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
《略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写作的艺术“增长点”》
文
谭五昌
进入新世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多元化文化格局的生成与定型,加上网络诗歌的异军突起,特别是近些年来自媒体诗歌的广为流行,对传统纸媒诗歌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诗歌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构与重组,既有的权威秩序被打破了,新的秩序尚在建构之中,于是,当下的中国新诗写作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取向、美学形态等方面也相应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丰富性与驳杂性,一句话,多元化格局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新诗写作的美学主潮。
从语言角度来看,“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以及“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并行不悖,且持各种语言写作向度的诗人人数众多,蔚为大观。同时,在“书面语写作”内部还可以分成两种写作倾向:“学院化写作”(它通常也被指称为“知识分子写作”)与“生命写作”。
王家新、欧阳江河、西川、臧棣、孙文波、西渡、张曙光、耿占春、姜涛、周瓒、蒋浩、冷霜等“知识分子”诗人延续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写作方向,在诗艺与思想层面不断拓展,收获颇丰。例如,西川创作出了《蚊子志》等一系列充满思想文化智慧的跨文体诗歌文本,臧棣创作出了一系列以“丛书”命名的充满知识与技术含量的诗篇,欧阳江河则创作出了构思宏大、气势磅礴、彰显出色修辞能力的长篇巨制《凤凰》,受到诗坛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