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宁阳收虫时,碰到一件事,记忆颇深。
在泗店的旅馆里,遇到了二位天津塘沽的斗户虫友,大家年岁相仿,北方人又特热情、豪爽,相处甚洽。得知我们第二天将要离开泗店那天晚上,天津虫友特地送来二条虫。打开盖子一看,虫到生得不错,但头光已开,项色已泛,翅衣、跳腿已起淡淡的油光,至少已爬上四十岁的年纪,杭州话叫“老皮壳”,拿回家落盆调养一、二天,便可出斗了。当我们婉转地告诉他,此虫已提性时,天津虫友带着疑惑不解地神色,说了句令我们听后同样感到吃惊的话:你们南方人选虫讲究“干老细糯”,“老”不就是指选虫要当龄吗?如此看来南北虫友交流实在太少啦。
蛐蛐儿作为一门古老的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专门的语言,俗称行话、切口,这些行话、切口源于生活,不少是俚语方言,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一字(词)多义的比较多。如果对这些俗语了解的不够,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以下结合一些语言特点,谈谈我所理解的“干老细糯”。
“干老细糯”中的“干”和“底版干老”中的“干”相比,含义要来的窄一点。“底版干老”中的“干”既有干燥一层含义,同时还含有干净、清爽的意思。而“干老细糯”中的“干”主要强调的是翅衣要干,不能带水光。同时牙钳也不能有水光。
“老”其实跟虫的年龄上的轻和老没有关系,到是跟现实生活中我们吃的“老豆腐”的“老”字含义差不多,即指蛐蛐儿表层皮壳的坚韧程度。早秋头雾多、脑搭重、冬瓜霜浓、光皮薄项、膏药迹突现等都是虫不“老”的特征。
“细”:以前的书上描写女子肤色好,常用“细皮嫩肉,水灵灵的”。这里的“细”是指蛐蛐儿的种“细”。“白肉身,白六爪”就是判断虫是否“细嫩”的主要标志。
“糯”从字面上最难理解。以前曾听一位北方虫友抱怨过,他查阅了多本字典,也没搞明“糯”字的本义。“糯”是一种口感。现在到菜场去买菜,卖菜的会向你推销说:“这青菜已打过霜,很糯的”。没打过霜的青菜,水份略多,吃起来生脆点;而打过霜的菜,口感上软又有嚼头。在蛐蛐上引伸为虫的柔纫性。判断虫的“糯”,主要看虫的包扎紧松、边骨长短,软硬及尾锋粗细的程度。包扎松:象人穿着长袍马褂打架,碍手碍脚;边骨长硬:就象人趴在地上葡匐前进时,如果在身的两旁各夹上一块木板,很难发挥腰的力量;尾锋粗短黑:灵敏度不够,会影响虫的转身。
实践中“干与老”和“细与糯”是搭配在一起使用的。一般来说,“干老”之虫,爆发力强,打斗时发得出重口;“细糯”的虫,腰档软翻,灵活性好,韧性强,经得起缠斗和盘打。
杭州虫友在收虫时,还常用一个词——“fong相”,来判断虫的优劣。“fong”(读上声),在现代汉语里属于不规范发音,所以没被字典收录。“fong”的字义跟邋遢、脏相近,与干净相反。“Fong相”主要是依据虫在色络上的纯净和外形上的美观的程度来辨别虫的好坏,部分含义与“干老细糯”的说法大致相同。比如:从虫色上看:虫色不分、牙色混、翅衣上有油迹、大腿两侧有邋遢斑;从虫的形相上观察:粗眉毛、大耳朵、拖鼻涕、锈肩、落头、大肚皮等。以上提到的都属于“fong”相一类,从实战中看,头色不分、牙色混的虫多数不会发口;而粗眉毛、大耳朵绝大多数不吃痛,属粗种。
所谓“路脚”不同,虫的品相也不同,不同产地的虫,在色面、形相上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判断虫的“干老细糯”,除了要符合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客观的评判标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结合产地来分析判别。前面提到“白肉身”是判断虫是否“细嫩”的一个标准,现在不少“秧子虫”肚皮也显得比较白,但仔细观察,“秧子虫”的体毛缺少应有的亮度,白中带灰,没有润色。又如早秋宁阳虫的“白肉身”上不少都带一层淡淡的黄光,有的还伴有黄斑点;宁津柴胡店的虫,跳腿上普遍有酱油斑,但到出斗时,多数会隐去,也算“细”种。现在有的虫友在本地的旅馆里收虫,由于条件的局限,在这方面上,吃暗亏的也不少。
杭虫与山东虫相比:山东虫普遍“干老”,但“细糯”远远不及杭虫。
