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更多精彩内容请 四舅说,去青海湖畔当兵是他很久很久的一个梦。四舅在山野牧羊的日子里,也能将外婆手工缝制的一套草绿色“军装”穿得一尘不染,他不许露珠打湿了衣衫,不让尘土沾在他的鞋面。晚上睡觉的时候,脱下的“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压在枕头下,外婆说,穷人的娃早当家,娶了媳妇才叫长大。四舅说,我要去青海军营,看看蓝盈盈的青海湖,在那里的盆地穿越一下,吃一碗青海的拉面,我再谈成家。四舅是屯子里唯一的高中生,他说得青海在书本上,在他的心里,外婆说,娘擀的面不好吃吗?用猪油煲得酸菜丝汤卤子,劲道十足的麦粉和玉米面,刺槐柴禾烧得大铁锅哔哔啵啵响,摘两只屋檐底晾晒好的红辣椒,放在炭火烘烤成素焦,一捏就碎撒在滚烫的面条内,红红绿绿的北方手擀面,娘的味道,怎么就抵不上青海的一碗拉面?四舅说,青海的月亮比这里圆,青海湖的神秘诱惑人去探究,那里有健壮的牦牛,有烈酒,天上的云很低,触手就可以摸到,太阳距离人很近,即使在冬天,也不觉得寒冷。 外婆劝不住,一只翅膀硬朗的鸟儿,外公挥挥手,若是雄鹰,就给你机会去飞吧,飞得多高飞得多远,别忘了生你养你的家园。 那一年秋天,镇里来屯子征兵,四舅穿着外婆做得“军装”应征入伍,如愿以偿去了青海的西宁,在部队做了一名汽车兵,一个偶然的机会,四舅和汽车连到华隆县拉练,歇息时,他和两个战友走进了郊区的一家“青海拉面”馆,地处城乡结合部,拉面馆开在一间四十平的房子里,桌椅板凳炊具倒是洁净,墙上挂着两幅山水画,门口旁边有一个小间,供奉着一尊弥勒佛。一个身穿回族服饰的女孩,头扎着漂亮的蓝围巾,腼腆地迎了过来,她冲着三个汉族兵哥哥,嫣儿一笑,脸上漾出一对小酒窝,米粒似的牙齿,闪着碎银般的光芒。四舅的眼前陡然一亮,十八岁的四舅,暗恋过高三语文老师,喜欢过邻家小妹,但是她们都是过客,毫无结果,仅仅是在四舅生命河上激起一层涟漪,转瞬消失。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留在家乡,就得尊重父母之命,讨一个他不爱的女人做婆娘,现在,面前的女孩是不是上天安排与四舅相遇的另一半?战友偷偷拽了他的衣襟,嗨!不要胡思乱想,部队纪律严明,刚入伍两三个月就和当地群众谈恋爱,肯定会遭处分。四舅收敛了内心,和战友们坐在木椅上,安静地欣赏着这位叫卓卓木的回族女孩,在一块长方形面板做拉面。卓卓木手法娴熟,抻,拉,弹,摇,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不温不火,面板右边就是一口大锅,与北方的锅区别不大,锅里沸腾着牦牛肉骨熬得汤,那汤是经过六小时以上的慢熬形成的,青海拉面,它存在价值在牛肉汤的熬制上,一锅牛肉汤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客的来访量。汤里各种调料齐全,在华隆县地界,青海拉面馆比比皆是,多而精,大大小小的店面,回头客不断,卓卓木一边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开开合合,拉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不粘不断,在面条下锅前,还要展开臂膀,把面条在案板上甩两下,案子上的面粉云开雾散,面条一跃投到锅里,天女散花般在烫水中低徊盘旋,她一边向我们讲解青海拉面的前世今生,一边手脚麻利,煮好了拉面。 青海拉面有个特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卓卓木调好了三大海碗拉面,泼了卤子,外面就进来一个也穿回族服饰的阿娘,她一张慈祥的面孔,令四舅想起故乡的外婆,阿娘是卓卓木的阿娘,她帮卓卓木端来拉面,轻声细语与四舅他们交谈起来,听口音知道不是华隆人,浓浓地海蛎子味,阿娘说,她的小姑子找得婆家就在东北,一年也不回来一趟,阿公阿婆想她夜里睡不着觉哩!面馆又来了食客,卓卓木忙其它客人了,只有阿娘陪着四舅他们说话,阿娘的牙齿没几颗了,腮帮子瘪着,但她脸上的慈祥,像极了天下所有的娘。 下午拉练车就离开卓卓木所在的扎巴镇返回军营,四舅懊悔不已的是没有给卓卓木要联系方式,唇齿间几天几夜仍存留着青海牛肉拉面的香气,呼吸都是牛肉拉面的味道。来青海三个月,四舅第一次失眠了,初来军营水土不服,吐得天昏地暗,输了液照样酣睡入梦,自从见到卓卓木,品尝了她做的青海拉面,四舅有了心事。