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赋

??文曲微期刊

正心、正念、正语、正见、正能量;

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利天下!

孔學堂賦

文/易闻晓

南條竦脊1,西粵枕梁2,牂牁置郡3,蒟醬呈觴4。于熙5孔學,猗6美貴陽,言謀言止7,肯構肯堂8。禀山川之毓粹9,得時勢乎隆昌,極人文于溥鬯10,衍教澤乎綿長。爾其11商宜12鴻遠13,擇吉14貞祥,黔靈15獻瑞,金筑16生凉,花溪17流韵,白水18飛光。誕惟19仰先聖,聞昊蒼20,居形勝,占豐穰21,延地脉,引龍岡22,通都邑,比23序庠24。是以定標三軸,規劃四方,風行是輔,禮敬爲常25,精誠以慎,工巧其良,毫厘核度26,尺寸程章27,馮馮以協陾陾之筑28,矻矻29以經肅肅30之霜,烝烝31以遂32皇皇33之構,整整34以成蔚蔚35之望36。

乃立天門37,雲接岱山38玉樹;爰39開月鏡,詩興泮水40春容41。危磴42攀升,巘巘43千尋44泰畤45;高山仰止46,昭昭47萬世儒宗。粵48構爰此,大成正中49,四維50垂極51,六柱蟠龍52,明輝鑒頂53,魁曲54當空,崇閎55隆祀56,彬雅57侍從58,杏壇59鼓瑟,桂樹宣風60。乃有顔子樂窮61,曾參明德62,孔伋封侯63,孟軻謚國64,誕受饗65乎延延66,伊67傳經之翼翼68,惟靜篤69以申申70,乃莊嚴以默默。遑如71兮莞爾72,悅若73兮痛予74;冠雄兮好勇75,舍瑟76兮積居77;至剛兮氣大78,粹善兮心初79。幷以朱子從禋80,宋儒立本,理以周行81,月無虧隕82,潜躍魚龍,高飛鷹隼83。

羌84筑壇85以爲教,伊授業之所歡,既規儀86于曲阜87,乃崇址于高巒88,上大成以廣視89,攬奇勝而美觀90,讀易91時來松雨,咏沂92故起溪湍93,苗嶺94別分95秋色,武陵96駐春寒。乃惟四方周場97,六藝名宮98,弘斯實實99,懿此融融,禮因別异,樂以和同,御如籌握,射以風容,書由涵靜,數以幽通。是以毛詩有序,孔鯉趨庭,侯王重聘,鐘鼓諧鳴,察風情之遞變,通群怨之可興,廣虫魚之博物,紛草木之多英。乃如姬旦誓辭,武王移鼎,孔子絕,魯官秉檠,對天地之茫茫,邈年光之憬憬,嘆桑陸之蒼蒼,仰星河之耿耿,演卦象于芸芸,鑒古今于醒醒。

若乃星祭天田,學尊奎閣,玉檻捫參,碧檐俯壑,棟棲御日之烏,梁止架橋之鵲,簾飛金鼎之雲,門啓烏蒙之鑰。夫以典墳尊擱,學術崇高,弘農楮墨,博記穎毫,窮儒林之淵藪,竭宿學之劬勞,坐書城以擁據,窺册府以游遨。于是名重關西,歌起扶風之帳;墓封山左,學歸有漢之成;世謂無雙,字擬獸蹄之迹;代興繇統,義裁經傳之衡。嗟乎北闕燈輝,南山桂落,螢爝昏黃,書床曠廓,三字班經,一朝享酢。越若賈逵問事,曆數爲能,縣男圖貌,博弈增榮,以及隆阜編修,松崖嗜泥,焦算精通,阮刊溥惠,胡如擁卷而不觀、而托心于無際也夫!

是以經衍注疏,儒分漢宋,理有所依,義其幷用,方皓首以窮原,伊浮圖之滋衆,鼓狂佞于若癲,墮虛空之如夢。故有昌黎朝奏,潮郡左遷,濂溪闡《易》,茂叔愛蓮,橫渠主氣,康節先天,程朱尊理,伊洛同編。乃至辯明心性,啓發良知,龍場悟道,陽明受祠,斯在大成之側,誕塑于茲,維時寢寢,于色怡怡,芳華曖曖,飛走熙熙。想重關之遼邈,悵層嶺之逶迤,歷嶮巇以慨嘆,臨深窅而嗟諮。于以穴處,爰驅豺虎,宿雨濕床,山風消暑。斯時也,天籟無聲,月光如許,于是照見本心,洞明霄宇,畢悟一時,開明萬古,瑞應有靈,澤遺茲土。

乃祀鄉賢,于懷先匠,二千年間,六藝宮上,雅注鈎沉,舍人聿創,許學載傳,賦心不妄。方盛覽、尹珍之獻脩也,臨險絕,脫窮危,避虎瞰,觸猿啼,衣襤褸,足胼胝,是以相如授意,許慎稱奇。故當兩漢之時,三賢之學,西僰屏遠,南荒化樸,綿聯十代,顯煥一時,世惟隆替,學以滋熙。爾乃考核輿輪,箋疏文字,是子尹之志也;董理斷殘,校讎舛异,斯友芝之思也;使對番夷,精通文義,其庶昌之器也。益以茫父刻鈐,人訝彝金蝌蚪;文驄點染,世傳碧血桃花;唱首馳書,學起京師棟宇;狀元賜玉,才飛甲秀雲霞。是皆紹承宗緒,奮厲天涯,寧謂井蛙自陋、河伯謾誇矣乎?

