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
坡
的
远
方
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酿酒实验者、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下漫步者、一个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一生流浪儿,四川到京都,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等地,直至南贬惠阳、儋州(海南)。真知灼见、见微见著的才华,政坛上导致的颠沛流离,苏东坡放浪形骸的诗性因而被驱逐成随遇而安的佛性。
且看:○太行卜居
柳仲举自共城来,抟大官米作饭食我,且言百泉之奇胜,劝我卜邻。此心飘然已在太行之麓矣!元三年九月七日,东坡居士书。好吃好喝,还有好景色,劝我去跟他做邻居,撩得我这颗心都飞到太行山脚下了!
▲范蜀公呼我卜邻
范蜀公呼我卜邻许下,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荡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要且坚忍不退,所谓一劳永逸也。范蜀公也来召唤苏东坡去跟他做邻居,那里可多公卿大人了。我身穿蓑衣,头戴竹笠,在这东坡上逍遥自在,难道还能再事奉公卿大人?人如果长时间久不受拘束,并不觉得有什么疾病,忽然注意保养,各种不舒服都会发作了。(不去不去)
▲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及助役钱尔。临皋亭,临大江,峨眉山流来的雪水,喝一口清甜,跳下去洗个澡,简直回到了我梦里眉山故乡!江山风月从来没有固定的主人,闲逸者就是主人。你范子丰新建的园林跟我这相比,我不如你的地方,不过是没有两税和助役钱,哪个更棒?
▲名容安亭
陶靖节云:“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故常欲作小轩,以容安名之。“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越发喜欢陶渊明,思量着,苏东坡常常想建个小亭子,就叫容安亭。(然而我没钱建,就这么想着吧)
当苏东坡在想远方的时候,调侃着自己,不忘欣赏疏雨生凉时山光透亮。苏东坡,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体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却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认为那不尽然。“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耳。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东坡是多面性天才。用现在的话,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有趣灵魂。他骨子里透出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蛇和鸽子都是灵巧而敏感的动物。苏东坡是能泥淖中见清澈,在阴翳中放光的人。
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著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一刹那,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再者,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东坡看出去的视线里,自然错落成景。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处处是意境悠长。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卷入政治漩涡,仍不改光风霁月,不忮不求,随时随地提笔,纯然率真。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在不得不奔赴的“远方”与到不了的“远方”,他皆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且欣赏他一生“在远方”的几个片段:
意气风发,出门旅行
过长江三峡,险象环生,在“新滩”停留三天。江流湍急,船上的货物都要卸下。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兄弟初分离
在郑州西门外,苏东坡与弟弟平生第一次分手,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知道后来再不能望见……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我没有喝酒,怎么像喝酒了一样?我的心,跟随着弟弟的马儿,走上了归程。他,一个回家的人,尚且念念不忘老父;我,一个离家的人,又怎么去慰藉老父寂寞的心情?远去了,远去了,我急忙登上高坡,追赶着你的身影;那不作美的山丘挡住了视线,只见到你的乌帽在山间时现时隐。天是这么冷,弟弟啊,你衣服单薄可能忍受?更何况你孤单一人,骑着瘦马,踏碎了清晨残留的月影。行路人唱着歌儿,居民们安居乐业,连僮仆也怪我,何苦这样地悲伤凄恻。唉,我也知道人生到处有离别,只是怕岁月流逝,无多来日。想当年我与你对着寒灯,倾听着萧萧夜雨,互诉着衷肠;早早隐退的话犹在耳边,你千万不要遗忘,不要让高官厚禄紧紧地把自己拖累纠缠。
▲苏轼《枯木竹石图卷》
被贬密州
▼
密州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他在最难过的日子写出了最好的诗歌。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饮。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
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苏东坡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比之前更洒脱而不执着。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真正的宁静满足,与自然浑然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声色光中显出静谧的喜悦。临皋亭并不见得美得能够上国家星级风景区申请标准,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一个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
在徐州当太守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天旱,带着百姓求雨,雨来后又去谢雨。东坡俨然一个老百姓的可爱太守。
乌台狱中写信给弟弟
▼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冤屈,不舍,悲痛。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在世时说离世后的游魂归处,诉来泪落无声。
被贬黄州
▼
人低苦之时,郁郁不得志,病来如山倒。有病弱虚极、日子显得那么长、身畔那么幽清的时候。
▲寒食帖(局部1)
▲寒食帖(局部2)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局部3)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寒食帖(局部4)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寒食帖(局部5)
▲寒食帖(局部6)
政坛蒙难发配黄州,从苦闷中突围出来,苏轼迅速摆脱了精神的困顿。从周围的一切,从每一样看色最普通和最细小的事物中发掘生活的乐趣。
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一篇《书临皋亭》,不足五十字,在一种寓意于物而不受制于物。
被贬惠阳
▼
在广州之时,他买了些上好的檀香,现在喜欢闭门静坐,细闻此香味,思想往日过错。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顶一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看见宽阔的河面反光,映入书斋,他心想,这与明月在天一样好。他不懂为什么有人以为天空有云、有月光会更美。他以为天空无云,正如一尘不染的良心。
▲邂逅帖(局部)
在万物的外形后面,有一种无处无之的力量,或是精神。在惠州那一段时期,不论住在河的左岸或右岸时,他总把自己的书斋叫“思无邪斋”。精致的沉默,凌驾于一切之上。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归安丘园帖
能狂妄怪癖,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并不精于自谋,却富有民胞物与的关怀,东坡一生,亦庄亦谐,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在不得不奔赴的“远方”与到不了的“远方”,他皆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如此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
▲啜茶帖(局部)
▲天际乌云帖(局部)
▲桤木卷帖(局部)
▲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局部)
▲满庭芳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