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副刊读书会6月共读《诗词中国普及读物》(16K的袖珍小册子,适合随身携带、方便阅读),第一本是《怎样赏诗》。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写诗赏诗的理论著作,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阅读《怎样赏诗》中的四篇佳作
张中行《读诗》
钱穆《谈诗》
施蛰存《唐诗绝句杂说》
王季思《词的欣赏》
6月的读书会已于6月25日在洛阳购书中心(新华书店)三楼咖啡吧举行,以下是读书会现场分享的读书心得及练笔诗作
1
读好诗赏好词愉悦生活
郭春明
小时候,外爷教我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给我讲李白思乡的故事。当年的我,还听不懂诗里的韵味,只觉得这诗句朗朗上口,就记住了几句。
不久前,我加入了《洛阳晚报》读书吧QQ群,参加了几次读书活动,不仅汲取了不少精神食粮,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这期读书会的选题与诗词有关。我按照推荐读了钱穆的《谈诗》一文。
我很欣赏钱先生的观点。他说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者文学家,而是为了学会欣赏,接触高雅一些的生活(原话为高级人生),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原话为取得一生无穷的安慰)。
一个诗人,首先要热爱生活,要有激情,更不能少了想象力。我热爱生活,也喜欢诗词,只是性格比较内向,缺乏一个诗人应有的激情,想象力也不够丰富。所以我成不了诗人。
关于学诗,钱先生举了一个例子。《红楼梦》里有个丫鬟,她很喜欢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却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接着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也颇有一点道理。
钱先生选了摩诘一联句来对比:“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陆放翁的诗句虽美,却没有王维的诗句灵动。你想象一下,在绵绵的细雨中,听着噗噗的落果声,还有小虫子的鸣叫声,那该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情景啊。
这跟李白诗中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到夜静的时候,看着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地上,地上泛起了白霜。抬起头看那天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就是诗人的生活,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也是一种情趣盎然的美好生活。
钱先生说:“倘使我们有一年工夫,把杜工部诗手抄一百首,李太白诗一百首,陶渊明诗一共也不多,王维诗也不多,抄出个几十首,常常读。过了几年拿这几个人的诗再重抄一遍。加进新的,替换旧的,我想就读这四家诗也很够了。不然的话,拿曾文正的《十八家诗钞》来读,也尽够了。”
这让我想起上中学时,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的话:“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
这与钱先生说的道理相似。说的都是知识的积累,文学修养的积累。
可惜,本人愚笨,当时倒是背了几首,没有坚持下去。正如曾教我的老师所说:劝你们好好读书,你们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可惜回到家里一动也不动。
2
浅谈古诗词
杨亚丽
我们都知道诗言志,这个志,我理解的范畴很宽,是指人的喜怒哀乐、审美观、世界观,等等。放眼世界,万物皆可入诗。
今天,我请出一位古人,来和大家闲聊几句。
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苏东坡老人家这样说:“秀句出寒饿。”这和杜甫的文章憎命达有点像。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上的贫乏。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诗人,命运都很悲惨,要么生活困顿,要么仕途多磨难,要么感情之路坎坷,比如陆游、李煜、陶渊明、贾岛等。但有个条件,这些人都是文化人。没文化能写诗吗?能,但留给人的大多是趣谈和笑柄,如大军阀张宗昌的诸多打油诗。(编者注:打油诗附在文后)
命运悲催就能写好诗吗?肯定不行。还需要诗的情怀和对诗的了解。因为诗这种文体,被称作文学冠冕上的珍珠,想写好很难。《诗经》通过几千年的沉淀,我们知道有三百多首,而《全唐诗》近五万首,我们熟悉的就那么几首,知道的著名诗人也很有限。为什么?因为朗朗上口的是最经典的。人因诗而名。
好诗不易得,想写好诗并非易事!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诗性诗心,诗才动人。一首好诗,要么赏心悦目,情景交融,意义深远,作者综合水平的高低,都体现了出来。我敢大声说:我做不到!
