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博览第九十八期

点击蓝字    

保钢摄影作品

熏风蝉噪莲初醒,远近荷香玉面妆。引绿吐红勤勉力,西风罢暑镜湖凉。

陈俊散文诗宗月

作者简介:

陈俊,笔名梅蕾、少屏、零一。曾在《安徽日报》、《诗歌报月刊》、《诗人》、《清明》、《安徽文学》、《散文诗》、《青春诗歌》、《芒种》、《作家》、《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诗潮》、《星星》等发表过组诗、散文诗。散文诗作品曾入选《中国散文诗》、卷和《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卷等选集,已出版诗集《无岸的帆》,散文集《静穆的焚烧》、《风吹乌桕》。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诗创作委员会委员。

龙栖地荷花01

雨声敲打了一夜,你的月色始终未离。此刻,雨住风停,你的心一路发颤,你的担扰已显多余。在那由暗转亮的黎明,风打开自已的怀抱,它拥有了龙栖地荷花的万千风情,百态千姿。雾舒展清淡的笔墨反复描摹一幅挂于天地间的写意。

也许期待得太久,你如打开了一扇窗户,如走过静静寂寞的长廊,突然,春光乍泻,你迎来一抹含情脉脉的凝目,一个惊鸿一瞥的静影。为岁月收藏。

一行人进入已有千年的荷塘只为读懂荷的心思,于一瞬凝住它最让人感动的清韵或风骨。如静候一缕银光拔开轻云,如等待一盏灯火迎迓生命的相逢和照亮。游人,蝴蝶,小船,风动叶响,一只青蛙从荷叶跳去,一只露珠滚落,晨曦飞针走线,密织着一塘宁静和喧闹。在一片碧绿之中,荷通透得像一团玉雕的火。

小船经过处,所有的目光都在敬礼,一万亩绽放的荷塘,一万亩飒爽英姿。

02

在第一缕阳光抵达之前,我已准备好了相思制成的心灵底片。

这里是古庐州的护城河,沧海桑田,唯有荷年年开年年谢,年年谢年年开,冬枯夏荣,坚守着初心,守护着一座心中的城池,守护一生的品格。

相机是我张开的温暖的双臂,以刻骨的疼,拥抱着一朵朵荷的清雅和透亮,用一个人的中年时光默默静静地陪伴,远观、近赏,用心中的一万亩荷塘装下它的荷香。

镜头张网以待,尽情捕捉荷的光影,荷叶的光影,蜻蜓、蝴蝶、蜜蜂的光影,在咔嚓咔嚓的快感中捡拾着快乐易逝的时光。

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个上午碎片化的镜头串在一起,是荷花亭亭荷叶田田的水韵庐州。

03

我越百里而来,专为这一池的繁盛,江南可采莲,江北亦可采莲,莲心似我心,赴一场浩荡的约会,我带上守望千年的洁。

只有荷的清廉是写在流水之上,不腐不蠹,波光粼粼。只有荷的正直挺立高阔,火焰熊熊,无私坦荡。

龙栖地,是啊,一定有一条龙曾在这里憩息,潜龙在渊。它蓄势待发,一塘的水,一塘的龙津,涵养了荷独特的气韵,独特的蕙质,而它一旦冲出水面,飞龙在天,那闪电一样穿越千年的光芒,早把荷照得通体透明,光华四射。

荷塘顶火红而流芳,荷花饮甘露而自洁。在我眼里这里的荷花,不是沉浸在水的梦呓里自说自话的风情女子,而是一位修身清洁、治家清廉、治国清正的伟岸男儿,他们立于庙堂水岸或民间草泽,正大光明,光焰万丈。散发千年的香,盛开千秋的魂。

04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那是一池种自北宋的荷,那是一缕来自远古的注视,那是一盏挂在历史里的红灯笼,它们电光火石,瞬间将我击中。矗立在池塘之中的伟岸男儿,是头顶日月青天的包拯,还是远眺他的仁宗,我陷于一缕光芒之内,荷香弥漫。一抹清香,一抹亭亭,丰盈了这个夏天的怀古。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05

碧绿无边无际,翠红星罗棋布。

这接天的碧绿映日的翠红可枕我人生一帘清梦?

