戏婴图同上,第2页 此幅上画之山,偶用秃笔作点,酷似马蹄迹。余耻之,后以浓墨改为大米点。觉下半幅清秀,上半幅重浊,又恶之,遂扯断。留此画竹法教我儿孙。庚午白石并记。 此幅上半幅之山已扯弃,用同纸以邻国胶粘连之,补画二山,仍书原处二十八字。借山吟馆主者记,时居旧京城又西。 ——题万竹山居图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第37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此幅依人执物之例,有未合处,尚涂弃。冷庵仁兄不以为嫌,命记之以存,未能却也。 ——题蒙古人出猎图同上,第35图 丁巳客汉上,有瓷瓶卖者,余见其雕瓷甚有天趣,因戏勾真稿,将付儿辈,他日为有用本也。 ——题老人与儿童画稿同上,第22页 吾有借山吟馆图,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 ——借山图手记同上,第42页 乙巳九月,余常游桂林,见店壁有此稿,归于灯下背临其大意。 ——题山水默画稿同上,第22页 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借山老人画吾自画改稿。 ——题毕卓盗酒同上,第85页 余数岁学画人物,三十岁后学画山水,四十岁后专画花卉虫鸟。今冷庵先生一日携纸委画雪景。余与山水断缘已二十余年,何能成画。然先生之来意不可却,虽丑绝不得已也。戊辰冬十月,齐璜记。 题雪山同上,第17页 随意乐写,删尽扫地抹灶之时习。 ————题山水龙龚著《齐白石传略》第5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洞庭君主,借山图之七。余自以大意笔画借山图册,泊庐仁弟以为未丑,余再画赠之。丁卯春兄璜并记。时同在京华。 ——题洞庭君山《齐白石绘画精品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七十七日未刻画宁波山水…… 余近来画山水之照,最喜一山一水或一丘一壑。如刊印当刊一丘一壑四字或刊一山一水四字。 ——记宁波画稿刘振涛、禹尚良、舒俊杰编《齐白石研究大全》第46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长沙 佛号钟声两鬓霜,空余犹有画师忙。 挥毫莫作真山水,零乱荒寒最断肠。 ——题不二草堂作画图,渺之编《白石老人逸话》附图,香港上海书局印行,年,香港 丁卯正月廿又四日,为街邻作画造稿,其稿甚工雅,随手取包书之纸勾存之。他日得者作为中幅亦可。白石并记。 ——题铁拐李《齐白石画选》第18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 ——题山水册页王振德、李天庥编《齐白石谈艺录》,第4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年,郑州 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丽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既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 ——与胡佩衡论画同上,第59页花鸟、虫鱼 小石如猿丑不胜,水仙神色冷如冰。 断绝人间烟火气,画师心是出家僧。 ——画怪石水仙花郎绍君、郭天民编《齐白石全集》,第10卷,第1部分,第1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长沙 朱藤年久结如绳,枫树园旁香色清。 乱到十分休要解,画师留得悟天真。 ——得儿辈函复示同上,第26页 风翻墨叶乱犹齐,架上葫芦仰复垂。 万事不如依样好,九洲多难在新奇。 ——画葫芦同上,第28页 老年画法没来由,别有西风笔底秋, 沧海扬尘洞庭涸,看君行到几时休。 ——邻人求画蟹同上,第50页 倒藤垂叶意绵绵,老去心思费转旋。 作怪作奇非不可,不如依样老余年。 题——画葫芦瓜同上,第96页 山桃画笔古雅,大叶粗枝,学于余也。人见其画怪之,余为山桃怜,因劝其仿里某者。人复见其画,大加称许,以为得胜于余也,余为山桃憎。昌黎所谓下笔令人惭,人即为好矣。故此幅先求画于山桃,桃因病辞,余幸得此爱照,因亦从俗画之。所谓大惭者,人即以为大好矣。 ——作画记同上,第2部分,第85页 六月二十四日,今日为荷花生日,余画荷花大小三十余纸,画皆未丑。有最佳者,惟枯荷又有四幅,一当面笑人,一背面笑人,一倒也笑人,一暗里笑人。师曾携去四幅枯荷,暗里笑人在内。有小幅画册最佳,人不能知,师曾求去矣。 ——年(癸亥)日记同上,第页 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学画虫。 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 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 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 煮画多年终少有成,晓霞峰前茹家冲内得置薄田微业。三湘四水古邑潭州饱受名师指点,诗书画印自感益进。昔觉写真古画颇多失实。山野草虫余每每熟视细观之,深不以古人之轻描淡写为然。尝以斯意请教诸师友,皆深赞许之。远游归来,日与诸友唱酬诗印,鲜有暇刻。夜谧更阑,燃灯工写,然多以之易炊矣,而未能呈册。此乃吾工写之首次成册者也。乘兴作八虫歌纪之,是为序。光绪卅四年腊月廿二日子夜,齐璜呵冻自题。 ——工笔草虫册题记,同上,第3部分,第7-8页 孟丽堂先生尝画鸡,布以牡丹,题为春声。余更以鸡冠花,谓为秋声亦可矣。余年来兴味萧然,石门山长求诗来借山,余兴未尽,作此无党。 ——题秋声图同上,第13页 尝见清湘道人于山水中画以竹林。其枝叶甚稠,雪个先生制小幅,其枝叶太简。此在二公所作之间,借山吟馆主人。 ——题竹同上,第14页 余尝于友人家(见)铜鸭香炉,通身有神味,非如流俗画家画鸭也。 此足踵,此长者,中爪、中爪上短者。旁爪,足欲蹈未蹈时,两旁之爪向上反,故旁爪在上,中爪在下。 ——题画鸭小稿同上,第15页 此屏共四幅,其纸不一,此外三幅皆陈年纸,著墨便有五彩,幸画在此幅之先,不然为此败兴,或四幅皆不能佳。大不类余平生所作,后之鉴家必有聚讼者矣。丁巳十月十一日重游京华还省,白石老人。 ——题水仙寿石同上,第17页 曲江外史画水仙有冷冰残雪态。此言也,我潜庵弟最能深知,借山吟馆主者。 ——题水仙册同上 此幅本友人强余代笔之作,故幅左己书再观题记,并盖白石曾观之印。乃余自惜年老不忍以精神如黄金掷于虚牝也。吉皆兄深知余意,劝余添加款题,仍为己作。余感吉翁之怜余,因赠之。惜吉翁仅能见此一幅也。己未又七月,弟濒生并记。 如此穿枝出干,金冬心不能为也。齐濒生再看题记,后之来者自知余言不妄耳。 ——题梅花图同上,第19页 凡画花草,非横斜枝本不能有态度。余画此以直立出之,却觉态度端雅。此意只可与陈配道耳。老萍三过都门,鸡冠花已老,菊花将开,思归时也。老萍。 ——题鸡冠花同上 吉祥声,此虫呼为纺织娘,亦名纺纱婆。纺纱吉祥声,非古典也,濒生己未秋客京华。 ——题吉祥声同上,第20页 有人题此云,串串珊瑚拂水红。余不知是珊瑚花否。蓝花者,想是牵牛花也。此蓼花也。 ——题蓼花、牵牛同上,第23页 三百石印富翁画胭脂花,用我法也。 ——题胭脂花同上 良姜一名盟,江南俗呼蓝蝴蝶。识者谓其根即高良姜。白石临。 ——题良姜同上 百合花,北人呼为虎皮莲。白石。 此画一茎,茎上节节生花葩,非三四葩一齐开岐也。家山多此花。即写意画,非写照不可。其花开在春暮。 ——题百合花同上,第24页 串枝莲,秋日花也。只宜竹篱茅舍耳。老萍。其色甚娇嫩,似水红,与六月菊同时开。 ——题串枝莲同上 诸葛菜,白石山民用我法临他人本。此菜平生未见过也。 ——题诸葛菜同上 我家法画秋海棠,老萍,叶上之筋,以此叶最似。 ——题秋海棠同上 如意草。岁暮年头即花点盆最佳,以色罕耳,白石。 ——题如意草同上 鱼儿花,又名荷苞牡丹。其叶分三岐,一岐之叶似分三叶。白石老人以我法临。 ——题鱼儿花同上 画凌霄可仿此花法。此夏日花也。 ——题凌霄花同上 题此有青莲不采采青萍句,想此是萍花。 ——题青莲同上 瑞香有红黄白三种,立春即花,白石老人临,付子如、移孙。 ——题瑞香同上 万年青,棒直,略似四如意合成一花,一棒数十花。 吉祥草之果红亦同时。 吉祥草之果冬深始红。 吉祥草画得甚丑,子如、移孙须知更变。 其花开在虎耳草之先。 ——题万年青、吉祥草同上,第25页 虞美人,不能曲尽其妙,总以鲜艳为之便佳矣。 ——题虞美人同上 紫玉簪,三月即开花,秋深方已,白石。 ——题紫玉簪同上 草茉莉,为穷檐儿女之花。然而柴门野岸,冉冉夕阳,芳气袭人,未可抹煞,况晚秋时更不可少此。此纸布色丑,未足雅观。紫色乃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涂之。又有一种花色以洋红、藤黄交乱画也。 ——题草茉莉同上 大红鹊叶似荷钱而少偏花,夏甚红,至秋渐减,而花愈繁。若入燠室,四时不卸。 ——题大红鹊叶同上 二日以来为儿孙辈照人底手之画临之,殊无兴,白石。此帧皆出余己意,颇无流俗气。庚申六月初二日老萍记。 ——题腊梅、茶花同上 美人蕉,夏日开花。 ——题美人蕉同上 白石老人画,非有所临也。庚申六月初四日 ——题桃花同上 友人藏旧画花卉百余种,余择其粗笔者临其大意,中有梅菊之类,出自己意为之,以便临池一看,俗所谓引机是也。白石记,如儿、移孙收稿。 ——《白石画稿》题记同上 画贝叶、其细之细,宜画得欲寻不见。老眼所为,只言大略耳,白石翁。 此虫乃樊樊山先生所藏古月轩所画烟壶上之本,白石又记。 ——题二叶秋虫册页同上,第26页 著色画四幅,独此墨花能去却一绝艳姿,有超然拔俗之态。借山吟馆主人并记。 ——题墨牡丹同上,第28页 太平年少字情奴,儿女旗亭斗唱酬。 吟响枝高蝉翅咽,闲心比细叶纹粗。 画苑前朝胜似麻,多为利禄出工华。 吾今原不因供奉,愧满衰颜作匠家。 前首闲心更为诗心。拱北先生委作细致画,取其所短,苦其所难也。请正之。癸亥三月中,齐璜并题记。 ——题贝叶秋蝉图同上,第34页 余作画五十年不善画兰花,无论今古人之作,目之所见者,无不形似。此幅略去画家习气耳。白石。 ——题兰花同上,第36页 此册之虫为虫写工致照者,故工,存写意本者,故写意也。三百石印富翁记。 ——题蝗虫同上,第38页 客有求画工致虫者众,余目昏隔雾,从今封笔矣。白石。 ——题甲虫同上 桠枝叠叶胜天工,几点朱砂花更红。 不独萍公老多事,犹逢贪画石安翁。 ——题山茶花同上,第44页 作画贵能而不能,此幅将不能也。白石山翁并题记。 ——题月季同上 不数笔成蝶固难,欲有栩栩姿态,尤不易也。白石。 ——题海棠,蝴蝶册上,第47页 今古公论几绝伦,梅花神外写来真。 补之和伯缶庐去,有识梅花应断魂。 和伯老人,湘潭人。余前诗所言之三人画梅,余推此老为最妙。此老自言学杨补之,余以为过之远矣。惜出长沙界,不知此老为何人。寄萍堂上老人画并题记,时居京华。 ——题梅花同上,第48页 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白石山翁并记。 ——题画虾同上,第48页 借山吟馆主者作画,平生不喜稠密,最耻杂凑,老年犹皆少。 ——题汲汲高官同上,第49页 此册叶大花粗,不宜摹作,只可为法家赏玩也。璧城女弟须知之。璜。 ——题紫藤同上,第54页 顷刻青蕉生庭坞,天无此功笔能补。 昔人作得五里雾,老夫能作千年雨。 今岁画蕉约四、三十幅,此幅算有春雨不歇之意。寄萍堂上老人并题。 ——题芭蕉同上,第57页 借山吟馆主者一时清兴,可见之于草木。 ——题枯树双鸦同上,第63页 画花卉,半工半写,昔人所有,大写意,昔人所无。