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极致最纯粹的东方之色,都在瓷上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805823.html

大家好呀,我是趣看博物馆的研究员馆小趣!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它”:有人把它比作陶瓷的美丽外衣,或单纯如一,或五彩缤纷;或光怪陆离,或色如涂丹。无数帝王、文人墨客为之吟咏,乾隆皇帝甚至亲自为它写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是什么如此神秘而惹人喜爱?它就是——釉!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的真谛。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辉煌、明清华丽……

这些不同的瓷器釉彩都有哪些特别、好玩的名字?它们都是如何烧制而成,背后又有哪些传统文化含义呢?大家一起跟小趣来看看绝美瓷器的各色釉彩吧~

青花地留白龙穿牡丹纹高足碗,明永乐,故宫博物院藏

若说起中国瓷器,大家脑海中一定都浮现了青花瓷的身影吧!青花瓷是用一种天然的钴[gǔ]土料,在白地瓷器上绘制花纹,再烧制而成的瓷器。青花瓷以简约、素雅的美感,受到人们的喜爱。

自明、清两代至今,青花瓷始终是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明代是青花瓷烧造的兴盛时期,尤其是永乐、宣德和成化朝御窑青花瓷,产量大、质量精,甚至远销海外!

在这幅《诸神之宴》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众神手中拿着的白蓝相间的器物,正是中国的青花瓷,可见当时青花瓷受到了欧洲人的喜爱。

《诸神之宴》,乔凡尼·贝里尼与提香,~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大家一定都听过那首《青花瓷》,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尽了江南烟雨的朦胧[ménglóng]诗意,也道尽了中国瓷器背后的文化雅意。但这首歌中的“天青色”说的可不是青花瓷,天青色是汝窑的典型特征,大家在学习了“青花”的知识后就不用被这美丽的歌词误导啦~

青花缠枝莲压手杯(修复),明永乐,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自古红蓝出CP”,当热烈的红色与素雅的蓝色交织一起,冷暖对比最能刺激视觉。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红蓝色搭配的妙处,因此他们用红蓝两种彩色釉料描绘纹饰,烧成青花釉里红瓷。

由于这种烧造难度极大,所以完美的青花釉里红瓷极为少见。故宫博物院“御瓷新见”展厅里就展示着几件珍贵的青花釉里红复原瓷器,亲临现场的朋友们记得要好好欣赏一下它们的美哦~

(左)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盘(修复),明正统-天顺,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右)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盘,明正统-天顺,故宫博物院藏

甜白釉锥拱菊瓣纹莲子形碗,明宣德,故宫博物院藏

甜白釉,光听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的温婉恬[tián]静。这种釉彩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它去除了一切可以呈色的杂质,白如凝脂,素若积雪。

甜白釉锥拱缠枝花纹碗,明永乐,故宫博物院藏

甜白釉锥拱云龙纹梨形执壶,明永乐,故宫博物院藏

之所以称“甜”,是因为当你仔细观看时,能发现它的釉色光泽十分柔和,如羊脂白玉、霜糖一般,给人一种甜美之感。也有人称其为“填白”,是因为工匠可以随意在白瓷上填彩绘画。这样解释,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好记忆了呢?~

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故宫博物院藏

浇黄釉碗,明万历,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弘[hóng]治年间烧制的低温黄釉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因而称为“浇黄”。又因这种黄釉浅淡娇嫩、釉色均匀,人们也称它为“娇黄”。

浇黄釉碗,明弘治,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走进展厅,你还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釉质。温润细腻的淡黄色,与鸡油一般无二,所以古人也把这种黄釉色叫作“鸡油黄”。

瓜皮绿釉碗,明嘉靖,故宫博物院藏

大家肯定都吃过西瓜,那西瓜的色彩和质感是怎样的呢?是不是翠绿光滑,摸起来还冰冰凉凉的?古人尝试过很多种绿色釉彩的烧制,在明代早期,匠人以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烧制出了翠绿的西瓜皮色,就直接将它的名字定为瓜皮绿。

瓜皮绿釉凸刻折枝桃花纹桃形执壶(修复),明宣德,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瓜皮绿以嘉靖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最为著名,釉质莹透,色泽翠绿,看起来让人觉得鲜艳、明快、清爽。如果用这个绿盘子去装水果,相信小朋友们会爱上吃水果的~

瓜皮绿釉弦纹三足樽[zūn]式炉(修复),明宣德,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祭蓝地白花鱼藻图盘,明宣德,故宫博物院藏

祭蓝有很多种名字,比如“霁[jì]蓝”、“积蓝”、“宝石蓝”等。明代永乐时期烧制的霁蓝釉,蓝色纯正;到了明代宣德时期,蓝釉烧造工艺更加纯熟,蓝釉质感凝厚,光亮细腻,色泽浓郁深沉,就像蓝色的宝石一般。后人将其与白釉、红釉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除了单色祭蓝釉瓷器外,匠人还会用金彩进行装饰,有的还会刻、印暗花。

祭蓝釉凸刻石榴树纹石榴形执壶(修复),明宣德,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鲜红釉盘,明宣德,故宫博物院藏

红釉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真正鲜红匀净的红釉瓷器出现于明永乐时期,有“鲜红”、“宝石红”之称,因这种红釉器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古人也称它为“祭红”。

红釉以铜作呈色剂,在高温中烧成。由于它对温度环境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得不到纯正的红色,所以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之一,历来为人珍视。《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永器鲜红最贵”,足以见证它的价值。

鲜红釉模印云龙纹高足碗,明永乐,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红釉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釉汁莹厚,器色鲜艳。你发现了吗?在瓷器边沿我们还能看到白色胎骨,在通体红色中更增添了视觉的变化,真是太有中国风了!

鲜红釉盘,明宣德,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海水云龙纹瓜棱蟋蟀罐,明万历,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是彩瓷品种之一。“五彩”中的“五”指的是多彩的含义,凡是包括三种或三种以上色彩且原则上含有矾[fán]红彩的彩瓷,都可以叫做五彩瓷器。

五彩云龙纹双耳瓶(残),明嘉靖,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叫做青花五彩。

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让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从清雍正朝开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斗彩团莲纹盖罐,明成化,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pī]上画出轮廓线,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后入窑经低温烧制而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最典型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啦!

斗彩鸳鸯莲池图碗,明正统,故宫博物院藏

小趣以上提及的瓷器均出自故宫博物院“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虽然这个展览快要结束了,但还没来得及看展的朋友们不必着急也不必遗憾,购买这本书籍,你将集齐中国传统色~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6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