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11/4621613.html长按一战成硕
今后为大家带来文学考研常用教材方面的文章,当然,主要是关于教材不足的和版本之间比较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官方指定的权威教材,我们也得保有一种批判的眼光。因为,阅卷老师心目中可没有标准答案,甚至对文学史是不满的、排斥的。
第一期: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一)[M],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一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应该尽量避免知识性错误。而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参考书目为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一)[M],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中却出现了很多明显的错误,虽然年时该教材又经过了修改,但是,有些错误还是没有避免。
一、该教材第1册第63页第2自然段云:“《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接着,教材给出了《秦风·蒹葭》的例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诗只是运用了“兴”和“赋”,并没有运用“比”的手法。教材中所云“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而以《蒹葭》为例进行说明,显然是不够妥当的。
二、该教材第页描写屈原在楚国不能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之后,曾经进入幻想境界,上天入地再次求索,具体表现为精神世界的远游。对于屈原的远游,教材中认为有两处,他这样写道:《离骚》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第一次远逝历经多处神界,最后受阻于帝阍。第二次远逝,由于目睹故国而不肯离去。我们翻开《离骚》原文,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屈原在楚国没有实现美政理想之后,曾经有过三次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精神世界的远游。
第一次从“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到“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说的是屈原上征到神话中的天界去见天帝,而为天帝把门的人帝阍没有给屈原开门,屈原没有见到天帝。这里,天帝暗指楚王。第一次远游的失败是屈原不能得到楚王的信任和重用的悲惨遭遇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
第二次远游从“朝吾将济于白水兮”,到“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是写屈原的幻游求女之旅。第二次远游,诗中写屈原三次求女不成的经历。第一次因为宓妃骄傲无礼而失败,第二次求女,因失去时机而未果。第三次求女因为“理弱而媒拙”,没有成功。第二次远游没有成功,其中隐含屈原的政治理想再次遭到破灭。于是,屈原便找到灵氛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是灵氛劝屈原远逝他国。
第三次远游是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由于前两次远游都没有成功,屈原决心离开祖国。在极端苦闷、无奈中,去国成了唯一的出路。但由于屈原热爱自己的祖国,最后远游没有成行,他的落脚点还是自己的祖国。《离骚》中分明写屈原有三次远游的经历,而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却说屈原只有两次远游,这显然是错误的。
三、第2版第1册第22页第2自然段,在说明中国最初的诗歌特点是诗歌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特点时,教材中举了《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一段话为例: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接下来,教材对于上面一段话进行了解释:“载民”是歌唱始祖;“玄鸟”是燕子,可能是本部落的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建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达帝功”以下,教材没有解释,直接说“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这样的提法是不合适的。既然对于前面的几句话都作了解释,那么,“达帝功”以下,教材也应该进行具体的解释。其实,“达帝功”是颂扬上帝的功德。“依地德”是颂扬大地承载万物之德。“总万物之极”,《初学记》十五、《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及《选注》,皆作“总禽兽之极”,意思是希望禽兽繁殖,六畜兴旺。可以想见,上古时代人们载歌载舞,歌唱的就是自己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理解,对劳动成果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教材的解释却简单含糊,不利于学生阅读和研习。
四、在袁行霈本第一编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节中对于神话内容的分类,虽然较为细致,但仍然还有缺漏。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把神话的内容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英雄神话,较为细致。但是,对于比较有特色的传奇神话,却避而不谈,这不能不说是知识点讲解的一个缺漏。其实,在上古神话中,有不少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例如: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山海经·海外南经》)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焦侥东,捕鱼海中。(同上)
厌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同上)
诸如此类的传奇神话,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却漏而不提,不能不说是该教材的一个缺憾。
五、书写格式错误。例如第1册第96页第2自然段第5行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中,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外面,因为引号的前面没有冒号。第1册第页注释(4):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当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其中,“年”字当在书名号的里面。类似这样的错误在注释中表现很明显,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考研小白助力资料:
致远福利一览表
外地别找了,都齐了,致远文学福利一览表
今年政治你应该考到75分以上……
考创意写作的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