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事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名画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对时代的感悟。恰逢《中国书画报》、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和北京燕京书画社联合举办百年百家全国书画大展,我决定参与此次活动,遂有了《新开寒露丛》这幅作品。新开寒露丛我是画工笔花鸟的,虽然花鸟画不能像人物画那样直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反映画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和情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有人提出花鸟画不能反映时代变迁、不能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应当取消。然而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通过创作《松龄鹤寿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有力地证明了工笔花鸟画亦能以温馨和谐的姿态记录社会的发展。而今,我该以什么为主题来创作献礼建党百年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呢?牡丹、仙鹤,抑或百鸟朝凤?祥瑞的花卉禽鸟固然可以表达对繁荣盛世的赞美,然而我总感觉不能最充分地抒发我对建党百年的情感。蓦然间,我想到了原产于中国、有着三千多年栽培史的木芙蓉,觉得用它来致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木芙蓉花容俊俏、高贵典雅,所谓“冰明玉润天然色”,而且芙蓉谐音“富荣”,寓意吉祥,人们常用它作为春联、剪纸和灯笼的主图或底衬,极具喜庆意蕴。木芙蓉还有着独特的风骨气节,它不在春天与百花争俏斗艳,而是选择在万物萧瑟的秋冬时节凌寒绽放,在群林叶黄的景致中尽情地展现芳雅不凡的风采,引得历代诸多文人骚客、丹青高手或吟诵,或描绘。如苏轼在《和陈述古拒霜花》中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创作时,我没有把画面渲染成热烈宏大的场景,而是力求突出文雅幽静的意韵:皓月当空,浮云微动,寒露来临,这是秋天倒数第二个节气,天气由凉爽到寒冷,夜间露水开始凝结成霜。图中一丛木芙蓉不畏严寒,迎着秋夜微风轻轻摇曳,呈静思之状。这样的意境设计,源自我对上个世纪80年代末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经典之作《开国大典》的记忆,其中一个镜头: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眼中含泪深情地对儿子毛岸英说:“我想到方志敏他们……还有那么多的党外人士……还有开慧,你的母亲!”是啊!从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今天,这一百年间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在建党百年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用月夜静思的方式体悟百年辉煌历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付出的艰苦辛劳,缅怀先烈和英模,这正是我创作《新开寒露丛》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怀。看过《新开寒露丛》的画友,极为赞赏我对木芙蓉写实细腻的描绘,这也正是工笔花鸟画的特点——以求真写实的创作理念来刻画所要表现的物象。然而,这只是工笔花鸟画的技法特质,而它的艺术生命力则在于其艺术内涵的“写意性”。故而,在绘制《新开寒露丛》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自己不可过度追求技法表现,力戒制作性和表演性,以保持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文化特质。图中月亮是用渲染的方式烘托出来的,制造出云遮月的艺术效果;花叶注重浓淡相宜、穿插有致,而勾线则注重韵律感和书法感,使之兼具表现性和写意性。《新开寒露丛》这幅作品倾注了我许多心力,是我致敬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也承载了我对工笔花鸟画艺术的追求和思考。然而,我感觉此作在花枝的疏密布局和浓淡处理上依然有改进的空间,这势必促使我今后在工笔花鸟画艺术上继续探索、不断精进。周忠庆,系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慈溪画院画师。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画比赛中获奖,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美术论文60余篇,出版有《周忠庆花鸟画集》《中国绘画佳作赏析》《国画大师陈之佛》《中国工笔花鸟画史》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