置身一场万亩的盛大咏叹,我努力寻找着人生的支点生命的根。其实在看不见的水下,托举荷的远梦的是藕。深深扎入,与泥水为伴,默默潜行,接通地气,无怨无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藕扎得深,荷挺得直。

李敬华散文诗

作者简介:

李敬华,务过农,教过书,做过工。喜欢文学。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有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散文诗》、《中国散文诗》、《萌芽》及《解放日报》、《工人日报》、《劳动报》,《冶金报》等二十多种报刊。著有诗集《情缘在世》。

来自一首元曲里的意象(组章)

枯藤

昔日,那种攀爬向上的生命,不知为何嘎然而止,现实让它无话可说。

面对最后几片恋着枝头的黄叶,目光在瑟瑟秋风中摇晃着伤感,它更无泪表达心中的感伤。

不堪回首过去的日子,不敢再看被日子扭曲得隐隐作痛的身躯,默默在被风摇曳的阳光里,举着无助的苍凉祭秋。

视觉里老掉青春的古藤,绿色已被岁月滤掉,生机渐渐干枯。

惟有自己知道那枯死的藤皮下,有血在流,生命的芽,等待春日里新的萌动。

老树

枯藤有情无情的缠绕,昏鸦有意无意的悲鸣,它在也无法不老态龙钟。

风雨日夜在啃食岁月留下的伤口,伤口上几株寄生的野草疯狂的吮吸它最后的生命。

然而,它用仅有的颜色掩饰苍老的年龄,用最后的力气支撑已经倾斜的空虚。

而一根根枝桠,仍用粗糙的手臂为岁月举着天空。一片片叶子,仍借助风的力量为日子摇着歌声。

年迈的根须,伸出枯瘦的手,深深抓住泥土,好不让风雨的刀锯把它伐倒。

或许,它用它最后的生命,为自己,也为他人,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守望这块对自己有恩的土地,守望长亭外,古道边的安康和宁静。

昏鸦

这个季节,这个黄昏,应该是一道诗意的风景。

谁知一只又一只鸦雀的翅膀,收拢起最后的阳光。把晚秋梦外的寒意结在树的枝头,让本来就凄楚的《天净沙·秋思》,那段文字,更加凄凉。

火色的云霞,没能溶化那一团又一团让人压抑的流动,那声音竟浓重了黄昏意境之的意境。

大地之上,天空之下,黑色的火焰熄于黑色之中,黑暗之外,还是黑暗,黑色的黑色,铺展一片恐怖的天空。

没有什么力量能抹掉这黑色的影子,唯有叫声穿越黑暗的屏障,透出黄昏的明亮。

小桥

坐在水墨人家的怀里,默默无语。

千百年不改姿态,千百年不畏负重,象一位主人为他人的日子,把要说的话深深藏在心里,把一份情感植根于水之阴、水之阳的土地上,守望着一家一户的期盼,守望着水的天堂、人的梦想。

季节从它拱起的脊背上走过风,走过雨,脚步常常使年迈的骨骼发出“咯咯”痛苦的响,石头也被时间擦磨得滑滑的亮,日子或悲或喜,总是向前,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它用石板无情的深情,它用石板没有生命的生命,兑换身前身后,心里心外的吉祥。

它不羡慕船儿能去的远方,它不在乎自己再经历多少冬雪秋霜,它说它的使命,就是要把被水隔断的路接通、延长。

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它周围和远方归来的人们,它为水乡小镇的付出,已被人们放在心中永远的珍藏。

流水

人家的门前,小桥的下面,水规律的流动着,不停的流进岁月,又不停的淌出梦境流进流出的液体,银光粼粼地亮着。

水声潺潺,却是无边的静,仿佛是谁有意按下了静音的键,一切都在静中来,一切又都在静中去。

来去的静,伴着无声的细浪,流进水字的一笔一划,悠悠、长长,仍是不曾改变百年的平稳和顺畅。

啊!岁岁年年,有丝竹评弹顺流从这里出发。

啊!年年岁岁,有水韵乐曲踏浪从上游抵达。

人家

小桥一侧,流水身旁,庭院不深不浅,有柳丝含烟,有花开不败。

谁说老宅斑驳苍老,朱颜不再,可大红灯笼的色彩渲染出的喜悦欢愉一排排。

谁家的门没有关严,一支二胡古曲悠悠流出深宅,在水街小镇的石板路上独行,为日子敞开情怀。

谁家屋顶上长高的炊烟,袅袅上升,把农家的喜事融进天空洁白的云彩。

谁家的小船咿咿,橹声欢快,一路小唱,带着荷香,带着鲜嫩,从村外归来。

古曲悠悠、炊烟袅袅、小船咿咿,一幅水墨人家,多么和谐,多么吉祥,美哉、乐哉。

保钢摄影作品

一行雁字写云空,寒露秋风褪翠红。

梦里翩跹临镜舞,初心不忘雪霜中。

PART01散文诗博览投稿事宜

1、散文诗博览投稿邮箱:散文诗博览swsbl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8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