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并会默写。
2.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爬山虎进行仔细的观察,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一、引出新课,疏通字词
1.教师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由此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自己的方法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哪些地方看到了爬山虎?
(学校操场和“我”家)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思考:从“满”“占了一大片地方”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些词语充分表现了爬山虎长得多而茂盛。)
2.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来。
(爬山虎的叶子颜色由嫩红到嫩绿)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总结叶子的特点:
(1)颜色:绿得新鲜
(2)叶子方向:一顺儿朝下
(3)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3.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能铺满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怎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的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是嫩红的枝状细丝。
位置: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
形状:细丝状
颜色:嫩红
三、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1.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上虎头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找学生读一下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其他学生认真听。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板书:触、变、巴、拉、贴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作者为什么要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
(因为“蛟龙的爪子”是非常有力的,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更能突出爬山虎的脚有力的特点。)
2.学习第5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
触着墙:存活了
没触着墙:枯萎了
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