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岫岩诗词作品研讨会

台安、岫岩诗词作品研讨会

鞍山诗赋协会理事长:刘照荣

鞍山诗赋协会会长:孙春艳

宗占智

一寸丹心图报国

——宗占智诗词作品浅析

文字/徐荣斌

宗占智先生出身军旅,戎马生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词风格。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军事题材,意气豪迈,悲慨深沉,满纸的豪情充分的表现了他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军人的雄阔襟怀。即使一些闲情作品,像《我们的幸福生活》系列诗词,在品味幸福的同时,也不忘对党对国家的赞美。“吃水不忘挖井人",让读者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他对党对国家的满腔忠诚。作品始终洋溢着主旋律和是正能量,是现代版的"边塞诗"。诗人是军旅诗人,是最纯粹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天选取了他《观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感怀》系列作品,让我们感受下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一、入朝初战

十万官兵列阵寒,拉开序幕雪充餐。

温差极限排危难,血气方刚抗冻天。

义愤填缨迎恶战,狂奔野岭越群山。

江河怒吼硝烟起,呐喊杀声苍宇间。

开篇直入主题。一个寒字突出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恶劣环境。“雪充餐”三个字虽写的是艰苦的战斗场景,但也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真实体现。颔联更是对极恶的天气进行大力的渲染,运用反衬的手法,借以体现战士们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天用“冻”字来形容,想象奇特,大胆夸张。血气方刚的年轻勇士,对应"温差极限"的悲壮景象,充分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颈联“义愤填缨迎恶战,狂奔野岭越群山”,动词运用恰当,把战士们奔赴战场,报效祖国的热忱表现的淋漓尽致。末句总领全诗,江河怒吼,硝烟四起,苍凉的背景下,我们仿佛能听到呐喊声在天地间不断回荡。全诗没有加入个人感慨,更没有引经据典,却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到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读来荡气回肠,正如钟嵘《诗品》中所云:"古今胜语,皆由直寻"。再来看另一首:

其二、战役交峰

沙场英雄屡建功,冲锋陷阵贯长虹。

几经较量敌伤胆,五次交峰世震惊。

一曲赞歌情振奋,三军将士国争荣。

潜伏昼夜成雕像,在手长缨抱月明。

全诗除尾联外,对具体意象着墨不多。更多的是对整个战争的归纳总结。揭明整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中国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开篇先声夺人,直接叙述了战役的成果。"屡建功"三字让我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这种成果来自于战士们一次次气贯长虹的冲锋陷阵。首联就是整首诗的总领,接下来三联才开始次第铺开,详尽描述。颔联颈联巧妙运用数字,对仗工整,仿佛能听到《英雄赞歌》在耳畔回响。这首诗最妙处在于尾联,诗人只撷取了战场的一个画面作为结束。这个画面便是长津湖战役的一幕,我们的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气中壮烈牺牲,但他们却始终手握钢枪面向敌人,定格成为"冰雕连"。"潜伏昼夜成雕像,在手长缨抱月明"。唯美的诗句展现的却是最悲壮的画面,"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读来使人泪下。

宗占智其余作品也多有这样诗风,像"枪不离身同作枕,狼来出剑固乾坤","残墙断璧长啸恨,烈士英雄举世崇。"等等。声调激越雄壮,节奏急促有力。仿佛是令人热血贲张的军号,是令人壮志激昂的进行曲。"诗者,志之所之也"(《毛诗序》)。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正是诗人心中的志向。

诗人的作品都不会也不应该是单一风格的。宗占智也有着侠骨柔情的另一面。他的《立春感怀》《岁月故居感怀》等作品温婉细致,词句清丽。展示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展现着一个老军人情感的另一面,让人从这些生活拾零中品悟到诗人的温纯和乡恋思绪。如:他的《岁首故居感怀(二)》:

昨夜行居住故园,寒凝沃土恋炊烟。

房厅站立思良久,岁月沉浮忆变迁。

脑海神钟怀旧事,老屋灯火换新颜。

夕阳西下清心度,龙脉搖风院落间。

整首诗镶嵌着一个老战士对故乡和童年的深刻眷恋和对故乡变化的感叹。“恋炊烟”三字不仅把读者带回了童年乡土气息、粗茶淡饭的回味,也让人联想着一个卫戍边陲,多年远离故乡的军人对青梅竹马的儿时酷忆,猜测军人告老还乡的热土流年。“神钟怀旧事”“灯火换新颜”则精湛蕴含着诗人眼里、心里家乡面貌变异、翻新和感怀。其中也隐含着对“旧事”缅怀,难于割舍和对“新颜”的赞美和欣喜。“神钟”一词提炼的尤其精妙,越品嚼越觉得精彩。尾句的“龙脉搖风院落间。”更是神来之笔,故园千变万化,大千世界翻天覆地,尽由“龙脉摇风”而涵盖,尽被一座小小院落而收敛。真乃大可遐思无尽,小可落影门栏。于是,宗占智的剑胆琴心也尽含其中。

徐荣斌

他“人生搏弈始军营”,血色浪漫的《戍边回眸》《岁月回眸》,郁勃回荡的是戍边卫国的赤诚和青春无悔的军旅战歌。他茹古涵今,心系诗词,《辽河新韵》是他构建的诗词的灯塔,艺术的诺亚方舟,行进在人生与艺术的长河里。《毛泽东》《跨过鸭绿江》《嫦娥五号回家》《共和国公祭日》是他家国情怀的炽烈呈现,带给你跨越时空的精神启迪,其巨大的思想内涵和磅礴的气势,放射出独特的艺术光茫。《岁首故居感怀》《立春感怀》《我们的幸福生活》,融心事、家事、国事为一体,赋予了文化意义上的“人间烟火”,是他对生活诚挚的歌唱。《弹心集》《浪吟集》,是他崇高、明达、淡泊精神的人格写照。历经风雨,永饱赤诚,他沉雄博大的诗心追寻的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人生至境,他就是宗占智。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李海庆

李海庆作品评析

文字/贾伟民

李海庆,何许人也?我与他素昧平生。评论伊始,若用一句话或一首诗进行高度概括,让我难以开口。只好猜谜语式的,挖空心思的,在其作品中,试探其庐山真面目。见信如面,读句知人。终于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其《春悟》“稚气无踪壮影随,曾追雨燕向天雷“”律句。静中有动,声情并茂,其可能是位热血方刚的少壮派吧!《大麦科湿地》“半醒酣梦惊妙恋,琼枝翠影放天辽”。酷似闲亭畅饮,寄情山水之白发醉翁也!《咏牛》句“蹄踏花芳杏雨纷,不闻背上牧笛人”。恰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冬日闲吟》中,“转瞬梅红又丑年,白驹闪过紫气添”。与杜甫“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不谋巧合。真乃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学者。不得不由衷地肃然生敬。纵览海庆的诗作,若用一个字来形容概括,就是“牛”,牛气诗人!牛人牛岁牛风劲,春笔春歌春梦长。作者的诗词联赋,字字珠玑,充满阳光,首首开拓,耕耘希望。牛的让古人失色,今人仰慕,未来更加豁然。作者有一首《咏牛》,举荐大家伏读。

蹄踏花芳杏雨纷,不闻背上牧笛人。

千年禀赋然均在,笃定朝耕戴月耘。

可忍扬鞭犁春绿,无言洒汗润秋馨。

聪灵倍觉时光贵,哞啸洞开懒惰门。

将牛的英姿,光环和聪灵描绘的淋漓尽致。今天谈牛不多赘述。现随意拾另一首,评析其起承转合如何的牛气。

雾凇寄情

晨光渐暖雾华凝,映眼凇花魅幻情。

巧手天成开胜境,灵心地造放图腾。

谁能盛挽留芳立,我愿隆恭作雅迎。

有幸红尘曾邂逅,无关那世落虚名。

起承转合是写文章,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元代范德玑的《诗格》明确:“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海庆的这首七律(中华通韵),平仄,对仗,声调等工整完美,而次第花开。是由一幅画,一个故事,一个反问句,一声感慨而集成,一首难得的咏物律诗。

首联是一幅画,细腻描绘,先声夺人。“晨光渐暖雾华凝,映眼凇花魅幻情”,旭日初升,雾色茫茫,晨光,玉树,淞花,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栩栩如生的图画。将读者带入其境,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景色,好一派北国风光,如画如梦,又寓意着雾气含情,春声渐近。一句“魅幻情”,让画面增强了感情*色彩,然后,便戛然而止。此处无声胜有声,留下无限空间和遐想的伏笔。如此吸引眼球的起句,能说不牛吗?