这样,我们就不写了吗?不,牡丹固然华贵,但野百合也有春天。高大上是美,小微真也很美。
可什么才算是古诗?当然要有古意,古典、雅致,用词要讲究。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多看经典,浸染久了就能沾点古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熟悉了古诗词的语言,是写古诗词的第一步。
我们知道,古诗分旧体诗和格律诗,都有几乎固定的格式,格律诗如绝句、律诗。有人说,受不了约束,不想写,或者干脆说,不能因格式束缚思想。也对,但《红楼梦》里黛玉说,若得了奇句,丢开格律也罢。大家注意了,前提是得了“奇句”,这样才不能因形害义,或因一个字的平仄害意。有继承才谈得上发展或者突破。相信大家都同意。所以,如果谁说想写古诗词,还是按套路来,不能自欺欺人。基本的格式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格律?什么是古韵,新韵?平水韵又是什么?古仄是什么?律诗的特点是什么?绝句分几种?有什么特点?正格是什么?变格又是什么?……(所以要读《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如果熟悉了形式和语言,就可以试写了。苏东坡说“好诗真脱兔。我理解为发自内心的第一感觉,感情真,用词质朴。词缲华丽或刻意造作的诗,都不算上品,比如隋炀帝的宫廷艳诗。苏东坡曾对侄子说,绚烂之极”最终是“归于平淡”。这里又有不少例子,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文一体,在座不乏大家,知道一篇文,结构、语言、立意缺一不可。诗同理。起,承,转,合都有讲究。举例阐述,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转是思想情感的升华,合是归纳主题。这都是形式上的,归根结底,意最重要。苏东坡说“文章以体用为本”“有发于中而发于咏叹”。他还说“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诗出我心,作为初学者,更应怀着敬畏之心学诗,而不该夜郎自大或自管中窥豹。
所以说,礼佛当有佛心,参禅要有禅心,写诗要有诗心。东坡居士告诉我们“欲令诗语妙,无厌且空静”。放下功利之心,潜心学习,定能渐入佳境,有所收茯。东坡很推崇清诗一词。他说“清诗气如虹”“清诗为洗心源浊”“清诗出穷愁”等。窃以为,这指的仍是诗人的气魄,思想上的真善美和积极性。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
平凡的我们,于百忙之中读首诗,写首诗,让心灵有个空闲休息的场所,对提高文学素养和情操的陶冶大有裨益。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从今天起,让我们的生活除了一地鸡毛,还有诗和远方吧。
以上所说,均一家之言,粗浅不成体统,大家姑妄听之,以当谈资就好。
张宗昌诗作(来自百度百科)
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于是,现场拜师学艺。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百年中国,诗人成群,但像张宗昌这样仍有诗句流传、仍被人惦记的诗人寥寥无几。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咏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3
读《怎样赏诗》
孙春玲
提到唐诗宋词,我们谁都不陌生,张嘴就会背几首。但是一提及诗的格律,词的词牌这些内容,估记明白的不多,特别是我一看到平仄,就像是前面有个鸿沟,难于逾越。
六月读书吧里大家同读《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我读了其中的《怎样赏诗》。阅读后,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不可测。遗憾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时候看看这类书籍呢?自己高中时就喜欢诗词,喜欢唐诗意境,喜欢宋词韵味,闲暇时就会随口背诵几首。有时兴之所至,也会照葫芦画瓢地写,由于不懂平仄格律,写出来后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兴趣渐渐地就淡了。人总是会这样,往往容易把自己不懂的东西看得很神秘,并将它的难度加倍放大,然后却步。
这次读《怎样赏诗》,又勾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
张中行的《读诗》,教我们应该如何入首,讲述了读诗的步骤。三步法:初学,为省力,先读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或其他选本,如《唐诗别裁集》《唐诗选》之类,这是第一级;读了会有偏爱,如盛唐喜欢李杜,晚唐也喜欢李杜,那就找几位的选本读,这是第二级;读了,对于某一位或某几位,还兴犹未尽,那就找全集读,这是第三级了。读的目的也分为三级:一是理解,二是深入,三是仿作。
张中行是指导我们应该先读哪些,再读哪些,如何理解和深入。张中行先生一一列举,并加以说明,我们一看就明了,可以照着他指点的方法,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诗词认真诵读。
钱穆先生的《谈诗》,抓住诗背后的人,人的思想与境界决定了诗的意境和格局。他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谈论诗与人,说王维是释,是禅宗,所以他的诗极富禅味,无我、无住、无着。“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句一下把人的感觉带进诗中,回到自己似曾相识的记忆中,童年外婆家的山村,有这样的夜晚有这样的境,把人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回过神来不觉有情而情自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杜甫是儒是孔孟,杜诗是把自己全部一生都放进去了,他的诗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读他的诗需要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李白的诗固然好,因他喜欢道家,是出世的诗,不必去考究他的时代背景,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的人生上。