夫惟尊雅重言,修辭潤色,是孔門崇文之德也。故乃情之所興,身之所歷,咸有喜樂悲歡,愉怡愁惻,抑德之所持,學之所養,溢以爲文,發而有響,不謂海客瀛洲、玄珠罔象也已。是以康熙垂問,桐野顯聲,道咸繼宋,黔貴登榮,乃至鄭詩橫絕,莫作專精,夜郎王氣,詩史鴻名。益有尚書學富,布政陶成,趙蕭明易,陳傅深經,莘齋平議,時學正衡,咸以乾嘉流被,學問泓渟,其注之于筆、發以爲情也,猶漲河思决,飛瀑激訇,隨宜所遇,變化相生。于是酌觥赤水,醉墨黔山,碧嵐汗漫,玉屑琅玕,樂韓黃以踔躍,逞才學以翩躚,流聲名以緬慕,轉日月以嬋娟。

是故學之在野,地以斯文,食苹鳴鹿,燕旨來賓,薄言堂構,曰若明倫。乃幷卑右煙津,瀉下春雲,華檐叠碧,綠柳浮新,研修來止,騎駕軿臻,隽髦繹繹,勝妙紛紛。于是順勢連延,依山邐倚,漫步窮幽,移行繼美,芬馥桂蘭,離披蕙芷,越樹春紅,蠻藤秋紫。歌兮如杏林之坫,咏兮若泗水之湄,集兮邀陽和之日,遊兮訂花發之期。摶扶搖于鵬舉,絕險棘于風馳,躋千尋而西笑,渺萬里而南爲,拔樓林于驚詫,謝火正以和宜。虹映薄天,光度銀河之鵲;笙吹徹夜,歌嗁雪澗之螭。憑勝境以周涵,時雍于是;比連城以環拱,氣脉维斯。

于是氛清氣爽,天迥隼張,嘉禧風日,絢麗秋陽,整儀其盛,祭孔之將。順陰陽以和昶,擊鐘鼓以鏗鏘,應山川以浩宕,感天地以祺祥,齊簫笙以雍穆,諧琴瑟以頡頏,引鳳凰以迴互,致孔雀以徉徜。興舞容,威隊仗,舉雲霓,麾旄象,頌鴻熙,謳嘹亢,招夐寥,通幽曠。禮文兮合佾,希古兮爲裝,發歌兮成闋,奮袂兮揚芳,飛花兮虹采,散藿兮天香,藹藹兮華庭,殷殷兮賟貺,邈邈兮昭臨,翩翩兮來饗,隆仁兮八表,降福兮四疆,康寧兮九夏,綏輯兮萬邦。誕聖門之追遠兮,曰惟存緒于玄黃;羌華堂之集美兮,于以寄夢于繁昌!

頌曰:

噫嘻孔聖,猗歟宣風。

緝熙在上,仁愛于中。

禮之及野,樂以從容。

知而以學,義乃攸崇。

欣逢斯盛,謹執唯恭。

里仁爲美,地氣所鍾。

寰中相與,天下其同。

曰惟茲勒,永志無終!

注释:

1古稱黔居南條之脊,地高寒而瘠薄。《書·禹貢》劃定我國山勢,漢代學者乃創“三條四列”,其南條為岷山至敷淺源。

2西粵,指今廣西,貴州在其北,地勢為高,故謂枕梁。

3牂牁,音贓科,一作“牂柯”,繫船纜之木樁。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將軍莊蹻泝沅水,出且蘭,以伐夜郎,植牂柯繫舡……因名且蘭為牂柯國。”漢武帝元鼎六年置牂牁郡。

4蒟,音舉。傳茅臺酒醬香與蒟醬有關。《史記·西南夷列傳》:“(唐)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晉嵇含《南方草木狀·蒟醬》:“蒟醬,蓽茇也。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生於番禺者,小而青,謂之蒟焉。可以調食,故謂之醬焉。”

5于,發語,無義。熙,興起,興盛,光明。《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6猗,嘆詞,表讚美。《詩?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

7言,語助無義。《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謀,謀劃。止,停住,指孔學堂定址。

8《書?大誥》孔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後反其意而用之,喻子孫能承父業。此指構建孔學堂。

9毓粹,孕育精華。唐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元黃毓粹,貞明助思。”

10溥,音普。鬯,通“暢”。溥鬯,周遍暢達。

11爾其,猶言當時、至于。

12商宜,商定適宜。

13鴻遠,宏大深遠。

14擇吉,選擇吉日。《魏書?肅宗紀》:“有司可豫繕國學,圖飾聖賢,置官簡牲,擇吉備禮。”

15黔靈山,在貴陽主城區北。

16金築,貴陽別稱。古貴陽多竹,伐以作築,故名。

17孔學堂選址貴陽花溪河畔。

18白水河成黃果樹瀑布,又名白水瀑布。

19誕,發語,無義。惟,語助無義。《詩?大雅?皇矣》:“誕先登於岸。”

20昊蒼,蒼天。

21豐穰,壤陽平,豐熟。

22引,延引,延伸。龍岡,謂山岡有龍脈。

23比,鄰近。

24序庠,古代地方學校,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孔學堂西鄰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

25孔學堂建築按“一縱兩橫、三軸交聯”佈局,禮軸為主,縱向自下而上為欞星門、孔子行教塑像、大成門、禮儀廣場、大成殿、杏壇,風軸橫向自左向右為明倫堂、六藝學宮,行軸橫向自左向右為奎文閣、鄉賢祠、陽明祠。