白石山翁制。 ——题蝴蝶兰同上 客谓余日,君所画皆垂藤,未免雷同。余曰藤不垂,绝无姿态,垂虽略同,变化无穷也。客以为是。白石山翁并记。 ——题葫芦同上,第66页 前人画蟹无多人,纵有画者,皆用墨色。余于墨华间,用青色间画之,觉不见恶习。借山吟馆主者齐璜并记。 ——题草蟹同上,第77页 松、竹、梅皆君友,能耐寒,品色俱高。借山馆后白石亲种半山。 ——题茶花同上,第82页 昔人不入时句云,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予云,夺得佳人口上脂,画出樱桃始入时。白石老人。 ——题樱桃同上,第84页 此蟋蟀居也。昔人未曾言过,此言始自白石。 ——题蟋蟀葫芦册页同上,第87页 三代为农夫,才晓得菜根有真味,白石。 ——题白菜萝卜同上,第87页 此瓜南方谓为南瓜,其味甘芳。丰年可作下饭菜,饿年可以作粮米。春来勿忘下种,大家慎之。庚寅九十岁白石老人并记。 ——题南瓜刘振涛、禹尚良、舒俊杰编《齐白石研究大全》第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长沙 老馋亲口教琵琶,朱雪个题葡萄句,余不得解,二十年的犹未忘。 ——题葡萄同上,第页 曾见雪个以水晶杯著墨芙蓉,余画以红菊。 ——题菊花同上,第页 老年人蛩声皆厌闻,故篱下不画蟋蟀。 ——题豆角同上 此幅余白不大,不能题诗,虽有得者之请,未能应也。白石山翁并记。 ——题三秋图同上,第11图 即辛酉四月十二日之虫,足之长短最似者并存之。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 ——题马蜂图同上,第页 牵牛花最大为梅郎家最多。余从来画此花大不过大观钱大,自过梅家,画此大花犹以为小也。 ——题画牵牛花同上,第74页 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题白描稿同上,第67页 尹和伯先生曾为潜庵弟画梅,清润秀逸。余不欲雷同,乃以苍劲为之。 ——题梅同上,第62页 客论画荷花法,枝干欲直欲挺、花瓣欲紧欲密。余答曰,此语譬之诗家属对,红必对绿、花必对草,工则工矣,未免小家习气。 ——题荷花同上,第46页 此幅乃予二十岁时之作,九十以后重见其中七、六十年,笔墨自有是非。把笔记之,不胜太息。九十一岁白石尚在客。 ——题鱼胡佩衡、胡橐编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第4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白、白、白,黑、黑、黑,鸽子大翅不要太尖而直,尾宜稍长。 ——对鸽写生小稿同上,第93页 余作画每兼虫鸟,则花草自然有工致气。若画寻常花卉,下笔多不似之似,决不能此荷花也。 ——题荷花、蜻蜓同上,第90页 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白石山翁。 ——题虾同上,第42页 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得君所画之似,何也。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友人笑之。白石画并记。 ——题白菜同上,第87页 客谓以盈尺之纸,画丈余之草木,能否。余曰能。即画此帧。客称之,白石并记。 作画易,只得形似更易,欲得局格特别则难。此小帧有之。白石山翁又记。 ——题芭蕉同上,第76页 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 ——题画牵牛花同上,第34页 笔墩向这边,顺笔,笔尖向这边横扫来,点外之色似朱砂。少许积墨和黄,欲紫不紫。 ——题注鸳鸯并蒂莲花双钩底稿同上,第10图 懊道人画荷花,过于草率,八大山人亦画此,过于太真。余能得其中否,自尚未信。