无人诉说的心事,睡不着他一骨碌爬起来,接着窗外如水的月光,写情诗。没来青海前,四舅就计划好了,攀登一下青藏高原,走遍青海湖两岸,还有火辣辣,炽烈烈的黄土高原,和老乡们一起唱唱陕北民歌,住一住窑洞,敲一敲安塞腰鼓,喝一喝红高粱酒,亲一亲娇羞地青海妹子…… 四舅朝思暮想,没法去见卓卓木,部队又要开拔青海其它地区拉练,一晃大雁成行,大地落霜。那日,行至在一个小镇,车胎突然瘪了,只好停在一家汽车修理铺,请师傅维修,西边天一轮斜阳,大如玉盘,触手就能摘下似的,路旁的梧桐树,挺拔秀丽,叶片绿黄相兼,一只秃鹫嘶鸣着从半空划过,风摇曳着梧桐树,一枚枚叶子蝴蝶般飞舞,姗姗而至。长长的黄土路上,一群体性高大健硕的牦牛,训练有素的朝这边走来,牦牛在前,牦牛的主人却在后。不知是牦牛在放牧人,还是人放牧牦牛?壮观的场面让四舅唏嘘。更令四舅惊诧的是,牦牛身后的人,湖蓝色围巾裹着一张惊艳四方的面庞,四舅差一点惊叫,这不正是日夜思念的卓卓木姑娘吗?卓卓木在和四舅双目对视时也张大了嘴巴,不由喊了一声:“大兵哥哥……”此番重逢,四舅不想失去机会,哆嗦着嘴唇说,“卓卓木妹妹,你家的青海拉面真的好吃……我还想吃……”卓卓木见四舅一脸憨憨地样子,撒出银铃般的笑声,酒窝凸现,美若青海的格桑花。“欢迎之至,喏,这是我们拉面馆的电话。”四舅不接,嗫嚅说,“我……我要你的联系方式”。修车师傅挺着一张被车油弄黑的脸蛋子,好心提示四舅:“呵!小伙子,哪有这么直接的,这里的风俗也不允许。”四舅只好接过卓卓木手里的名片,卓卓木的脸颊飞上两朵绯红的彩霞,她追赶牦牛的队伍去了,不小心被什么绊倒,四九手疾眼快,飞跑过去扶起了卓卓木,“谢谢大兵哥哥,欢迎你到拉面馆吃面。”卓卓木闪身走开,洁白的裙摆,随风舞动,一只类似于珍珠做的手链子落在地上,四舅上前拾起,喊了几嗓子,卓卓木姑娘已经和牦牛群消失在土路的拐角处。 这串珍珠手链四舅不懂是否值钱,但握在手心里暖暖的,有着卓卓木姑娘的体香,有着青稞面的浓郁气息,有着格桑花的清新高洁,原来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青海拉面一直暖在心窝上。修车师傅修好了轮胎装上,呲着被烟熏黑的牙齿说,“当兵的,女孩看上你了,哈哈,手链她是故意掉在地上的。”终于向部队请了探亲假,四舅回乡前风尘仆仆坐车去了华隆县卓卓木的家乡,找到她家的青海拉面馆,卓卓木在厨房紧挨着的一间房里梳妆,她自从与四舅相遇后,被北方这位高大帅气,皮肤白皙的后生吸引住了,芳心大动,第一次匆匆而别,卓卓木就茶饭不思,做事也丢三落四,阿娘看出女儿的变化,问她喜欢上青海哪家小伙?卓卓木脸一红,“阿娘,他……他是当兵的,不是青海人。”阿娘一听,眉头紧皱,“不行,天高皇帝远,我只有你相依为命,你离开阿娘,我活不转。”卓卓木没有说话,阿爹走得早,她六岁时,阿爹就在赶牦牛回家的路上,为拦住牦牛,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当场死亡。阿娘埋葬了阿爹后,投师华隆县最有名的青海拉面马师傅,潜心学习拉面的制作流程,出师后,就开了这家青海拉面馆,卓卓木读到高中就不读了,阿娘患了严重的哮喘病,一年犯两次,给阿娘治病,家中一贫如洗。卓卓木唯有辍学,在阿娘的言传身教下,不但学会了拉面的做法,还学会了:指甲片面,干拌面,炮仗;羊肠面,烩面,旗花面,鸟儿舌头,寸寸面的做法,深加工。现在卓卓木家的拉面馆,完全是卓卓木掌舵。前两年,都是卓卓木和阿娘两个在支撑,后来生意好了,就请了一个小伙计,主要是打理不来店里吃拉面的食客,给他们送到家。 此时,上午八点钟的阳光,安静的照耀在店里,小伙计在忙着熬牦牛汤,锅上袅着丝丝缕缕的雾气。肉汤的香透到每个犄角旮旯,只有两个食客,在埋头吃拉面。青菜的绿,陪衬着辣油的红,拉面的白,牛肉的颜色,简直是秀色可餐。四舅不禁吞了一下口水,味蕾内弥漫着那碗青海拉面的馥郁清香。阿娘继续在小屋的佛龛前,烧香,拜了几拜。她瞟了一眼进来的客人,心里猛地一颤,她意识到生命中最珍爱的女儿,要成为另一个人的挚爱了。做为阿娘,她不知为什么有种酸楚,想到女儿终要嫁人,她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又释然了一些。阿娘走了出来,四舅转身看到了阿娘,亲切地叫了声:“阿娘,您好,我想吃碗青海拉面。”阿娘心头一暖,毕竟这位军人相貌堂堂,很有礼貌。他和卓卓木不都是孩子吗?“好好,年轻人,你请坐。”她端来奶茶,倒了一杯递给四舅,卓卓木正好听到熟悉的声音,也走了出来。