26核度,核準度量。

27程章,使有規矩、法式。

28陾,音仍。《詩·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陳奐傳疏引《廣雅》:“陾陾、登登、馮馮,眾也。”

29矻,音哭。《漢書·王褒傳》:“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矻矻),健作貌。”

30肅肅,蕭瑟,陰冷。

31烝,音蒸。烝烝,盛貌。

32遂,成。

33皇皇,美盛莊肅貌。《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毛傳:“皇皇,美也。”《禮記·曲禮下》:“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孔穎達疏:“諸侯皇皇者,自莊盛

也。”

34整整,整齊貌。

35蔚蔚,盛貌。

36望,音王,屋脊。

37欞星門為孔學堂外門。像牌樓。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後漢書》載漢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為二十八宿之龍宿左角,以角為天門,故稱天門。宋仁宗天聖六年,築郊台外垣,置靈星門,象天之體,尋用于孔廟,蓋以尊天者尊聖。後人以門形如窗櫺,遂稱欞星門。

38岱山,泰山。

39爰,音援,語助無義。

40泮,音畔。泮水,近泮宮之水。泮宮,學校名,似周天子辟雍,辟雍中央為高臺,四面環水,諸侯泮宮三面環水,呈半圓環如月形。

41春容,猶春色。五代僧齊己《南歸舟中》詩:“春容含眾岫,雨氣泛平蕪。”

42危,高。磴,音凳,石階。

43巘,音掩。巘巘,險峻貌。唐韓愈《南山詩》:“誾誾樹牆垣,巘巘駕庫廄。”

44八尺為一尋,倍尋為常。

45畤,音至。泰畤,天子祭天神之所。《史記·孝武本紀》:“神靈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

46《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鄭玄笺:“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止,語助無義。

47昭昭,顯著貌。

48粵,發語,無義。

49孔學堂大成殿為縱橫軸中心。

50四維,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四角。《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鬥。”

51垂,懸。極,準則。垂極,猶言懸諸準則。

52大成殿前立六柱,象徵六合,鐫蟠龍。

53明輝,一作“明煇”,光輝。鑒,照。漢禰衡《鸚鵡賦》:“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煇。”大成殿玻璃為頂。

54奎星俗稱魁星,主文運,為二十八宿之一,北斗七星前四星,即天樞。一說為北斗七星最遠者。俗謂孔子為文曲星。

55崇閎,高大宏偉。

56隆祀,盛祭。

57彬雅,猶儒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自宋武愛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雲構。”

58侍從,指孔子生徒,從祀於此。

59杏壇,孔子授徒講學之所。《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

60漢武帝謂東方朔曰:“孔顏之道德何勝?”對曰:“顏淵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生。”漢平帝原始元年追尊孔子為“褒成宣尼公”,故稱孔子為“宣聖”、“宣尼”、“宣父”。

61《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2曾參,魯國南武城人,師孔子,著《大學》,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後世奉為“宗聖”。

63孔伋,孔子之孫、孔鯉之子。宋徽宗追封沂水侯,元文宗再封沂國述聖公。

64宋元豐六年宋神宗追諡孟子為鄒國公,元至順再諡鄒國亞聖公。

65饗,音響,祭祀。

66延延,長久。《墨子·親士》:“分議者延延。”《廣雅·釋訓》:“延延,長也。”

67伊,發語,無義。

68翼翼,隆盛貌。《詩·小雅·楚茨》:“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69靜篤,清靜厚實。

70《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何晏集解引馬融曰:“申申,和舒之貌也。”

71遑,同“皇”。《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無君,則遑遑如也。”遑遑,匆遽貌。

72《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73指颜回悅簞食,安裡閭。

74《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75《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暇豚。”裴駰集解:“冠以雄雞,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76《論語·先進》:“(子曰)‘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77端木賜,字子貢。《論語·先進》:“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家累千金。”積居,囤積居奇。

78《孟子·公孫丑上》:“‘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79粹,純粹。心初,心之初念。《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80禋,音因,祭祀。從禋,從祀,配祀。朱子配祀大成殿。

81宋儒建立儒學本體,即天理也,以謂天理至善,遍在萬物,人稟天理而生,其性本善。周,遍。周行,周遍流行。

82虧,缺損。隕,音允,毀壞。理一分殊,遍在萬物,無所虧缺,如月映萬川,而不損其圓滿。

83宋儒理學謂天理遍在萬物,萬物悉見天理,是以鳶飛魚躍,萬物生生,以見天機活潑。

84羌,發語,無義。

85指杏壇,參前文“杏壇”注。

86規儀,猶規擬、規摹。

87孔子生曲阜,孔廟以曲阜為宗。

88崇,高。崇址,高其址,謂選址之高。

89孔學堂杏壇在大成殿之上。廣視,視野為廣。

90美觀,觀瞻為美。

91傳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92《論語·先進》曾點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93湍,急流。溪湍,指花溪。孔學堂在花溪之畔。

94貴州苗嶺為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分水嶺,指惠水以東至雷公山山脈,東西斷續綿延,或泛指西起六枝,東達錦屏、貴陽以南、獨山以北東西分水嶺高地。苗嶺橫亙黔東南,苗族聚居焉。