钱穆先生谈诗,是谈如何去读诗。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地融入人生,然后在他的作品里。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读他们的诗就像读一部传记,我们这样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的。
施蛰存《唐诗绝句杂说》,讲述了什么是绝句,古绝与近体绝句,绝句的结构,以及律诗与绝句的关联,剖晰了律和格的含义。看后有种点悟之感,感觉格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它就是诗的意境和声律。突然感觉唐诗离我们越来越近,想起“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很美好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再读唐诗,情绪很快就被拉进诗的意境,沉醉其中。
王季思《词的欣赏》,从词的特征,词的艺术手法,词的审美,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欣赏宋词。
关于词的特征,王季思引用李清照提出的“词别是一家”,说词“非诗非曲”,具有婉约动情之特征。
词的艺术手法是“有寄托入,无寄托出”。既要有真情实感的寄托,也要在“意”与“象”的结合中发挥得巧妙,能使情感的表现有节制而不着痕迹,从而达到含蓄蕴藉、意义丰富的艺术效果。王国维曾用宋词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在对词的审美中,王季思先生提出要善于领会全词的内容,并以此推寻言外之意。因词多寄托所写,故含蓄蕴藉,意义丰富,不易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词之前先要对作者生平、思想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把握。
相信大家读了这本书,了解了诗词的内涵,会爱上诗词,会在诗词的王国里陶醉、流连忘返。
4
读王季思《词的欣赏》有感
薛贵芳
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阅读分享是王季思的词的欣赏。
一是词别是一家。词在中唐以后流行,是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的一种新的形式。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
李清照在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善于用白描的手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词人的多愁善感。而她在词的创作中,还创造出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论框架,强调词“别是一家”。词人在塑造形象、开创意境、运用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情真意切,含蓄而丰富,细腻而委婉,清新而自然,被不少评论家推为婉约词牌的正宗。我比较喜欢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是有寄托入,无寄托出。
清代常州词派喜欢谈寄托。后人概括为有寄托入,无寄托出。比如辛弃疾的《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首词通过深闺思妇对春光虚度、游子不归的怨恨表现他对南宋时事的忧伤,同样是寄托之作。所谓“无寄托出”,一方面是指诗人的托意和他所借以表意的形象,彼此交融,浑然一体,而不见生搬硬凑的痕迹;一方面是指写成之后没有特别表明作者的用意,而让读者从诗人所构成的艺术境界里自己得出结论。
三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我们欣赏一首词,首先要对它本身有所理解,包括对作者生平、思想的理解。从这方面说,它跟五七言诗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有人认为词比诗难懂,这是因为词在形式上比诗有更大的限制,篇幅既较短小,音律上的要求也更严格,又多通过寄托的手法来表达。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开头就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下面一下说惜春,一下又说怨春,一下说蛾眉遭妒,一下又说“玉环飞燕皆尘土”,好像都不大连贯。我们仔细体会全词,他是假托一个多情的宫女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的。这女子十分爱惜春光,在春还没有来、花还没有开的时候,就担心春天会匆匆归去,哪知大好春光就在连绵的风雨中过去,现在竟是落红满地,只有那“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了,这又不能不使她怨恨春光的虚度。这上半首主要是通过一个宫女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半首更假借这宫女遭到谗妒时的怨恨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对南宋王朝的不满。“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那些小人得志的诅咒,他们总有一天会断送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表现他对那昏暗王朝的失望。封建社会习惯以太阳比喻君主,这讽刺就更明显了。
发掘前人优秀作品里处于萌芽状态的某种思想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我们虽然在阅读古人的作品,却会不断产生一些前人所未发的见解,来丰富我们的思想,也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
5
学会赏诗,感受美
关亚晓
看了王力的《诗词格律》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诗词有了简单而粗略的认识,也使我对古诗如何立意、如何赏析有了简单的了解。
