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立法师讲佛医经,谈人会生病的原

编者按“中年发福”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参与其中的群体也越发年轻化,大家似乎对人到中年,“喝凉水都长肉”这一点深信不疑,并把所有因素都归结于“新陈代谢率下降”。不过最近,“新陈代谢率”终于“沉冤得雪”。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进化人类学副教授赫尔曼·庞泽(HermanPontzer)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代谢率到二十几岁时就已经非常稳定了,直到60岁才开始下降。因此,中年人发胖与代谢率下降无关,实则另有隐情,比如运动量太少等等。

而运动量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久坐不动”。如今,这已逐渐成为绝大多数当代都市人的“通病”,不论你是学生族还是上班族,都可以被划分在“久坐一族”的行列。同时,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也是最令人堪忧的——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每年有多万人因久坐而死亡。很多时候,导致我们生病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平时不以为然的“久坐”。

在佛教典籍《佛医经》中早就提出了致使人生病的十大原因,首当其中的,便是“久坐不饭”。顾名思义就是,坐的时间长了,就不想吃饭了,继而就会伤身、伤肉,甚至损心。

《佛医经》的全名为《佛说佛医经》,是《乾隆大藏经》的第部,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除了《佛医经》之外,在佛教经典中,还有不少论及医药的专书。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的有十二种,由中国僧侣所撰述的约十五种。

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中,佛教医学的文献浩瀚如海,如:《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为诸比丘说风、痰、冷三大患,并提出医治之方;在《医喻经》中,佛陀指出医生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看护病人应注意的事项与病人应奉行之法等;《摩诃止观》指出造成疾病的六种原因;《大智度论》记载,疾病的产生是由外在或内在的因缘所造成的;南传的《清淨道论》也提到引起疾病的八种原因。

在本期《好人为什么生病》的连载中,我们就率先带领大家来看一看,养立法师是如何解读“久坐不饭”这一致病缘由的?她与一众僧人在寺庙日常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久坐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这堂“佛教养生课”,一起摆脱“坐以待病”的现状。

养立法师

01人会生病的原因之“久坐不饭”

▲点击收听主题讲座

佛教有一部经书《佛医经》,在这个经典里提及了十个导致我们生病的原因。这十个方面,我们平时不自觉的就会犯。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讲一个人生病的原因。

第一,久坐不饭。坐的时间太长了,就不思饮食。刚才给大家解读的是心的问题,心的能量的转化。但具体落实在身体上面,就能看到我们一些不良的身体习惯。

比如现代的人都脾虚,医院,哪个大夫都说你脾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久坐不饭。所以,大和尚让大家在这里上课的时候,上一段时间就要起身休息一下。很多人认为寺院里念佛的老太太都精神抖擞,这是因为她们念佛是坐着、站着、走着、跪着念,也就是行、伫、坐、卧不可偏废。

学僧日常诵经

一个人为什么身体不健康?就是因为,有的人太懒惰,不运动,睡的时间太长,有的人坐的时间太长。脾主肌肉,人跑上一大圈就饿了,所以最佳治疗脾虚的方法是运动。

佛陀在0年之前,就给了我们一个最佳良药。我们的身体健康,要落实在身口意,落实在行、伫、坐、卧当中。

曹山宝积寺的法师们,上殿都是站着,这就是伫;过一会绕佛了,这是行;行完之后回到禅堂,然后发一个盐炒姜,喝滚烫滚烫的开水,然后再发盐炒姜,再喝开水,再发盐炒姜,再喝开水,然后满身大汗,肚子咕噜咕噜的叫,接着打一坐,再去禅堂吃饭。

曹山宝积寺师傅制作盐炒姜

佛陀说,前夜,中夜,后夜*。从后夜开始,我们卧,要“吉祥卧”。

我们很多人卧的姿势不对,也对我们的疾病不利。那为什么要右侧卧呢?从生理上来说,心脏在左边,所以我们要右侧卧。还有,有些人脾气特别大,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没有右侧卧。

右侧卧会降肝气。因为我们的肝气行在左边,肝的肝脏在右边。肝的阳气不能上升,结果邪气上升,肝的不好的气上升了。所以很多人脾气暴躁的时候,我就给他建议,睡觉之前喝一点盐水,右侧卧,就会改善的。

在寺院里大和尚给大家安排的课程,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走着的。在日常的行、伫、坐、卧当中,把我们的不良习惯改变了,比吃什么都好。吃饭、吃药、吃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手了。

所以佛陀说,我们日常的一切行为,要全部落实到四威仪法当中,四威仪法就是行、伫、坐、卧。

喝开水

本来我们坐的这个凳子是很舒适的,但是大家不习惯。因为大家不习惯“正坐”,大家习惯歪着坐,喜欢“葛优躺”。不正确的坐姿,会令我们气血不通畅。

我们的心理产生了这么多毒素,我们的行、伫、坐、卧又不规范,那我们能不生病吗?所以,生、老、病、死是一个常态,是一个规律。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们没有规范我们日常的起居生活行为。

