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蕞尔小国的侵略本性
日本国土狭小,一千多年来一直想向外侵略而拓展本国的生存空间。手段无外乎先占领朝鲜半岛,再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唐朝时曾派遣留学生来长安,学成后于年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完成了日本的封建社会制度,不久后就露出了獠牙,向朝鲜半岛开始侵略,当时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日本与百济往来多,并控制百济,开始与新罗发生战争。而新罗与中原王朝关系好,于是就向唐朝求救。当时的唐朝皇帝是唐高宗李治,历史上都认为他是一个软弱皇帝,其实唐朝对外强势拓张时期也正是李治当皇帝时。李治迅速抽调大军驰援朝鲜,并在白江口与日本打了一场,把日本赶出朝鲜半岛。唐朝也顺势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半岛重新回到唐朝。
唐朝以后,此后几个朝代并没有发生日本大规模侵略骚扰事件。到明朝万历时,日本经过战国时代后,丰田秀吉的统一了日本,此人统一日本后,向朝鲜半岛发起战争,于是朝鲜向明朝求救,万历皇帝两次派军,经过数年的努力,把日本人赶出半岛。
日本几千年以来一直属于中国的学生,不断的吸收中国的文化、科技、经济等养分,来发展自身,近代由于满清的闭关锁关,统治者对帝国主义的奴颜婢膝使得中华文明沦落,满清任由帝国主义宰割,而日本这个千年的学生,“改换门庭”,转而全面学习西方,强大以后枪炮立刻就转向了曾经它千年的老师身上。
作为近代以来满清的“俾斯麦”李鸿章,他看了对岸的日本几十年,对日本的看法无疑是复杂了。
李鸿章初步的“联日防西”策略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翰林,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在晚清中国,李鸿章“入朝为宰相,在军为元帅,临民为总督,交邻为通商大臣”,有“东方俾斯麦”之称。晚清洋务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号称中国“外交第一人”,一生荣辱多系于此,或毁之为“大卖国贼”,或誉之为“弱国外交的大师”。
近代日本更是对满清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