立意:我们如果想写诗,立意正确是做诗的根本要求,这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性。
我们写诗、填词和作文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立意一定要高,才能与人类社会合拍,才能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能启迪、教益他人。
赏析:其实古代写诗的文人与现代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只是写作方式不同。其目的就是想表达所见的某个场景,某些心情。
诗的形式表达更凝练,写时短短几十个字需要仔细推敲,大家肯定听说过“为一字撵断数根须的典故”,所以诗中字字珠玑,没有废话。
赏诗词和写诗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看了这些内容虽然我们不可能成为写诗的行家,最起码对其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能大概看懂什么是诗。按照它的基本格式,我们也可以写诗或者填词,把我们所见到的某些场景或者心情写成诗,也能像古人一样附庸风雅一回。
6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怎样赏诗》有感
苗志敏
读了《怎样赏诗》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生活不只在当下,还有诗和远方。平凡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牵绊,常使人疲惫不堪,心烦意乱,但诗中有;我们不曾见的人,可以在诗中见;没有处过的境,可以在诗中想象到。
我们读古典诗词,是为了汲取它的有益内容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咀嚼它有味的地方来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对作品的内容有所发挥,来达到学古为今的目的。我们读诗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成为更出色的人。
那么作诗呢?作诗先要作意,作意从心上来。这个主要还是决定于我们自己,决定于整个的人格、内心修养、意志,然后才会有情趣意境。古人说:“诗言志”,诗是我们心里的东西,若心里龌龊,怎样能作出干净的诗;若心里卑鄙,又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我们学作诗,便会走上人生的另一高度,就会具有做人的另外一种品质。
让我们多多的读诗,然后慢慢地学会作诗,那样,我们的修养、品格自会日渐高明了。
7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邱宏安
如果把文学比作人类精神生活的皇冠,那么,诗词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王力的《诗词格律》一书中,选用了许多毛主席诗词来进行解读。
我非常喜欢读毛主席的诗词,因为毛主席的诗词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是毛主席革命经验的艺术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毛主席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读毛主席的诗词,我仿佛看到了他和屈原结伴行吟,和曹操横槊赋诗,和杜甫怒斥朱门,和岳飞怒发凭栏,和鲁迅诗心相通,和郭沫若、柳亚子唱和酬答。
《毛泽东诗词选集》中的主要诗篇我都能背下来。每天早晨,我都要诵读几首毛主席的诗词,特别是《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我几乎天天早上都要诵读一遍。
毛主席的诗词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鼓舞着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困难的时候读毛主席诗词,能使我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读毛主席的诗词,能使我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执着向前,坚韧不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名句时刻鼓舞着我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会现场提交的诗歌习作
夏约
薛贵芳
盛夏与君约,书海共釆撷。
荡舟须尽欢,同炫白莲洁。
遥寄
陈文恋
恨不双翅生,飞赴洛阳城。
聆诗品香茗,不负故人情。
观荷偶感(新韵)
杨亚丽
开元湖上碧生烟,六月姝花立水间。
玉骨雪肌神女态,惜无子建续新篇。
夏雨
刘东立
夏雨忽来热渐消,心思已在天外游。
读书乐写诗半首,且与诸君消暑愁。
热
刘东立
何时夏至凉风起,万里天蓝无片云。
阴阴夏木推窗见,心中炽热哪里寻。
投缘
关亚晓
书友齐聚图书苑,品茗谈诗论圣贤。
古传佳话千叟宴,今有儒雅相见欢。
六月读书会感言
张清贤
才男才女聚书城,你来我往笑风生。
平仄格律寻常事,风雅颂里书友情。
钓蝉
谢贵西
吱吱蝉鸣响村田,痴痴男童望树馋。
足登树皮攀高处,手爬旁枝放钓竿。
日照蝉身举尾叫,风吹马尾套叫蝉。
可怜声高身后退,弃竿伸臂到手间。
热
谢贵西
楼外天晴日灼背,室内文香书更热。
人生无才难自立,频来书吧步步学。
回头钱
谢贵西
这个婆娘是何人,为了生计早出门。
头戴洛阳紫红帽,身披涧西环卫裙。
脚踩屐底走马路,手握掃把赶灰尘。
人去十里又回还,只因忘付早餐银。
诗情
周文静
窗牗晴方好,堂屋馥比仙。
才聚图书城,花开锦绣天。
作业
苗志敏
夜半独坐书桌旁,闲来无事翻书忙。
想起作业还没交,摇头晃脑费思量。
下雨
苗志敏
家人皆睡我独醒,坐听窗外滴水声。
恍惚以为又下雨,原来空调家家用。
邱宏安
夏日
热浪滚滚烤大地,赤日炎炎不留情。
喝令铁扇公主来,降服热魔送清风。
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中意本文请点赞,喜欢本文请转发,有话要说?点击文章末尾“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见解。
散文投稿请加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