卓卓木淡妆浓抹总相宜,朝四舅羞赧地一笑,“兵哥哥,我来做拉面。” 面板上,卓卓木和好面,开始施展她的真功夫,四舅轻声问,“卓卓木妹妹,能讲一讲,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怎么回事吗?” 卓卓木粉的嘴唇轻吐幽兰:“一清是拉面的汤要清,用牦牛骨牛尾熬制得汤。二白,萝卜片做配料,厚薄均匀,浸在汤水中。三红是指用辣椒佐料的红;四绿青葱香菜油菜的绿,五黄就是面条自身携带的黄色,面筋大,口感柔韧有度。青海拉面缺了这五种元素,就没有了拉面的磁场,而牦牛肉骨头熬制得汤,就是青海拉面必不可少的灵魂。” 卓卓木手脚麻利不会子端来了一海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四舅狼吞虎咽吃起来,她就坐在对面的凳子上,默默地看着四舅吃。阿娘瞅到这一幕,明白女儿心有所属。知女莫如母,卓卓木外表温顺,骨子里生长着黄土高原的野性和倔强,她认准的人事物,九匹牦牛也别想拽回来。在华隆这块土地上,卓卓木也不乏追求者,但没有一个走入她心灵的,见到这个兵蛋子后,她就判若两人。从她的眼神里,阿娘就读懂了全部。 四舅向外公外婆去了电话,探亲假取消了,来年一定回去。无论外婆外公如何牵肠挂肚,四舅也对爹娘愧疚不已,但格桑花一样清丽高洁的青海姑娘是他梦寐以求的仙子。那一个月,四舅留在了华隆,脱了军装帮卓卓木拉下手,闲时去了年少时神往已久的青海湖,在碧蓝色的青海湖畔,在遍野盛绽着格桑花的晚秋,四舅对卓卓木吐露了心声。卓卓木点头答应了,但是阿娘只她一个女儿,远嫁他乡,阿娘孤身一人她不放心。四舅也是进退维谷,留在青海,就没法及时爹娘尽孝,不留就失去卓卓木。思前想后,四舅拨打了长途电话,向外公外婆说明了情况。外公迟疑了,将话筒递给外婆,外婆沉吟了二分钟说,“好在,你还有大哥二哥三哥在我身边,虽然,我希望孩子们都在我看得见的地方,可有时候身不由己,四儿,爹娘吐口了,来年带姑娘回来,大伙看看……” 假期里,四舅和卓卓木又去了黄土高原,一个月的接触,都镶嵌进彼此的心底。阿娘了解到四舅愿意做上门女婿,悬在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部队服役三年,本来部队要留下四舅,卓卓木不怎么愿意他在部队,四舅就彻底脱掉军装,带卓卓木回了老家,见过亲戚朋友,外婆外公摆了十桌酒席,招待了大家,四舅扯了介绍信,到华隆那边准备登记结婚,年龄不够,需要22周岁。卓卓木说,“也不急,那就再等二年。这二年,咱们创业!” 四舅和卓卓木在华隆县几年时间里,开了三家连锁店,他们的女儿十二岁时,我外婆患了脑血栓,说话吐字不清,用手比划想四舅一家人。卓卓木四舅娘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她娘也在二年入土为安了。看着四舅思念家乡和亲人,常常夜里睡不着觉,人憔悴了很多。就打算盘了所有的店面,带着多年积蓄和做青海拉面的手艺到大连落户。年,四舅居家迁徙回老家,为了青海拉面让我们地区的人熟知,在庄河市内开了一家“青海拉面馆”,卓卓木负责生意,四舅陪在外婆最后的日子,没有给人生留下不孝的遗憾。 我们后来搬到市里住进楼房,经常带着文友和同事去四舅在文化街开得青海拉面馆,吃拉面。四舅把外公接到拉面馆住了一段时间,领外公四下走走,吃美食,穿面料不错的衣衫,外公辞别人世那晌,还吃了一碗青海拉面呢。年,四舅和卓卓木舅娘在庄河开了两家青海拉面馆,为确保牦牛肉的质量和新鲜度,他们通过互联网,和青海西宁牦牛养殖大户取得联系,采用互利互惠的原则,网上销货,使牦牛肉骨头保质保量,这样确保了牦牛骨汤的原滋原味,青海拉面很快在我们地域走红。 夜阑人静的时候,四舅娘卓卓木对着四舅说,“想不到,一碗青海拉面成就了我们的姻缘。” 四舅将卓卓木揽在怀里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感恩。” 感恩,一碗青海拉面带来的爱情。编号椰风我生活在离海很远的北方三线城市,半辈子没见过像椰子那样的树,但见过像椰子那样的人。几年前我出门办事回来,刚出火车站听到那久违的豫剧顿时感到胃口全开。正对着出站口有家熟识的拉面馆儿,正在冒着香气。可能是太饿了,进去坐下后好半天我才觉得气氛不对。平时不笑不说话的店老板正凶神恶煞般端着把炒勺,威胁要把里边的开水泼到一个人身上。那人在浓重的蒸汽中蜷缩着身体,除了异常瘦小外看不清别的。终于,站在柜台里的“内掌柜”大喝一声结束了“战斗”。