95別分,特別分領、擁有。

96武陵山脈西起貴州貴定、福泉一帶,東延湖南西北。

97孔學堂大成殿前辟廣場,命“大成廣場”。

98孔學堂六藝宮在大成廣場右側。

99《詩·魯頌·閟宮》:“閟宮有侐,實實枚枚。”毛傳:“實實,廣大也。”

漢應劭《風俗通義·窮通》:“道勝如肥,何必高位豐爵以為融懿也。”吳樹平《校釋》:“融懿,和美。”

荀子《樂論》:“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

禦為駕,於政治則籌握也。

射養風度。《論語·八佾》:“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謂書寫須涵靜。

數窮天文、曆法、天命。幽通,通幽發微。

毛詩《關雎》小序後大段文字,稱《大序》,漢衛宏所作,要歸風刺之說。

《論語·季氏》:“鯉趨而過庭。(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聘,訪問,如“聘問”。重聘,國家間重要訪問,往往誦《詩》為對。

《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大序》:“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

《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英,花。

周公姬旦佐武王伐商於牧野,作《牧誓》,制典章禮樂,子伯禽受封魯,為魯公,故周公禮樂傳于魯,孔子尊之。後世並稱周孔,尊周公為元聖。

夏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九州。商滅夏,遷九鼎於亳。周滅商,遷九鼎於鎬京。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絕,斷。編,穿連竹簡之繩。

指魯史官著《春秋》。秉,持。檠,燈架、燭臺,借指燈。

邈,音渺,遙遠。

憬憬,遙遠貌。《三國志·魏志·陶謙傳》“是歲,謙病死”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曜《吳書》:“憬憬夷貊,賴侯以清。”

猶言桑田滄海。明李東陽《昆山毛翁百歲詩》:“海籌仍不一,桑陸看量沙。”

蒼蒼,猶茫茫。

耿耿,明亮貌。南朝齊謝眺《夜發新林至京邑》:“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芸芸,眾多貌。《老子》第十六章:“夫物云云,各歸其根。”

醒醒,清醒貌。白居易《歡喜偈》之二:“眼暗頭旋耳重聽,唯餘心口尚醒醒。”

欞星本稱靈星,為天田星。《星經》:“天田九星在牛東南,主畿內田苗之職。”漢高祖始祭天田星,宋以孔子配天,祭孔亦如祭天。參上文“乃立天門”注。

捫,音門,撫,摸。參,星宿名。李白《蜀道難》:“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棟,房屋脊檁。

郭璞《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於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是鳥為日之精,居日中。漢畫像磚有三足烏,居西王母座側,為其取食之鳥。南朝陳徐陵《丹陽上庸路碑》:“陽烏馭日,甯懼武賁之弓;飛雨彌天,無待期門之蓋。”

七夕,喜鵲架橋,織女渡銀河以會牛郎。

按《遵義府志·山川》,九龍山,人皆呼曰金鼎山,在郡城北四十里,唐貞觀間有僧宣教,南宋播州土司官楊選、元楊價宣導奉教,明清益盛。清道光賜封“小峨眉”,增建寺廟。

烏蒙山北起雲貴邊界,南止昆明市北部,主峰韭菜坪為貴州省最高峰。烏蒙在貴陽西,孔學堂面西。

鑰,鑰匙,關要。

典墳,泛指古代文籍。

尊擱,亦作“尊閣”。《說文》:“典,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

崇高,以高為崇。

唐韓愈《毛穎傳》:“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穎指筆,筆端為毫,毫端為穎。弘農陶泓為硯。褚先生為紙,蓋以楮樹皮造紙也。

淵,深水藏魚。藪,音擻,水邊草地藏獸,喻人物薈萃。《後漢書·梁冀傳》:“宛為大都,士之淵藪。”

宿學,飽學之士。

劬,音渠。劬勞,勞苦,辛勞。《詩·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擁據,擁有,據有。三國時李謐好學,嘗謂“丈夫擁萬卷書,何暇南面百城”。

冊府,帝王藏書之所。

關西,函谷關以西,今陝西、甘肅二省屬之。

《後漢書·馬融列傳》:“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涿郡盧植、北海鄭玄,皆其徒也……嘗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其學集漢代經學之大成。山東在太行山之左,故稱山左。《高密縣誌》:“鄭玄墓,縣西五十里礪阜山之南,其祠即在墓前。”今墓前所立碑,書“漢鄭康成先生之墓”,為清乾隆十四年七月高密縣令錢廷熊立。

《後漢書·儒林列傳》:“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純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繇,同“由”。繇統,由乎統緒,學有統緒。韓愈《進學解》:“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

唐孔穎達奉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之大成。

北闕,宮殿北門樓,大臣候朝之所,借指朝廷。

螢,螢火。爝,音爵,燭光。螢爝,謂燈光微弱。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班,排列。《三字經》:“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朝,朝代。

酢,音作,本義客敬酒主人。享酢,謂揚雄享受祭祀,蓋祭以酒也。宋神宗元豐七年,荀況、揚雄、韓愈配祀孔子。

越若,發語,無義。

賈逵字景伯,扶風平陵人,治經學,通天文,著《春秋左氏傳解詁》三十篇、《國語解詁》二十一篇、《春秋左氏長傳》二十卷。逵身高八尺二寸,人稱“賈長頭”,諸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逵定冬至日在鬥二十一度又四分之一,啟後來歲差發現。

縣男,即縣伯,爵名,唐始置,從五品,金、元沿置,明廢。陸德明貞觀初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尋卒。

