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胎教王后因胎教做得好,生一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q1l4tsu.html
现在的人都很重视胎教。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古人也很重视胎教。古代一位王后,就因为非常重视胎教,生了个一代贤王,并且让那个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的王朝。这位王后是周武王的妻子邑姜。(源自宋代的邑姜雕像)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嫁给周武王以后,对帮助周武王伐商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论语·泰伯》里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话:“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这里的“乱臣”,可不是乱臣贼子的乱臣,而是指能治理国家的能臣。辞赋学家孔颖达做过解释:“《释诂》云:乱,治也。”上面那段话就是说,武王得意地说,他能治理国家的人比舜多,舜只有五人,他有十人。而且这十人中,有男有女,九个男的一个女的。九个男的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而女的则是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当然,也有一种解释是说,这个女的指的是周武王的母亲太姒)。(周武王真像)邑姜为什么会成为周武王的能臣之一呢?后世还有人认为是“九人治外,邑姜治内”。由此可见,邑姜对周武王的帮助有多大。邑姜不但能帮助周武王治内,她还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的。根据《大戴礼记·保傅》里记载:“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这话的意思是说:邑姜在怀周成王姬诵的时候,站有站样,坐有坐相,独处时也不松懈放任,生气的时候也不骂人。她严格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让成王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良好的影响。我们现在一说到胎教,可能就是给胎儿放点音乐,听点儿歌啥的,没想到这其实是末技,真正的胎教应该就是邑姜这样的。(周公平叛)当成王出生以后,邑姜也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那时候,周武王经常在外面带兵打仗,实际上,教育成王的责任就落到了邑姜的头上。她不但对成王言传身教,而且还聘请了周武王的兄弟,享有盛名的周公做为周成王的老师。王室不能延续长久,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王室后人会争夺王位,从而手足相残,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例子。汉朝建立后的“七国之乱”,晋朝建立后的“八王之乱”,唐朝建立后的“玄武门之变”,明朝建立后的“靖难之役”,简直太多了。这些都发生在王朝初创期,可以说,从那时候起,王朝就已经埋下祸根了。但是周朝建立后,却并没有这种乱象,这与邑姜用礼制对后代进行了良好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史记·晋世家》中有记载:“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也就是说,周成王还有个嫡亲的兄弟叫唐叔虞。我们来看邑姜是怎样教育成王兄弟相亲的。(桐叶封弟)周成王和唐叔虞两兄弟关系非常亲密,有一次,两人模仿君臣玩封地的游戏,周成王拿了一片桐树叶对唐叔虞说:“余以此封女。”在一旁看见的邑姜,立马对辅佐的周公说:“周成王身为一国之君,应该一言九鼎。再说唐叔虞也日渐长大,若成人之后还留在宫中,只怕会惹出麻烦,不如趁此机会,将才拿下的虞地封给他,这样既免除了以后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两人都上了一堂君臣之课。”周公觉得邑姜说得好,于是便择吉日封唐叔虞为诸侯。不过周成王却不太愿意,说:“我们不过是做游戏而已。”周公严肃地对他说:“君无戏言,现在您是一国之君,说出去的话便不能反悔,否则以后怎么能取得百姓信任呢!”成王听了,赶紧点头。(成康之治)然后邑姜又对唐叔虞说:“君臣之间,君有信,臣有忠。这样才能天下太平。如今周成王守信封你为一方诸侯,那你就当一生忠诚他,辅佐他!”唐叔虞也谨记他母亲的话,后来果然成了西周王朝十分得力的大臣。待周成王死后,他还肩辅佐周成王儿子周康王的责任,也做得非常好。这一段历史,也被后人称之为“成康之治”。周朝能够成为历史上年代最长的王朝,自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是,邑姜从儿子胎儿时期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进行礼制教育,可以说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yz/11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