颔联在讲故事,拜读了作者的诸多作品,其不愧于一位讲故事高手。在其一首《台安汉卿广场百字赋》中,就有“小城故事,大国春秋”句,其引经据典,开阔了视野。承联,没有按常规对景色进行拓宽或延伸。而是用一生动近似神话的故事,将雾凇的画面激活了,更加美不胜收了。话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是九尽春来的北方的一个早晨,十里冰封,漫天雾气。天公作美,指派仙女下凡,双双巧手精雕细刻,打造出胜似仙境般的人间世界。土地老爷情高心洁,股股仙气,将家园打扮得白茫茫,亮晶晶。琼花绽放,玉树透明。此时此景,敢于天宫媲美。谁不说咱家乡牛啊!

颈联是一反问句,揭晓了首联悬念。“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抒情句,不是卿卿我我,惨惨凄凄。而采用自问自答,别开生面。“谁能盛挽留芳立”,对眼前美景,如痴如醉,发出类似“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真情实感。“我愿隆恭作雅迎”,有诗经“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味。可见作者眼前的已不是一片林,也不是一个冰雪世界。似乎久别相思的故知,难得重逢;魂牵梦萦的有情人,姗姗而来。作者的另一首《咏梅》“问雪随风几多梦,迎霞炫彩万芳林”。解疑释惑,且对仗工美,堪称一绝。其比兴手法的牛气,已经达到了云山雾罩的高境界。尾联是一声感慨,将红尘当做过客浮云而飘过。“有幸红尘曾邂逅”,有幸二字,既没陷入人生世故悲伤愁苦,也不为一时巧夺天工的风采而图虚名。此句,与孟浩然的“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意境一点也不逊色。孟浩然主要表现的隐居闲适,羁旅愁思,是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无奈的感叹。而海庆的诗句,将剔透晶莹的美景,冷暖纷呈的尘世,当做上天眷顾而赋予的,自己是个幸运儿,知足了。“无关那世落虚名”,啊,这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拍即合,相得益彰。而且发出了无限的感叹,潇洒一回,风光无悔,功过淡然。正是有心栽花花不语,无心用典典发声。此结,牛的令人震耳发聩,一咏三叹。

幸哉,拜读评析海庆作品,受益匪浅。现用一首绝句作为结束语:

春声紫气满怀收,笔力神光敢斗牛。

愿把浮名抛世外,登高一笑大江流。

贾伟民

他有着宏深磊落的不羁之才,诗赋是他思想的羽翼,在精神的翱翔中俯仰山川大地,人间万物,呼唤历史的沉睡,放歌生活的美好。《新春》《春悟》,沉吟着春的启示与感悟,充溢着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与眷恋。《咏雾凇》《雪瑞大麦科湿地》,是他诗词创作一直呈献的精神还乡的渴望,是血脉里涌动的乡愁。《台安汉卿广场百字赋》,将小城故事,演绎为千秋大义。源于心中深沉的爱,故乡的人与物便成了他几乎全部的叙事对象,情之深,爱之切,笔下便有了生命的根与魂。通讨他朴实又传统的描述,细小而宏大的叙事烘托,树一样生长在文化的记忆里。思想在他的心灵深处飞扬,使他在幽寂的思绪深处,在诗赋的艺术之路上,跋涉前行,通江达海,他就是李海庆。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盛百珍

高怀寄山水、盛世写春秋

——浅谈盛百珍老师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字/清风细雨

盛百珍老师常年从事诗词创作,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或咏叹世事感悟人生,或寄兴山水吊古寻幽。通过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极行云流水之妙,借景寓情,以景衬情,浑然天成,不仅仅是达到令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更是得见老师恬淡旷远的襟怀与物外超然的风采。下面就请您与我一起品读老师的佳作,感悟老师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吧。

七律·春光遐思

一棹飘然冬已过,寻诗几度赏烟波。

云携白鹭飞幽渚,水映晴澜叠翠河。

古渡经商时沐雨,新姿人悦晓莺歌。

归来客问余何感,无限春光画卷多。

“一棹飘然冬已过,寻诗几度赏烟波。”首联起笔入境,一棹,荡舟划桨也,送走冬日的沉闷冷寂,迎来春日的清新明媚,棹飘然,心亦悠然;一寻一赏,点明题意的同时暗和飘然之雅逸,运笔独到,写时,写景,写人,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含蓄蕴藉。