陸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蘇州吳人,著《經典釋文》、《周易注》、《周易兼義》等,與孔穎達等同列貞觀十八學士,唐太宗命閻立本作《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時人謂之“登瀛洲”。

博弈,下棋。唐太宗常與十八學士弈棋,有《十八學士弈棋圖》。

戴震字東原,休寧隆阜人,乾隆三十八年召爲《四庫全書》纂修官。

惠棟字定宇,號松崖。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學,三世傳經。其學信家法而尚古訓,人謂“嗜博泥古”。泥,讀去聲,固執。

焦循,字理堂,清揚州人,經學以外,又精天算、考古,著《理堂學算記》、《易章句》、《易通釋》、《孟子正義》、《劇說》等。

刊,刊刻。阮元,字伯元,江蘇儀征人,主持校刻《十三經注疏》。

溥,廣大,普遍。溥惠,溥有澤惠。

謂非實學而事空論者。

謂義理與經學、漢學與宋學相得益彰。

皓首,白頭。

窮原,窮究本原。

浮圖,佛陀。東漢佛教傳入,經六朝至唐極盛。

滋,增益。滋眾,為數益多。

釋氏謂萬法皆空。《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唐開元二十一年全國分十五道,潮陽縣屬江南道,次年改嶺南道,天寶元年改潮陽郡。

左遷,降職。韓愈以上《諫迎佛骨表》貶潮州,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湖南道縣人,開宋代理學,晩居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峰前有溪,因取道縣舊居濂溪名之,並以自號。

周敦頤著《愛蓮說》。

張載,大樑人,徙家鳳翔郿縣橫渠鎮,學者稱橫渠先生。其學以“太虛無形,氣之本體”,氣聚而為萬物,散而為太虛,雖以氣為本而稱氣學,然懸諸太虛者,則形而上也。

邵雍,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諡康節,主先天象數之學。

程顥、程頤尊天理,謂“天者,理也”,又謂天道“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朱子承之,以謂理一分殊,理在萬物,萬物悉見天理。

程顥、程頤講學于伊河、洛水間,後人編《二程遺書》。

孟子創“盡心知性”說。佛教各宗盛談心性,禪宗以佛性在心,倡明心見性。朱子以心統性情,性之未發為性,性之已發為情,而天理攝之。

王陽明創立心學,謂理在此心,不假外鑠,心在則理存,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知,故稱良知。

明武宗正德元年,王陽明以忤劉瑾,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悟《大學》,以為心乃萬物之本,史稱龍場悟道。

孔學堂陽明祠。

誕,發語,無義。

茲,音資,此。指陽明塑像。

維時,斯時,當時。

寢寢,漸漸。寢,通“寖”。清楊篤生《新湖南》第四篇:“自唐至宋,胡族寢寢益猖獗,吾國民寢寢益柔懦。”

于,語助無義。色,表情。

怡怡,安適自得貌。《論語·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何晏集解引馬融曰:“怡怡,和順之貌。”

芳華,香花。

曖,音愛。曖曖,繁茂貌。唐孟郊《獻襄陽于大夫》:“物色增曖曖,寒芳更萋萋。”

飛走,飛禽走獸。

《逸周書·太子晉》:“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孔晁注:“熙熙,和盛。”

邈,音渺。遼邈,猶遼遠。《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交阯遼邈,畏喪藩將,政刑每闕,撫莅惟艱。”

逶迤,蜿蜒曲折。

嶮巇,音險戲,高聳險峻,崎嶇不平。《文選·嵇康〈琴賦〉》:“丹崖嶮巇,青壁萬尋。”

窅,音舀。深窅,幽深。宋施岳《解語花》詞:“翠叢深窅,無人處、數蘂弄春猶小。”

嗟諮,慨歎。

于以,因此,是以。

宿雨,經夜雨。

如許,如此(美好)。

王陽明以心為本體,心為外物蒙蔽,故須直認本心。

洞明,洞察明白。

霄宇,天地之間。

開明,開悟使明。

古以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降祥瑞以應之,謂之瑞應。

孔學堂鄉賢祠。

于,語助無義。

先匠,古之師匠。

孔學堂鄉賢祠在六藝宮之後,地勢為高。

聿,語助無義。舍人,西漢犍為郡人,為犍為郡文學卒史,漢武帝時待詔,撰《爾雅注》三卷,為漢儒釋經之始。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犍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時治鄨(今貴州遵義),其後縣十二,戶十萬。鄨,故犍為地也。”

載,語助無義。尹珍,漢牂牁郡毋斂(今貴州省正安縣)人,從學許慎,歸傳師學。盛覽,西漢牂牁郡人,學賦於相如。《西京雜記》卷二記司馬相如答盛覽云:“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作賦之跡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

脩,乾肉。《論語·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窮危,極其高峻。唐皮日休《哀隴民》:“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嶮,其山猶不全。”

瞰,音看,窺看。

觸,感觸,感動。

漢楊雄《方言》:“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

胼胝,音駢之,手足勞作,久生厚繭。《荀子·子道》:“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而無孝名何?”