世有知者,当不以余言为自夸。食者自当窃笑也。白石老人并记。 ——题荷花翠鸟同上,第69页 凡画动物,欲不似,画家本来不能为,欲似又不能免俗,此画难处。白石。 ——题虾龙龚著《齐白石传略》第30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选格着色,异于造化,真人巧胜天老。 ——题画葫芦同上,第53页 余为杨潜庵画册子,中有水仙花,陈师曾称之,使余每画册子,不离此花。 ——题水仙花同上,第50页 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邹小山谓未有形不似而能神似者。此语刻板,其画可知,桐荫论画所论,真不妄也。 ——题芦苇水鸭同上,第41页 李复堂小册画本,壬子五日自喜在家,并书复堂题句。云根姻先生之属,以为何如。齐璜记以寄之。此画尚未寄去,其人已长去矣。是年秋八月,吾师沁园先生来寄萍堂,见而称之,以为融化八怪。命璜依样为之。璜窃恐有心为好,不如随意之传神,即以此记之奉赠。更画四幅焚之,以答云根也。 ——题菖蒲、蟾蜍同上,第21图 星塘予之生长处也。春水涨时,多大虾,予少小时,以棉花为饵,戏钓之。今越六十余年。故予喜画虾,未除儿时戏弄气耳。 ——补题多虾图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余往时喜旧纸,或得不洁之纸,愿画工虫藏之兮。妙如女弟求画工虫,共寻六小页为赠画后三十年,庚午、白石。 ——题蜘蛛《荣宝斋画谱》第75集,第25页,年版北京 此动物余曾见陈星海有是画法,尤可媚俗眼,欲耳食者易知,诚不难为。然心中终不欢迎也。萍翁又记。 ——题鸡同上,第34页 山桃女子每索余画,且言求为形似者,使流俗不难知也。余深知此意,即如所言而为之。世有知者,当知非余所自许尔,癸丑春,濒生并记。 ——题芦雁同上 螳螂无写照本,信手拟作,未知非是。或曰大有怒其臂以挡车之势,其形似矣。先生何必言非是也。余笑之。 ——题螳螂同上,第40页 一日画鼠子啮书图,为同乡人背余袖去,余自颇喜之,遂取纸追摹两幅,此第二也。时居故都西城太平桥外,白石山翁齐璜并记。 ——题鼠子吃书图同上,第集第19页 此册计有二十开,皆白石所画,未曾加花草。往后千万不必添加,即此一开一虫最宜。西厢词作者谓不必续作,竟有好事者偏续之,果丑怪齐来。甲申秋八十四岁白石记。 ——题飞蝗册页董玉龙编《齐白石作品集》第80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天津 余自少至老不喜画工致,以为匠家作,非大叶粗枝、糊涂乱抹不足快意。学画五十年,惟四十岁时戏捉活虫写照,共得七虫,年将六十,宝辰先生见之,欲余临,只可供知者一骂,弟璜。 ——题秋叶孤蝗同上 予久不画蟹,偶尔画之,竟能成趣,乃心手相应也。辛巳二月借山吟馆主者。 ——题篓蟹《齐白石绘画精品选》第43图,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此鼠子吃书图,为家人依样各画一幅,自厌雷同,故记及之,乙亥白石山翁。 ——题鼠子吃书图同上,第35图 寻常习气尽删除,谁使聪明到老愚。 买尽胭脂三万饼,长安市上姓名无。 癸亥冬十二月之初为公雨先生制并题。白石山翁。 ——题绿梅同上,第9图 不画此花将越半年矣,胸中犹有好枝,白石并记。 ——题玉兰同上,第10图 余尝见南楼老人画此,无脂粉气,惜枝叶过于太真,无青藤、雪个之名贵气耳。三百石印富翁画。时庚申冬还家省亲,阿芝老矣。 ——题石榴同上,第5图 谚云,凡动物有一体似龙者,可以为龙,虾头似龙,可为龙耶,白石。 ——题群虾《齐白石绘画精品者》第6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以小纸画牛为半丁携之去,因留其本画此白石。此系大幅裁十下者,为儿孙辈作样可矣,未可作为小幅看也。辛酉画,壬戌裁后补记。 ——题水牛辽宁博物馆编《齐白石画册》,第23图,辽宁美术出版社,年,沈阳 粗大笔墨之画难得神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形似,此二者余常笑人,来者有欲笑我者,恐余不得见,身后恨事也。辛酉八月初四日得此虫。京华白石翁记。 ——题蝇齐良迟口述、卢节整理《父亲齐白石与我的艺术生涯》第8图,海潮出版社,年,北京 翅长三之二,头至翅一之一,膝与翅齐,此虫翅少短一分,画时留意。 ——题蝗虫同上,第12图 芙蓉叶大花粗,山之后者葩,开能耐久,且与菊花同时,亦能傲霜,余最爱之。白石山翁并记。 ——题芙蓉游鱼《齐白石绘画选集》第18图,湖南美术出版社,年,长沙 作画欲求工细生动,故难,不谓寥寥数笔神形毕见,亦不易也。余日来画此鱼数纸,仅能删除做作,大写之难可见矣。白石并记。 ——题画鲇鱼董玉龙编《齐白石绘画作品集》,第36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天津 余之画蟹,七十岁以后一变,此又变也。三百石印富翁并记,冬日无寒。 ——题螃蟹同上,第34图 凡作画须脱画家习气,自有独到处。白石自临自家本,觉不如从前。八十五岁。 ——题兰、谢云、刘玉山编《中国现代名家画谱·齐白石》扉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北京 冷庵弟此纸丑不受墨,而且吾弟坐待,画不能佳,吾不怪纸丑,只怪吾弟欲早得为快也。小兄璜戊寅。 予第一次画蛟,竟能稍似,冷庵、泊庐二弟称之曰,万物寓于胸中,为画家殊不易也。白石又记。 ——题蛙蚊同上,第67页 余五六岁时,戏于老屋星塘岸,水浅见大虾不可得,以粗麻线系棉絮为饵之,虾足钳饵,线起虾出水,犹忘其开钳,较之钓鱼,更可乐也。儿时乐事老堪夸,衰老耻知煤米价。怜君著述钓鱼趣,何苦阿芝絮钓虾。 ——为于非闇画钓鱼图并题,徐中敏、娄师白《齐白石画虾》第2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长沙 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 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 ——题虾同上,第23页 从画画翡翠(鸟)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白石并记。 ——题翠鸟与虾《著名国画家专题技法·齐白石画虾》第4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胸中著有龙蜿,用之画藤,有时雷雨亦疑飞去。 ——画藤手记,王振德、李天庥编《齐白石谈艺录》第7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年,郑州 鸽子大翅不要太尖、且直,尾宜稍长,要记清鸽子的尾毛有十二根。 ——画鸽写生稿手记同上,第55页 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 ——对胡佩衡语同上,第7页 应该细心观察它(指玫瑰)生长的全部过程……玫瑰的刺多是向下长的,所以常常牵挂人的衣服。 ——对胡诘青语同上,第54页 南方的紫藤是花与叶齐放的,北京是先花后叶,别有风趣。 ——对胡橐语同上 花瓣之里有纹。未开棉之壳似桃子。 ——画棉小稿自注同上 枇杷梗要粗大,冬瓜梗要细小。 ——对胡橐语同上,第55页 予友瞽居士家梅墅门外,一藤穿壁,拳溪如狮伏,如蛇行,奇形诡状,月夜视之可畏也。 ——题画藤同上 鲤鱼腮旁有一条灰白色的线,直通鱼尾,从这条线可以计算它身上有若干鳞片……画画的人如能这么仔细地去研究它,在画它时就不会马虎的了。 ——对胡诘青语同上,第55-56页 此鱼俗呼为蓑衣鱼,以尾似也。腮上一点大绿色,尾有赤色。 ——画鱼小稿自记同上,第56页 蟹是有壳的,蛤蟆是无壳的,若画蛤蟆的身和腿同螃蟹一样,那算什么艺术呢? ——与胡佩衡论画同上,第62页 这幅画用水分晕出非常得当,再配上浓艳的红绿颜色,表达出来小雨初霁、春花更新的意境,再与白玉兰相映,真乃画得鲜花纸上香了。 ——胡橐谈画牡丹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到底哪一张是绝笔或被认定为最后的作品呢? 过去坊间一直认同白石之子齐良迟先生的说法,《风中牡丹》被认为是白石绝笔。郎绍君先生主编《齐白石全集》,我曾告诉他,张仃和李可染都藏有齐白石精品,且绝笔之作藏在张仃家里。这张《葫芦》之所以被认定为白石绝笔,并不仅仅是落款“九十八岁”,比《风中牡丹》多了一岁,而是在白石老人去世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白石遗作展上,经主办方及李可染、张仃、黄苗子、郁风、张光宇、张正宇等白石老人生前友好和学生的证明、认定,确定为白石老人生前最后的作品。齐白石《风中牡丹》
在几百幅作品中,依时间先后排在整个展览作品的最后一个位置,而那张《风中牡丹》,排在倒数第二位。这有当年的展览目录为证。这张绝笔《葫芦》一直秘藏于张宅,从未发表,但它却是京城美术界一个少数精英圈子里的赫赫明星。《葫芦》立轴设色纸本68×33.3cm钤印:白石题识:九十八岁白石 张仃先生对我说,当年隔一段时间,李可染、邹佩珠夫妇、黄苗子、郁风夫妇、光宇、正宇昆仲及少数张仃密友,就要相约结伴来到张宅。张仃知道他们所为何来,总是沏上清茶后,恭恭敬敬从画室取出这张《葫芦》挂于墙上,于是大伙儿就开始唉声叹气,啧啧连声,继而又大呼击案的,也有拍腿拍到别人腿上的,如此这般,如醉酒似的痴狂一阵,于是散去。过些日子,再如此这般来一遍。 邹佩珠先生回忆说,隔日子长了没看这幅画,就像得了病似的,看完这幅画就像过足了鸦片瘾似的,精神头也足,人也兴高采烈了。 我问这幅画妙在哪里?她说她也曾问过李可染同样的问题。 李可染就回答两个字:“绝了”。 又问为什么绝了? 可染回答说:“老人家画到这个岁数,胡涂了,连字都不会写了。当时写这个“九”字,就问可染:“这个九字是往这边拐还是往那边拐啊?”等到写“岁”字,怎么也记不起来,就写成了现在这个错字。人胡涂了,只能画自己最熟悉的对象,当然也就是最简单的对象,那只能是葫芦,而不可能是别的如牡丹之类。即使是画了一辈子的东西,信手画来,还是因为神志恍惚而出错。点了黄颜色画葫芦,这没错,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但用淡墨画叶子时恍惚了,画成了葫芦的样子,而且居然从大葫芦留白的地方冒出两笔淡墨,好像这葫芦穿了个洞。等到用浓墨画藤时,又恍惚了,画着画着就勾成葫芦的样子了。但这都不要紧,老人完全是在胡涂状态下用本能在作画。这幅画最绝的是藤蔓,用笔用墨已经是天籁,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笔墨中包孕的精气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体健康的状态,是一种修养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为的状态下释放,一个中国画家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谈得上是“天爵”,与此相比,包括白石老人以前的作品,所有人的画都只能算是“人爵”。 上世纪90年代初,张仃先生首次给我看这张《葫芦》,并说了当年与诸好友同观的逸事。后来我又求证过邹佩珠先生,并据此写了一篇短文《糊里胡涂画葫芦》,给张老看过后,他说不足与外人道。于是我就把文章收起来了。在此算是旧事重提,也是了却一桩说大不大,说严重不严重的美术史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