“云携白鹭飞幽渚,水映晴澜叠翠河。”颔联绘景绘声,工妙谨严。拟人写意,云携白鹭来,晴澜叠翠,由远及近,谋篇布局合理,意象开阔,色彩对比强烈,是对首联景物的进一步地细致勾画,见晴以情,平中见奇,韵味倍增,诗意酽浓。

“古渡经商时沐雨,新姿人悦晓莺歌。”颈联一古一新对照来写,把主题遐思落到实处:古渡,经商往来是一种繁荣,然古渡也是送别与团聚的地方,片帆远行,归舟靠岸,悲与喜尽在于此呀,再用“沐雨”渲染氛围,其境之深,其意之远,光影斑驳中再忆还思,画面轮转;新姿,展现的是一种蓬勃,紧扣主题春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莺歌婉转在耳,寻诗赏景人自是喜悦至极,文笔细腻,构思婉曲,描摹生动。

“归来客问余何感,无限春光画卷多。”尾联用一个问字引出遐思的结果,入情入境入心,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游春寻诗归来,自然有所感有所悟,淡淡一问,意在言外,使人思而悟之,老师笔底的春日似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无限春光无限意,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赞咏,此结句升华了主题,寄托深意,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来一览无余,品之又回味不尽。

纵观整首七律,既得飘然意,又入无限境。简洁的语言将对春日的无限遐思展现的淋漓尽致,构思巧妙,精于炼字,以形写意,轻笔淡墨,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动情,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学不尽啊。

盛百珍老师诗雅致淡远,得诗之真味;盛百珍老师的词沉雄隽逸,得词之真境。他的《沁园春·迎建党百年》中写道:“中华灿烂斑斓,共产党,思情重泰山,唤醒工农起,当家做主,丰碑今驻,国泰民安,永固核心,英明伟大,指引航程把大关,英雄志,共振兴华夏,筑梦高攀。”概括、解析、展望、抒情紧密结合,洗练劲健,一份拳拳爱国心尽在其中。他的《沁园春·贺新岁》中写道:“难寻庚子惊魂,感壮士征鞍洒泪痕。恰江城寒夜,降来天使,杏林仁术,扫去愁云,柳暗花明,天高水阔,幸我山河未染尘,喜今日,看长城内外,天下同春。”以庚子抗疫情发展为轴,顺情顺理,顺理成章,意脉贯通,用抗疫的胜利来贺新岁迎新年,引起读者的共鸣,用象老道,明快畅达,笔力不凡。

诗词可言志抒怀,亦可写景寄情。品读盛百珍老师的诗词作品,感其情,悟其意,敬其志,伏笔捕捉感动世尘的瞬间,驰怀寄兴,意趣悠远。恰正是:高怀寄山水、盛世写春秋。

赵红宇

他学识渊博,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创作了三千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雅灵动,浑灏流走,飘逸不群,包含了巨大的历史容量和深沉的现实容量。《喜迎建党百年华诞》,是他不忘初心,吟唱的一曲赞美中国共产党的颂歌,充溢着思想与艺术的正能量。《春天序曲》《春光遐思》,将精神的欣喜与心灵的体验融为一体,弥漫着浪漫主义的气息。《桑梓放歌》《梦苑港湾》《往事留声》,是故土田园的乡愁,是深深眷恋所涵括的人生况味;是心海港湾那一份温馨和怡静,是岁月留声机里传出的心灵的歌唱。他的诗词纵览美好的山川,体味大地精魂,解读沧桑历史,抒写时代风采,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守位初心,负重致远,构建起丰盈的精神家园,他就是盛百珍。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唐国兴

从唐国兴《七绝·秋兴十首》谈些心得

文字/刘筱倩

唐国兴,网名天涯牧狼人。曾任岫岩玉都诗社社长。当接到评论委安排由我评论唐老师作品的任务时,我是有几分顾虑的。因为对唐老师诗词早闻其笔风淳朴,心性洒脱。但实际接触不多,对他的作品也多是走马观花的粗略读过。于是这几天我抽出时间,细细读了些唐老师的作品,读着读着,就觉得渐渐了解这个人了。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确如此,文字呢,它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一个人的性情、喜好,乃至人品,格局与之共鸣,再不知不觉与之相融。所以今天我就以个人粗浅的认识,试着透过文字去写一点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读了唐国兴QQ空间里上百首诗词作品,我对他的诗词总结出以下几个艺术特色。善用生活、练就诗眼,深化意境、短语长情。下面就从这组《秋兴十首》为例,一一分说。