舍人、盛覽、尹珍合稱貴州漢三賢。

漢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為牂柯、楗為二郡。楗為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其人民曰僰。《禮記·王制》“屏之遠方”鄭玄注:“九州之外也。”

樸,原始無文之謂。化樸,變化樸野使知禮樂之文也。

綿聯,延續。

顯煥,彰顯,輝煌。

自漢接六朝及隋唐宋元明十二朝。“十”約指也。貴州至明代,學術文章漸興,晚清大振。

隆替,盛衰。

《文選·王褒〈洞簫賦〉》:“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李善注:“滋熙,潤悅貌。”

鄭珍字子尹,晚號柴翁,晚清貴州遵義人,著《儀禮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巢經巢經說》、《鄭學錄》等。

董理,整理。

斷殘,斷簡殘篇。

校讎,校勘。

舛,川上聲,錯亂。異,異文。

思,讀去聲。歐陽修《戲答元珍》:“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莫友芝,字子偲,自號郘亭,晚清貴州獨山人,為金石、目錄、版本之學。張裕釗曰:“子偲之學,於蒼雅、故訓、六經、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討。”

使對,出使專對。《論語·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器,度量,才幹,如“器度”、“器量。

黎庶昌,字蓴齋,晚清貴州遵義人,以廩貢生授知縣,入曾國藩幕,名列“曾門四弟子”,得桐城、湘鄉文法。光緒二年隨郭嵩燾出使歐洲,任駐英、法、德、西班牙四國參贊,游比、瑞、葡、奧等國,撰《西洋雜誌》。光緒七年任出使日本大臣。

益以,加以。

姚華,字一鄂,號重光,一號茫父,別號蓮花庵主。貴州貴築人,光緒三十年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民國後曾任北平女師、美專校長,著《弗堂類稿》等,與陳衡恪人品學問及詩、書、畫、印並稱。

鈐,音前,印章,蓋印。刻鈐,概謂刻印。

訝,驚奇。

彝金,彝鼎金文。

蝌蚪,蝌蚪文。周古文字點漆書竹上,竹硬漆膩,筆劃不能行,頭粗尾細,狀似蝌蚪。

楊文驄,字龍友,貴陽人,流寓金陵。萬曆四十七年舉人,崇禎七年選為華亭縣教諭,遷青田、江甯、永嘉知縣。博學好古,擅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弘光元年,擢為右僉都禦史,後率眾抗清被執,諭降不屈,舉家三十餘口罹難。孔尚任《桃花扇》,秦淮名妓李香君碧血濺扇,楊文驄點為桃花。

唱首,猶創始、領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觀相如《封禪》,蔚為唱首。”

馳書,謂奏書。

李端棻,字芯園,生貴築,歷任山西、廣東、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全國會試副總裁、雲南學政、監察禦史、刑部左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光緒二十二年,疏請立京師大學堂。二十五年薦康有為、梁啟超,卒有戊戌變法。

趙、夏並狀元。趙以炯字仲瑩,清貴州貴築青岩堡人。夏同龢字用卿,貴州麻哈人。

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取科甲挺秀之意。以河中鼇磯為基,始建於明,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數重修,復原名。現存甲秀樓為宣統元年重建。

紹承,繼承。

宗緒,祖先遺業。《楚辭·天問》:“初湯臣摯,後茲承輔。何卒官湯,尊食宗緒?”朱熹注:“緒業流於子孫。”

奮厲,激勵,振奮。《後漢書·第五倫傳》:“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彊持滿以拒之。”

寧,豈,難道。

《莊子·秋水》“坎井之蛙”。

《莊子·秋水》河伯“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云。

謾,通“漫”。謾誇,空自誇讚。

《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論語·憲問》:“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裡子產潤色之。’”

愉、怡,和悅,愉快。惻,悲痛。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罔象者,忘形之謂也”。晉支遁《詠懷詩》:“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周起渭字漁璜,號桐野,清初貴陽青岩人,居京师,作《萬佛寺大鐘歌》。康熙嘗問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當代詩人,對曰:“周起渭、史宇義二人。”

清道、咸間程恩澤等倡導宋詩,黔中鄭珍、莫友芝等詩聲為著。

吳敏樹謂“子尹(鄭珍)詩筆,橫絕一代,本朝所無”。

鄭珍稱莫友芝詩“制境之耿狷、求志之專精、用心之謹細,似古人之苦行力學者”。

錢仲聯《論近代詩四十家》贊鄭珍詩:“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經訓一菑佘,破此南天荒。”

錢仲聯謂莫友芝詩“足當詩史”。

鴻名,大名,盛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

益有,更有。

孫應鼇,字山甫,號淮海,諡文恭,明貴州清平衛人,官至工部尚書。

黃彭年,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北布政使。

陶成,陶冶使成就。《清史稿》卷四三四:“彭年廉明剛毅,博學多通。所至,以陶成士類為國儲才為己任。主講蓮池,及在吳時設學古堂,成就尤眾。”

趙懿,字淵叔,又字悔予,光緒二年舉人,授四川名山縣知縣,著《支易》二卷。蕭光遠,字吉堂,號鹿山,遵義毛石鹿屯山人,道光五年舉人,選清溪縣教諭,未赴任。著《周易屬辭》《毛詩異同說》《鹿山詩鈔》《鹿山雜著》等。

陳法,字世垂,一字聖泉,晚號定齋,清貴州安平人,著《易箋》《明辯錄》《醒心集》《猶存集》《敬和堂文集》《內心齋詩稿》《河幹問答》等。傅壽彤,原名昶,字青餘,清貴築人,著《孝經述》《古音類表《孔庭學裔》《淡勤室詩錄》《十六國年表》《十六國方域考》等。

宦懋庸,字伯銘,號莘齋,別號碧山野史,清貴州遵義人,治許、鄭之學,著《六書略平議》、《說文疑證編》、《播變記略》、《論語稽》、《萃齋文集》、《莘齋詩集》、《莘齋詩餘》等。