现在坐办公室的人很容易久坐不饭,坐久了不想吃饭、吃什么都不香,长期没有胃口。现在的人为什么容易生病?也是因为久坐不动。吃完饭马上就坐下来,坐的时间长了,就不想吃饭了,继而伤身体。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我们后天所有的不足都是脾胃造成的。脾胃功能不好是因为第一久坐,第二不会坐,第三不会运动。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禅堂体验一下行、伫、坐、卧。

寺庙里的法师们打“禅七”,天天跑香,站着不动的时候听开示,坐下来就打坐,睡觉是吉祥卧。所以禅堂的行、住、坐、卧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很多人都对佛教有误解,认为佛教是修来生的,不注重当下,这样理解不对。佛教是极其注重日常卫生保健的。

禅堂

传香板

佛经戒律学,讲的其实不是别的,全是衣食住行的事,怎么穿衣、怎么行走、怎么坐卧、怎么吃饭。古人言,日中一食(一天只在中午吃一顿饭),有人问师父你行吗?我说行啊,为什么?古人吃饭花两个小时,饮食规律,细嚼慢咽,脾胃得以养护。而现代人吃饭,只三、五分钟,脾胃容易受伤。

所以,我们今天讲了《佛医经》的第一条,就是久坐不饭。

*注释:

古印度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昼三时、夜三时。

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

晨朝,即上午八时顷,6-10点。

日中,为正午十二时顷,10-14点。

日没,为下午四时顷;14-18点

初夜,即午后八时顷,18-22点。

中夜,为子夜十二时顷,22-2点。

后夜,为晨四时顷,2点-6点。

02图书介绍

BUDDHISMANDSUFFERING

WHYTHEGOODDUFFERMORE

-《好人为什么生病》-

常言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为何很多善良的人,做了很多好事,却还是会患上严重的疾病?为何坏人“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好人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到真经”?

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养立法师,在受邀为广州大佛寺的癌症病人讲座时,解答了这个令人困扰的疑惑。

基于她多年的从医经历和对佛法的深刻认识,养立法师结合佛教和中医相关理论,细谈“人”,尤其是“好人”会生病的原因,从本质上思考产生疾病的根源,重新定义现代人的健康标准。

“心病”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源。善念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重重烦恼,作者希望读者通过正确认识以《心经》、《佛医经》等为代表的佛教典籍中所述的致病诱因,即“五毒、五见、八烦恼”,培养出“少疾病”和“转化疾病”的能力,最终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道德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七个方面的提升。

本书着眼于佛教与健康的主题思想,结合中医的理论基础和真实的疾病案例,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以佛教养生方法贯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不仅是读者们的养生指南,也是广大病友们的福音。

图书的编辑故事

养立法师在“善友康乐社”一个好人为什么生病讲座

年,广州大佛寺特别创立“善友康乐社”,遵循“科学指导、综合干预、慈善公益”的原则,以科学的营养干预和佛法修心调理为核心,学习健康饮食、佛教心理学、佛教生死观、生命关怀等专题,结合哈佛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多年针对癌症精心研究的营养饮食非药物干预疗法,构建抗癌新方法,为癌症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主要目的是关怀广大身患癌症的病人和他们饱含忧虑的家属,给他们免费授课,力求将佛教生命教义、当代营养膳食、生活养生方法三位一体,多元有机结合,为他们提供一套身心疗愈方法,让他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善友康乐社”特别邀请来自全国各地著名高僧大德、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围绕:佛教生死学、念佛共修法门、佛教心理学、生命教育学、禅茶养生、太极拳术,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提供的营养膳食(非药物干预的方法),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辅导与关怀。

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养立法师,受邀来为“善友康乐社”的病人们讲座。她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临床经验,从佛教的角度思考了“好人为什么生病”这一重要课题,并在广州大佛寺发起的“善友康乐社”(癌症患者康复营)上进行了分享。

养立法师虽然这一系列讲座,最开始是讲给癌症患者听的,但其要义值得身处不同境遇的人学习。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发展,都可从讲座内容中受益。基于养立法师在“善友康乐社”上的讲座,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的编辑团队整理、编辑了《好人为什么生病》一书,并翻译成了英文版,由多位剑桥大学校友及师生参与统稿、编辑与校订,即将在英国出版发行。

本书的编辑翻译工作历时两年,是第一部以佛教经典中的医学相关理论来阐述“疾病之苦”的中英文双语读本,被收录在养立法师《佛学与健康》系列图书中。

据数据统计,自编辑团队于年八月开始在海外多个媒体平台推广《好人为什么生病》一书,包括在YouTube频道上推广同主题的系列讲座视频后,讲座的浏览量已破10万次,受到国际观众的热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jz/9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