七绝·秋兴十首

其一

清风一棹过秋河,碧宇苍山戏绿波。

醉捻荒须梳往事,春曦夏月验蹉跎。

其二

闲来击水伴清商。醉啸犹惊鹭翮扬。

小渚长汀多少梦,平生最喜是秋光。

其三

喜浴秋光步柳林,青条绿叶尚犹深。

情怡暂坐阴凉下,不负韶晖牧老心。

其四

稻黍翻波已沁香,丰收入眼烁金黄。

应怜玉立高粱女,满颊羞颜翡翠装。

其五

瓜果丰收紫绿黄,幽香沁岭灌沟堂。

今来借得风千缕,送入华轩染秀妆。

其六

寻幽赏峻问秋泓,百尺危崖瀑布鸣。

本是穹庐垂素练,缘何响有玉箫声。

其七

情宣意笔画金秋,露浸斑须裹汗流。

不负晴天真放眼,山乡到处尽丰收。

其八

登高万尺俊瞳开,碧宇晴川入墨台。

大笔狂描天下景,新词一阕霎时来。

其九

金风缓弋日斜铺,白月凌霄一瓮沽。

正是霜天雕烂漫,红鳞戏浪闹渔夫。

其十

醉坐疏篱赏菊姿,纤丝嫩蕊最佳时。

轻霜浅月同相看,莫待冬来赋老枝。

一、善用生活之美

这组诗词,扑入眼帘的是作者在秋天里以所见所感所想而呈现出的那种浓烈的生活气息。“喜浴秋光步柳林,青条绿叶尚犹深。”这是闲庭漫步的惬意悠然;“登高万尺俊瞳开,碧宇晴川入墨台。”这是登高望远的豁达明朗;“稻黍翻波已沁香,丰收入眼烁金黄。”这是乡村收获的欣喜愉悦;“醉坐疏篱赏菊姿,纤丝嫩蕊最佳时”这是把酒赏菊的自在欢快。正是作者能一笔击中生活之美,把这些日常细微处加以或白描、或衬托、或渲染等多种手法的描写,才使得文字鲜活生动,大有返璞归真的自然。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唐国兴老师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豁达心境。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读来尤其令人怦然心动。

二、着眼动词之效

在这组绝句中,可以发现每一首诗中,都会找到一字或一词,因运用合理贴切而使得全文熠熠生辉。这就是全文的诗眼。充当这个诗眼的大多是动词的灵活运用。唐国兴老师深谙此道,以最恰当的动词贯穿其中,形成诗句的流动之美。也使得文字无情感而变得有情感,文章无生命而赋予其生命,达到了一个动词,就使全文情趣盎然,境界呼出的效果。如“醉捻荒须梳往事”的“捻,梳”;“白月凌霄一瓮沽”的“沽”;“红鳞戏浪闹渔夫”的“闹”等等,以描摹,拟人,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这些动词,都在全文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由此足见作者的炼字功夫。

三、深化意境之法

一篇好的诗词,想要体现艺术美,具有感染力,直接取决于意境的铺设是否得法。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我们继续以这组绝句为例,可以看到唐国兴老师采用了多种造景之法,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诗词虽短,却能景不盈尺,游目无穷。如“喜浴秋光步柳林,青条绿叶尚犹深。情怡暂坐阴凉下,不负韶晖牧老心。”这是借景生情之法。由境达意,脉络分明。如“寻幽赏峻问秋泓,百尺危崖瀑布鸣。本是穹庐垂素练,缘何响有玉箫声。”,这是虚实结合之法。亦虚亦实,造境合理。纵观这一组绝句,情景交融,谋篇妥帖。“意境的魂魄就是诗人给我们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细品这些诗句,做到了!

