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最爱的古早味,制作过程居然这么美

阿太喜欢吃柿饼

藏在床头的铁罐里

馋的时候摸出一个

用粉白的牙龈咀嚼着

满是皱纹的脸

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老妈是阿太带大的

也爱柿饼

每年冬天都要买上几斤

隔断时间尝一个

能一直吃到第二年冬天

听说我要去安溪采访

特地叮嘱

安溪的柿饼特别好

记得多买些回来

这地方叫光德村

据说是柿饼之乡

每年冬至过后

村里便开始了这项

代代相传的营生

院子里、天台上

晒满了橘红色的“小灯笼”

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老苏家是村里的柿饼世家之一

从爷爷辈便传下来的手艺

我们到的这天下午

阳光明媚的天正变脸

全家人正忙着搭雨棚

以防这雨突然下来

天台上晒着的一万多斤柿饼遭了殃

小苏是家里的柿饼西施

五六岁起便开始帮忙削柿子

一直到现在

当年的小姑娘已嫁做人妇、儿女双全

大概因为经常有人来拍照

小苏对拍柿饼的道道了如指掌:

哎呀,你们怎么今天来啊

今天没太阳,拍出来不好看

要上楼,上面拍出来的效果最好

她也说

其实拍得出来的都是作秀

大家都以为做柿饼就是这样

摆出来晒晒太阳就行

可背后的辛苦琐碎

没做过的怎么会了解

做柿饼的辛劳是

从霜降过后10天左右开始的

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收购柿子

需得是本地种植的油柿

要够硬,才能削皮加工

还得够熟,做出来的柿饼才不会涩

所以在熟透的柿子变软之前

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削柿子皮

最早还是人工削皮

现在好了有了专门的机器

几秒就能削一个

一排人坐在一起削皮的时候

会有一种彩带飘飘的错觉

接下来便是晾晒

简单的两个字

却饱含着做柿饼最多的辛酸

这是个靠天吃饭的活计

天气太热,柿饼会涨破

天气太湿,柿饼会烂掉

天气太冷,还得防着偷吃的鸟儿

就这么看着老天的脸色

守着一筐筐的柿饼搬进搬出

每一框柿子约有30斤

天台上起码晒着一两百框

即便是天气适宜的日子

也要经常给柿子翻身

让太阳将它晒均、晒匀、晒透

揉捏可是家传的手法

什么时候捏怎么捏都有讲究

第一遍,让果肉松动,加速水份蒸发

第二遍,把籽压倒,促使柿饼软化

第三四遍,给柿饼做点微整形

经过三四十天的晾晒

再刮几场北风

柿饼起了霜

总算是完工了

做好的柿饼

厚厚的果肉香甜柔软

没有一丝涩味

表面那层糖分结成的霜

据说还能止咳润肺呢

听说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嫌累

不愿接下父辈手中的活计

也不知道这么好的柿饼

我们还能吃多久

大雅文字田米摄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我吃了一种又大又粗又粘糊糊的屎一样的水果

-11-22

.3万人在看!泉州南少林这群小和尚红的没谱了!

-11-13

TeaTalk

赞赏

长按







































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得了白颠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