干老:一匹马刚出生由于风的作用带走体内水份,骨胳迅速变硬一出生便能走路。一块嫩姜放在太阳下暴晒时间久了颜色会变深变硬这就说明高温低湿,空气频繁流动会使物体骨胳纤维硬化变干老不易弯曲变形。但是假如一直持续高温低湿空气流动物体水份流失太多则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基键会断裂物体反而会变的脆弱,沙漠中的石头便是最好的证明。
细糯:一包水泥加水可以使其分子结构改变从粉状变成泥状等干了会变的坚硬无比但若水加了过多则水泥却不易成形俗称烂泥扶不上墙。
由此可见干老细糯其实是一对矛盾,连系到蟋蟀身上也一样蟋蟀过于干老体内水份不断收于牙齿硬度增加翅色干枯。但干老也有个临界点的不同底板的蟋蟀临界点肯定也不同,干老过度了蟋蟀内脏运化会出问题,内身也会随之萎缩变黄甚至变灰褐色,项毛也随之褪去,变的光滑。蟋蟀过于细糯则骨少肉多没有骨胳支撑的肉是多余的不具备爆发力和攻击力的。
古谱上说金水相生则成王,火木相生则成将。金五行之中最坚硬者,水五行之中最柔软者似有形而无形。假如一个蟋蟀消化系统极强吸收的碱性物质都骨胳里走,酸性物质都往内脏里走贮藏成为能量则能做到金水相生该硬的地方至硬,该柔的地方至柔,发力则能一动而牵全身,受力则一动化于无形,当然能称之无愧为虫王。
干老体现在蟋蟀身上则头壳厚受得起重口头壳水份收干变硬盐钙析出透出金属光泽,头壳内肌肉紧凑则发得出重口,项皮毛燥不起光滑感铺满晶体状沙粒或长满刚毛,翅纹清晰七条八线明显翅色干枯无水光气有色无光翅色黄则看上去黄苍苍黑则如炭白如蝉衣腿斑干洁苍老外骨骼包浆层厚。
细糯体现在蟋蟀身上则项底厚项有底色项绒厚而密,翅纹细而密内脏优良衣翅上罩着一层翡翠特有的润色。或底色深邃内脏阴气足深色虫肉身绵白则如粉底朝靴。淡色虫则肉如白蜡,黄肉则金毛闪闪尾蜂尖长细糯。
所以说北方土质多盐钙气候干燥蟋蟀得干老者易失细糯,南方鱼米之乡气候湿润土质多磷蟋蟀往往得细糯而不俱干老,虫王无一不是在先天种好的基础上干老细糯的极致搭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蟋蟀只有受尽高温低湿的煎熬则骨胳才会至硬,肌肉密度变高,骨胳水份收干了格斗时高速摩擦碰撞时才不致于变形损坏,这就是为什么虫王蟋蟀走了十几路甚至几十路牙齿都不损坏的道理。
但蟋蟀该有水份的时候还是应该有水份,这样才会有细糯。否则草木不华项绒不生容易发育发僵掉,发僵掉则肌肉发育膨胀不出,造成发力点不完善,则全身发力不流畅,打斗时力的传输就会有瓶颈。
地球上生物都接受同一个太阳的光照从而体内阴气始动阳气开始上升有很多新陈代谢道理都是相通的,人厥阴肝经阴气动入少阳胆经一阴一阳人体阳气开始上升结合少阴肾经一气一血入阳明胃经结合太阴脾经一阴一阳气血上升结合肺经通过太阳膀胱经到体表完成体内阴气到全身阳气的输布。蟋蟀新陈代谢也是体内阴气到阳气得转换过程,干老细糯说的再深一点其实就是蟋蟀体内阴气和阳气的平衡和极致搭配。头牙齿所在蟋蟀打斗最先受力的地方也是蟋蟀骨骼最硬阳气最为聚集的地方,星门俗称太极图为蟋蟀身上的阳极点,蟋蟀腹节的最后一节也就是铃门下面闭合的肉块是内脏最远末端贴地终日不见阳光为蟋蟀体内阴极点。一个蟋蟀内脏阴气动阳气上升带走体内水份内脏肌肉开始变的紧凑消化能力逐渐增强内脏更容易吸收存储营养物质从而容易变得润泽,阳气上升水份排出体外外骨骼变得坚硬则容易变干老,蟋蟀通过食物水份吸收营养物质则完成下一个新陈代谢从而良性循环阳气聚集的地方变得越发干老,阴气聚集的地方变得越润泽。假如一个蟋蟀底色都浮上来了项皮也光了体内阴气耗尽何来提供源源动力完成打斗,蟋蟀阳气上升不足输布不到外骨骼则体内水份排不掉外骨骼容易软像软骨蟹一样无力。
正青正黄正紫紫黄天蓝青白紫等虫王级别无一不是干老细糯的极致搭配,干老至极则一口发上去天崩地裂,细糯至极攻则内力绵绵不绝一口接一口,守则碰到重口时能像软尺一样借力打力,处于交线不利位置时能转身灵活,及时避让最终赢得战斗的胜利。
本文转自北方蝈蝈网,由虫友“哩哩啦啦”年9月发表。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谈瓢盖:保证鸣虫葫芦出音效果的最佳配置
葫芦市场现如今是什么样?看商家谈经营感受
“赏青皮庆丰收”带您看看年的新葫芦
赞叹!手指大小的鸣虫具,手不流血做不出来
专家谈葫芦当前葫芦附加值最高的地方是天津
打皮后怎样晾晒最科学?请看葫芦晾晒方法大全
葫芦等9大文玩适合汗盘趁着夏天没走抓紧盘玩
介绍酒葫芦制作的文章新葫芦上市后自己做一个
认识曾风靡一时的“母葫芦”葫芦原来还真分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