四、短字长情之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唐·白居易语。诗词的魅力就在于以最少的字,表达最深的意。所以,也最考量诗人的炼字功夫。唐国兴老师以简短凝练之笔,渲于满纸肺腑之情。将一山一水一风景,构成一诗一词一境界。如这句“大笔狂描天下景,新词一阕霎时来。”一个“大”字,那份心怀坦荡于笔端。再如这句“轻霜浅月同相看,莫待冬来赋老枝。”“清霜,浅月,老枝”这几个偏正词语,既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作者意图。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犹见寥寥几字,便剪取出画面,撷取出情韵,提取出精神。甚为老道!(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唐国兴老师的诗词,文笔流畅,语淡情浓。

我们从唐国兴老师这一组绝句中,对他的诗词风格管窥一斑,可见全豹。既有传统诗词的章法,又有当今诗词的理念。在他的诗文中,我们可以读到那颗丰富易感的心灵,常常迸发出敏锐灵动的视角。他行走在中华泱泱文化长河中,心无旁骛,淡定从容。

刘筱倩

他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诗赋的精神光环,在他的心底燃烧成一轮炽热的太阳。《塞北之春》《赋雪吟梅》《冬恋》,空灵、蕴藉、清逸、淡远,字里行间跳动着风景与人永恒的牵挂和云无心以出岫的风致。《大洋河百字赋》,不仅使人看到他铺采摛文、抒写胜灵的功力,大洋河在他是精神流,思想流,更使人看到其间浮漾流淌的是诗人那一片说不尽的乡愁。他的诗赋是对家乡、对自己、对土地的眷恋和反思,是一个诗人的心灵史。他是一个天涯牧狼人,天涯多么遥远,牧狼人多么孤独,诗人是需要孤独的,当孤独和寂寞聚然而至,无法排遣之时,诗赋的歌声便从心头响起,这歌声便响彻了生命的原野,弥漫了诗意的天空,他就是唐国兴。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卜俊珍

畅意倾怀写尽痴

——卜俊珍诗赋作品浅析

文字/李巍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卜俊珍老师,下笔有神,妙韵生花,并以其出众的女性思维和艺术创造,赢得赞誉。她的诗赋作品,朴素淡雅,委婉宜人,即体现了女性特有的万般柔情,又兼具女子难得的些许豪情。请看下面这组绝句:

轱辘七绝·花落花开又一年

一、

花落花开又一年,几番风雨过云巅。

春裁玉柳冬吟雪,锦字伶仃许墨笺。

二、

琴音曲韵总流连,花落花开又一年。

灯下霓虹多靓影,抒怀畅意自怡然。

三、

误入红尘遇上缘,痴情怎奈付云烟。

清词寄梦携山水,花落花开又一年。

轻巧灵动的小辘轳,以“花落花开又一年”为轴句,贯穿始终,慨叹如流水“花开花落”般的匆匆岁月,在“花落花开”瞬间“又一年”过去了。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作者从“春裁玉柳”到“冬吟雪”,“锦字伶仃许墨笺”的辛勤耕耘“几番风雨”;“清词寄梦携山水”,“琴音曲韵总流连”不懈追求。

第一首,写心“许墨笺”,孤灯自学诗词的艰苦努力;人虽然“伶仃”,但精神不孤单;游历于古籍诗经,仿佛与先贤对坐聆听教诲点拨,以收获“锦字”华章。这是治学之苦。

第二首写灯下笔耕,不知疲惫,孜孜以求,沉迷流连,“抒怀畅意自怡然”的心境。这是笔耕之乐。

第三首写“红尘遇上缘”,对诗词如痴如醉又苦于付出过多而收效甚微的无奈;这当然是作者自谦之词;这是精进之力。

卜老师的小诗轻灵飘逸,引人品读;她的词作更是清新自然,令人称道。

临江仙·尺素

月影呢喃归梦,烛光摇曳清眸。相思无计怨何由。菊花开又落,雁去又经秋。

笔赋声声别绪,诗拈片片离愁。一方心意墨中留。双鱼传尺素,念你几时休?

这是卜老师应征协会女工委每月命题征文的一阙词。字里行间透着相思,纯真之情娓娓道来:上阕如泣如诉,巧用“月影”、“烛光”、“菊花”、“雁去”等诗词意象,渲染“呢喃归梦”,“摇曳清眸”;写尽相思无计,辗转反侧。下阕用“笔赋”、“诗拈”“生生别绪”、“片片离愁”;千思万想、千言万语,“一方心意墨中留”,只能凭“双鱼传尺素”,说不尽“念你几时休”。整首词无不透出女人情愫;无不体现相思之深;无不印证翰墨之恋;无不传达尺素内涵。再看,卜老师的另一首相思词《卜算子·心雨》:

冷雨漫心头,泪洒碑铭处。告慰英灵抗疫情,华夏安如故。

往事许曾经,独倚相思树。今日樱花又绽芳,不见君来顾。

卜老师这阕《卜算子·心雨》真实描写了过来人的回顾与和对英烈逝去的惋惜。上片开篇“冷雨漫心头,泪洒碑铭处”形象交代时间地点,表达了“告慰英灵”“华夏安如故”的深切感情;心头高高耸立的丰碑。下片则表达了睹物思人的复杂心情,“独倚”樱花树下,回忆些许“曾经”的“往事”,却是无尽的缅怀与追思。“今日樱花又绽芳,不见君来顾。”这樱花树,如今俨然成了幸存者乃至全中国人们的“相思树”。此时此刻,一己相思瞬间升华为中华大爱,令人心生感动,不禁“泪洒碑铭”。再看卜老师的另一首抗疫词作《鹧鸪天·春望》:

拨动书签卷里裁,翻开可嗅旧楼台。一排雁字归情近,四海心声惬意来。

寒解锁,暖盈怀,民风国策灭瘟灾。莺啼翠柳花开日,携手芳丛访杏腮。

这首《鹧鸪天·春望》:与上述《卜算子·心雨》词,一内一外,一静一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首词着重描写的是展望春天的愉快心情和春游踏青的惬意。上阕作者翻书阅读,被字里行间的某一“旧日楼台”触动,释卷凭窗,放眼远望,一幅春天的图景跃入眼帘;一联对偶“一排雁字归情近,四海心声惬意来。”相当出彩,对仗工稳,意象灵动,“一排雁字”归来,引出“四海心声”,这里的“归情”与“惬意”意象相对十分得体,相得益彰。下阕紧接着描写了“寒解锁,暖盈怀”春天来了,又恰逢“民风国策灭瘟灾”的胜利,人们因疫情许久禁锢宅家,看到这“莺啼翠柳花开日”,不禁心头一振,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携手芳丛访杏腮”。作者由“读”到“嗅”、由“想”到“望”,由读书之静,跃入游春之动,首句单刀直入,书香“可嗅”,即转“春望”画图,尔后极尽铺张,大量篇幅描写春天意象,文字自然贴切,情绪变化渐次递进,顺理成章,为结句“出游”大肆铺垫,巧妙地运用精到的艺术手法,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卜老师是偏岭诗社诗友群中的佼佼者之一,也是岫岩满族女诗人的代表,还是鞍山诗赋协会女士任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她在《鹧鸪天·贺鞍山诗赋女工委成立》一词中写道:“携古韵,咏新词。疏狂浅醉赋相知。山河锦绣芳菲渡,畅意傾怀写尽痴。”是对诗词文化的挚爱追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担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在乡镇中学历史课堂上,弘扬的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伟大文明;作为一个新时代女诗人,她在古体诗赋的探索创作中,传播的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息薪火和新征程上的主旋律与正能量。她的艺术人生,定会绽放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她的成功之路,定会启发更多的人认识和追索诗词之路,向诗词的新高地新高峰戮力前行奋力登攀。我们祝福她“畅意倾怀写尽痴”的诗赋岁月,期待她的诗和远方有更加出彩的美好未来。

李巍

她朴素无华,心怀锦秀,瑰意奇行,浅吟低唱,春华秋实,皆成华章。她创作的五百多首诗词作品,文笔典雅明丽,长吟远慕,风神跌宕,情韵袅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的归雁,大地的花开花落,夏日原野上的画中诗,诗中韵,韵中情,秋高气爽的清新,长河落日的宁静;还可以看到雪霁旷远的静谧,冬日山林的疏朗。应之以目,会之以心,那是一种内在之大美,一种不张扬的含蓄与内敛,一种颇具时代感和生活感悟的艺术才情。她的艺术与人生,是一曲教学相长,饶富芳华的乐章。纵然是岁月的晚风吹白了青丝,心中仍然是一树如烟如梦的垂柳,恰似一曲拌着满野青波,绿浪幽幽而奏的雅韵,在天地间缥缈、悠扬,充溢着对春天对人生真情的歌唱,她就是卜俊珍。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王洪镭

地域文化的感悟与乡土情怀的呈献

一一王洪镭诗词艺术散论

文字/祝永平

如果要从鞍山诗坛找一位被东北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所滋养,且真正能够以创作实力,艺术个性致力于呈献这种文化相融的人,我们一定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jz/7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