雷廷珍,字玉峰,清贵州綏陽縣人,光緒十四年舉人,著《音韻旁通》、《經義正衡》、《文字正衡》、《時學正衡》等。

乾嘉,指乾嘉樸學。

流被,流傳,澤被。

泓渟,音弘停,水深貌。唐柳宗元《永州萬石亭記》:“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濁,效奇於茲地,非人力也。”

訇,音烘,聲音宏大。激訇,激水發大聲。

隨宜,無處不宜。元牟巘《溪邊釣船》:“莫出前溪去,隨宜下釣鉤。”

觥,音公,酒器。酌觥,酌酒。清戴名世《朱太孺人壽序》:“古者君臣上下,親戚朋友之間,相與飲酒燕樂,必酌觥為壽,以高年相祝頌。”

赤水為“美酒河”,茅臺產焉。

唐陸龜蒙《奉和襲美醉中偶作見寄次韻》:“憐君醉墨風流甚,幾度題詩小謝齋。”

碧嵐,綠色山嵐。

汗漫,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玉屑,喻美好文辭。南宋魏慶之著《詩人玉屑》。元許有孚《觀雪冷然台》:“坡詩誦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飛玉屑。”

琅玕,音郎幹,似玉美石,喻珍貴、美好之物。

道、咸“宋詩派”程恩澤、祁寯藻、曾國藩、何紹基並黔中鄭、莫皆尊韓愈、黃庭堅,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學問為詩。

踔,音輟。踔躍,跳躍。宋洪邁《夷堅丁志·陳巫女》:“神日日來惑蠱之,每至,必一犬踔躍前導。”

翩躚,形容創作暢快。

緬慕,思念嚮往。《宋書·後妃傳·文帝沈婕妤》:“昔豳都追遠,正邑纏哀,緬慕德義,敬奉園陵。”

嬋娟,美好貌。

《漢書·藝文志》:“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

《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我有旨酒,以宴樂嘉賓之心。”燕,同“宴”。旨,美酒。

薄、言,語助無義,常合用。

堂構,殿堂構築。

曰若,語助無義。

孔學堂明倫堂,為會議與學術交流中心。

卑,下。孔學堂研修園在主殿區右下花溪之濱。

煙津,指花溪河畔,煙雨迷茫。

止,停住,住下。

軿臻,音駢真,聚集。宋沈遼《送畢公綽》:“畢子治車馬,遊學去成均。成均首善地,俊乂方軿臻。”

雋髦,傑出之士。唐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詩:“將校森貔武,賓僚儼雋髦。”

《漢書·揚雄傳上》:“(雄)奏《甘泉賦》以風。其辭曰:‘……是時未轃夫甘泉也,乃望通天之繹繹’”顏師古注:“繹繹,相連貌。”

勝妙,勝義、妙論。《百喻經·願為王剃須喻》:“奉持少戒,便以為足,不求涅槃勝妙法也。”

連延,連續,綿延。《文選·枚乘〈七發〉》:“沋沋湲湲,蒲伏連延。”李善注:“連延,相續貌。”

邐,音里。邐倚,曲折連綿貌。張衡《西京賦》:“既乃珍臺蹇產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

芬馥,香氣濃郁。晉左思《吳都賦》:“光色炫晃,芬馥肸蠁。”

離披,盛多貌。《西京雜記》卷六引漢中山王劉勝《文木賦》:“麗木離披,生彼高崖。”

蕙,多年生草本,葉叢生,狹長而尖,初夏開花,色淡黃綠,有香。芷,音止,亦稱辟芷。

越樹,越地之樹。貴州屬百越地。

蠻藤,南方所產藤,可編簟席。王安石《示寶覺》之二:“卻憶東窗簟,蠻藤故宛然。”

坫,音店,本義房中土台,此指壇。杏林之坫,杏壇環置杏樹。

古時洙、泗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洙泗間聚徒講學,後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

湄,音眉,河岸

陽和,溫暖和暢之氣。後周庾信《移虜留使文》:“陽和既動,澤漸萬邦。”

摶,音團,憑藉。扶搖,暴風上騰。舉,發,起,謂展翅而飛。《莊子·逍遙遊》:“《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句謂乘飛機至黔。

絕,越。

險棘,猶“險阻”。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六引漢蔡邕《京兆尹樊陵頌碑》:“道路孔夷,民清險棘。”《文選·左思〈魏都賦〉》:“榮其文身,驕其險棘。”張銑注:“東吳誇壯鏤身之卒以為榮,西蜀亦不以德而務驕其險阻也。”

謂可乘高鐵至黔。

躋,登,攀升。

千尋,參前文“巘巘千尋泰畤”注。

漢桓譚《新論·祛蔽》:“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

渺,茫然貌。

《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謝,推辭。辭謝。

火正,掌火之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漢書·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和宜,猶舒適,謂貴陽避暑之都,夏無炎暑,氣候宜人。

虹映,道教謂九天之上天。《雲笈七籤》卷五一:“金璫者,九天魄靈,九天之上名曰虹映,一曰上清華蓋陰景之內真。”此謂霓虹燈照亮天空。

薄,迫近。

嗁,同“啼”。

朱熹《飲清湍亭石上小醉再登晝寒》:“雲山合匝還生霧,雪澗崩騰怒吼雷。”