我这才发现那是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至多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令人奇怪的是,他不但没有跑去报案,反倒捡起地上一样东西朝我走来,原来那是块脏抹布。年轻人用力地揩抹着我面前溜平如镜的桌子,仿佛要把上边的漆刮下来一层。我点了凉菜和面条,他咬着嘴唇,低着头向正翻着白眼儿的老板走去。从邻座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那是个海南来的打工仔,下火车吃了碗面才发现皮夹子被偷了。老板大度地“豁免”了他的饭钱,谁知他非得留下来“打工抵债”不可。面店的生意不大,雇不起帮工,所以老板才拿出那副恶嘴脸来想让他知难而退。等面端来时我才发现,滚烫的肉汤齐了碗沿儿,金黄的面条像是神话里的金山般兀立中央。年轻人小心翼翼地端着,小心翼翼地放下,两只被烫红的手飞快地缩回到身后。我把20元钱放在桌上当做“小费”,他拿起钱,眼睛里透出抹亮色。我相信那是蒸汽的缘故,绝不可能是眼泪。几年来我墨守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平常连坐井观天的机会都很少,遑论外出。终于,省城的朋友喜得千金,给了我一个外出散心的机会。光顾着挑选礼物,到了火车站才发现错过了饭点儿。这些年城市动迁的力度很大,好在车站附近地价昂贵,所以我才能找到那间略显老旧的面店。为什么要去那里呢?我也说不出来,总会是有原因的吧。店里的生意冷清到极点,老板正在有一下没一下地打苍蝇。我吃着饭,问起那个南方小伙子去哪啦。只见老板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去死啦!”老板娘瞪了他一眼,给我递来瓶啤酒,指着门外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喏,就在那!”我这才发现店外的马路对过儿新开了一家面馆。门上一副不大的金字招牌“椰风面馆”。几株尺把长的椰树模型盆景般摆放在旋转门两侧,倒是非常别致。原来那小伙子在这儿打了两年工攒了些钱,趁着对面公共厕所破迁改建,就贷款改盖了家小门脸也卖面条。我嚼着凉菜问:“银行怎么会贷钱给他?”老板娘摇着头说:“真看不出来,他那么能遭罪(指“受苦”),竟然是什么‘海南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现在不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吗,银行就贷给他了。”“这可把我们害苦啦”老板接过话茬抱怨了起来,“这小家伙搞什么‘网上订餐’、‘送餐进站’,里里外外把我们的生意全抢跑了!唉,南方人,真是忘恩负义呀!”我想年轻人追求上进并不算“忘恩负义”,但看着老板的苦瓜脸儿又实在不好劝他。等出了门才后悔吃得太饱,不能再去尝尝那“椰风”的味道了。去年我丈母娘去省城作白内障手术,不用说,又是我这个“独苗女婿”保驾护航。手术很成功,回来时我们决定找个饭馆儿庆贺一下。不知怎么得,我又开始寻找那久违的“椰风”。它的门脸依旧,不过两边又多修了两大间披屋。锃明瓦亮的大玻璃窗衬着一尘不染的红砖墙显得既古朴又时尚。走进去一抬头我吓了一跳,站在不锈钢柜台后的竟是那对老面店里的夫妻档!我点头致意,连酒带菜要了一大桌子。吃完结账时,我问起发生如此“错位”的原因。那老板边数着票子边说:“还是我没看走眼!那小伙子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这不,这么火的生意一分钱没要就转给我了。他还手把手教我‘上网接单’的技术呢!”老板娘瞪了他一眼:“还好意思说,当年要不是我,你还想赶人家走呢!”我揣起零钱,临走时问了句:“那他现在去哪了?”“听说是去张家口贩口蘑去了!”夫妻俩几乎异口同声地回道。我这时才发现他俩的模样仿佛年轻了不少,过后想来应该是皱纹都笑开了的缘故。前几天我闷在家里看记录片,海南带茂密的椰林在阳光下闪着翡翠般的光泽。他是不是已经回到温暖的故乡了呢?在海风中品尝鲜美的口蘑汤应该是件惬意的事吧!这时,电视里传来字正腔圆的解说词:“椰子的后代总会远渡重洋,到陌生的地方扎根成长。它们长到哪里,哪里就是它们的故乡!”我笑了笑,对电视机点了点头。
第二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
征稿启事
化隆黄河清,儿郎闯四方。为展示享誉国内外“青海拉面”的风采,探讨黄河百折不挠、永远向前的精神对化隆改革开放思想观念的启迪和影响,谱写“铸梦小康·青海拉面”脱贫致富新时代的崭新篇章,由青海省作家协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化隆回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第二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特发布征稿启事如下:一、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青海省作家协会《青海湖》杂志社中国西部散文学会《西部散文选刊》杂志社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化隆扶贫》报2.承办单位青海达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化隆回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3.协办单位化隆回族自治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化隆回族自治县扶贫局化隆回族自治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青海伊麦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二、评委会组成1.主任梅卓:青海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刘志成: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马占奎: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2.副主任当智:青海达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成虎: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化隆回族自治县文联主席3.评委邱华栋: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胡学文: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著名作家、新疆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求是: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武歆: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天津文学院院长石彥伟:《民族文学》编辑、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玉福: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西部人文学》杂志主编余述平:湖北省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作家、编剧、诗人任立:《文学高地》主编、著名诗人贾一心:青海省文联文学创作与理论评论中心主任、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仁青: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湖》杂志主编刘晓林: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马非: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人民出版社总编邢永贵: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三、合作媒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