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朝代的名相一个就可以兴国,为何北宋很

这说明北宋所谓的名相们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名相,典型的名不副实。

古代一个势力或政权的崛起,主要是靠富国强兵,也就是国家要有钱,还要有强大的军队。在古代甚至强大的军队比有钱更重要,看看蒙古和女真的崛起就可见一斑。

但是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得国不正,是欺负孤儿寡妇得到的天下,他担心手下会上行下效,以后也会抢夺他们赵家的江山。

他一方面杯酒释兵权,把大部分能征惯战的将领全部赶回老家,另一方面还制订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这样就造成了宋朝武将人才匮乏,军队臃肿却战斗力低下,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

宋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太多;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低下,也就是存在大量冗兵。冗官冗兵的存在使得宋朝开支巨大,宋朝号称富裕,但政府财政却经常入不敷出。

要想成为名相,肯定要改变宋朝存在的弊病,至少是要致力于改变这些弊病。但是宋朝的那些所谓名相们大多是以文章写得NB,敢于和权贵抗争而闻名,这些能力都不足以改变宋朝的弊端,何况他们本来就是些比较死板的文人,抱着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心态,怎么可能改变宋朝的局面呢?

名相们要发挥作用不但要自己有真才实学,还需要足够的支持。比如王猛就有苻坚的充分信任放权,诸葛亮也凭借刘备的托孤在蜀汉有了绝对权力。北宋的皇帝们除了赵匡胤,大多能力比较平庸,除了宋神宗真心要改变北宋朝廷存在的弊病外,其他人不是混吃等死就是举棋不定,他们的这种心态也无法给予那些真正想办事的人足够的发挥空间。

可以说北宋的那些所谓名相们大多名不副实,只有王安石这种锐意进取的人有着成为真正名相的机会,但最终也因为宋神宗的过早去世失去了支持,变法无法继续进行。而且也因为王安石自己的一系列错误使得变法过程中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所以王安石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他实际上也没有最终成为名相。

至于其他人,比如司马光,去编书是好手,但他因循守旧,因为党争原因,他上台后无论王安石变法内容是好是怀起,一股脑全部废除。这种做派怎么可能成为名相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10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