螭,音癡,無角龍。

憑,憑藉,仗恃。

周涵,普遍包容。前蜀杜光庭《皇太子為皇帝生日醮詞》:“碧海周涵,亦納涓添之露。”

時雍,指時世太平。《晉書·張協傳》:“六合時雍,巍巍蕩蕩。”

連城,城相連。《漢書·五行志上》:“漢興,大封諸侯王,連城數十。”貴陽城中多山,城區若連城也。

環拱,猶環繞,謂城環繞孔學堂之地。

氣脈,堪輿家稱山水走向中含靈氣云云。

氛,氣,氣象。唐賀朝《從軍行》:“已見氛清細柳營。”

迥,遠。

隼張,如隼展翅,飛揚貌。清顧炎武《江上》:“黃旗既隼張,戈船亦魚麗。”

嘉禧,吉祥喜慶。《宋史·樂志七》:“徂商肇祀,靈蓋孔饗。恭承嘉禧,湛澹秬鬯。”

整儀,謂檢查儀仗,使具備威儀。漢班固《東都賦》:“禮官整儀,乘輿乃出。”

《爾雅·釋詁上》:“將,大也。”

和昶,融和順暢。《文選·嵇康〈琴賦〉》:“美聲將興,固以和昶而足躭矣。”李善注引《廣雅》曰:“昶,通也。”

浩宕,洪大。

祺祥,吉祥。《宋史·樂志》:“群分非一,祺祥紹登。”

雍穆,雍和莊重。

《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詩·邶風·燕燕》:“燕燕於飛,頡之頏之。”

迴互,往復,來回。唐元稹《捉捕歌》:“網羅布參差,鷹犬走迴互。”

徉徜,安閒自在貌。

容,儀容。舞容,舞蹈儀容。《周禮·地官·保氏》:“乃教之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惠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隊仗,儀仗隊。《宋書·恩幸傳·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隊仗在樂游苑前,棄之而去。”

舉,起。

雲霓,指旌旗。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麾,揮動。

旄,音毛。旄象,飾以象牙之旌。《淮南子·原道訓》:“席旃茵,傅旄象。”高誘注:“旄,旌也。象,以象牙為飾也。”

鴻熙,清明興盛。元王惲《入奏行美聖政》詩:“因思治道責有歸,未洽鴻熙臣下病。”

謳,歌唱。

嘹亢,嘹亮高亢。

招,引來。

夐,音炫。夐寥,遼遠。孟郊《晚雪吟》:“睿氣流不盡,瑞仙何夐寥。”

幽曠,幽深曠遠。宋梅堯臣《次韻答郭功甫》:“朝聽已孤高,暮聽轉幽曠。”

禮,尊,崇。文,儀文。

佾,音易,樂舞行列。合佾,合乎樂舞行列之則。

希古,慕古,合乎古制,今祭孔儀式服飾多仍明制。嵇康《幽憤詩》:“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為裝,治裝﹐備辦行裝。

闋,音闕,歌曲或詞,一首為一闋。《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奮,舉起。袂,音妹,衣袖。

揚芳,指舞者散花。晉潘岳《秋興賦》:“泉湧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

虹采,指彩旗。《楚辭·劉向〈九歎·遠遊〉》:“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王逸注:“虹采,旗也……言己乃召九天之神,使會北極之星,舉虹采以指麾四方也。”

鮑照《擬行路難》:“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唐沈佺期《樂城白鶴寺詩》:“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藹藹,茂盛貌。晉陶潛《和郭主簿》詩:“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賟貺,音舔況,厚賜。明臧懋循《覆李中丞書》:“家兄為邑無狀,辱台下眄睞,以有今日。又辱瑤緘賟貺,儼然及僕。”

邈,音渺。《楚辭·離騷》:“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王逸注:“邈邈,遠貌。”

昭臨,光臨。《左傳·昭公二十年》:“君若惠顧先君之好,昭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有宗祧在。”

隆,尊崇。

八表,八方以外,極遠之地。《晉書·王敦傳》:“今皇祚肇建,八表承風,聖恩不終,則遐邇失望。”

四疆,猶四方。

康寧,安寧。《書·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孔傳:“非我天子奉德不能使民安之。”

九夏,九州華夏。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應,九夏沸騰。”

綏輯,安撫集聚。《舊唐書·忠義傳下》:“憕與留台禦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綏輯將士,完繕城郭。”

存緒,保存統緒。

玄黃,天地之色,指天地。《易·坤》:“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于以,在此。

噫嘻,嘆詞,表讚美。《詩·周頌·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猗歟,亦作“猗與”,嘆詞,表讚美。《詩·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參前文“桂樹宣風”注。

《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毛傳:“緝熙,光明也。”

參前文“是故學之在野”注。

攸,所。崇,謂崇學。

執,執事,指建孔學堂事務。

《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謂與仁人為鄰。里,居住之地。

土地山川所賦靈氣。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北平》:“胡主起自沙漠,立國在燕,及是百年,地氣已盡。”

鍾,聚集。

寰中,宇內,天下

曰惟,發語,無義。

勒,鐫刻。

無終,無窮極。

易闻晓,男,3年5月生于江西宜丰,文学博士,学者,当代诗人,著名辞赋家,作品深受当代学人好评,其名作《海口赋》享誉海内外。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学科带头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赋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骈文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贵州师范大学黔学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人民新媒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曲微期刊

本刊栏目: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佛学等。

感恩家人!您的持续收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反馈建议及投稿邮箱: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2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