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读诗经,是不是太早了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在前些日子写过一篇关于小孩子如何分年龄段读古诗词的文章《孩子怎样分年龄段学习古诗词?》,有朋友问:“我的孩子才上小学,在课外班里,老师居然还让读《诗经》,会不会太早了?”

这个问题恰好触发了我的必答机制。

说起《诗经》,确实让有的爸妈感到一丝隔阂,不像唐诗宋词那么亲切。我们上学那会儿,都是高中才学的《诗经》作品,小学生读得了吗?

我的态度很明确:《诗经》完全可以给小孩子读。

感受《诗经》的韵律美

我们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开始是学很短的词,然后是短语、长句。中国的诗歌也一样,《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的作品基本都是四字句为主,后来经过了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积累,五字句的诗歌才成为主流,而到了唐朝,七言诗发展到了顶峰。

让小孩子去读四字句的《诗经》,其实跟中国诗歌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一致,也是符合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阶段的。而且从音韵的角度去分析,《诗经》的韵律也是有独特的美感。《诗经》最早是乐歌,是配乐演唱的,不是书面作品。当你真正开口去“阅读”文学作品,而不是只用“眼睛”去看的时候,文字的韵律、节奏感等“虚幻”的东西,一下就显得真实了。

我们试着不看字形,只从音韵的角度欣赏一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出来是不是感觉很舒服呢?

另外,我对小五学说话的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体验,她对说两个字的叠词的积极性,好像比说一个单独的字的积极性更高。她会说“爸爸”、“妈妈”以后,紧接着会说的词居然是“兜兜”。按理说,说一个字只发一个音,比说两个字发两个音容易呀。是不是小孩子觉得叠词说起来更有趣呢?

有一次我给小五读绘本,讲到蜘蛛用密密麻麻的蛛丝编了一个大风口袋,结果在小五自己对着这本书“念经”时,在一大串意义不明的音节里,清晰地夹杂了四个字“密密麻麻”。这是她能说出来的第一个连贯的四字短语。

而在《诗经》里,我们的先人显然也对叠词情有独钟,什么“关关雎鸠”“肃肃鸨羽”“衣裳楚楚”“四牡騑騑”……简直不要太多。

所以,其实对孩子来说,很可能背下《诗经》的四句十六字比背下一首绝句的四句二十字还容易呢!

有生僻字?不用担心!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诗经》里的生僻字那么多,孩子理解不了,读起来会不会太困难了?

这也不用太担心。只有考试才会要求解决写生字、理解生词的问题,我们教小孩子读《诗经》又不是为了考试,我们可以让他们顺其自然地记忆。

小孩子有一种心性,就是对于意义不明的韵文,天然地感兴趣,而且很容易就记住。

《三国演义》里边有一首童谣,叫“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汉献帝刚登基的时候,京城的小孩子唱的,“千里草”指的是“董”字自下而上的字形构成,“十日卜”指的是“卓”字自下而上的字形构成。这种借童谣来讽喻政治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那为什么这样晦涩的童谣会在小孩子当中流传?因为小孩子觉得好玩呀!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里分析过这个问题,他说:“儿歌重音节,多随韵接合,义不相贯。儿童闻之,但就一二名物设想成趣,自感愉悦,不讲浑通。童谣难解,多以此故。”

“但就一二名物设想成趣,自感愉悦”,这个描述非常准确。

前几天看到一位妈妈吐槽说,她跟闺蜜聊起新买的衣服,说:“这是纯棉的。”她家宝宝随口在旁边说道:“纯棉——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我在读《诗经》的时候,小五爸也能听进一耳朵去,有一回我问:“你有没有记住一两句?”他说:“记住了,采采芣(fú)苢(yǐ),薄言掇(duō)之。”

“你咋记住的?”

“我想到的是,踩踩浮上来的蚂蚁,好多好多呀!”

看来小五爸是童心未泯啊。

让孩子返璞归真,锻炼感知和表达

我希望孩子读《诗经》,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孩子多沉淀一些《诗经》时代的自然状态——学习文采固然是必要的,而更高级的文采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准确描述事物的情态。

就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八个字,好像什么文学手法都没用,但却把桃花的灿烂和美人的风采描摹得极其到位,比后世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含蓄,却更加有感染力。我觉得这跟古人跟自然的接近有关。

现在的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太少了,感觉很容易钝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记得刘慈欣有一篇小说里讲到,有一种高等文明在监测着那些有生命的星球,当发现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阈值,监测装置就会报警——当我们仰望星空的那一刻,文明的爆发就近在咫尺了。这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一直接近自然、观察自然,这是保持求知兴趣、锻炼感知和表达的重要途径。

《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农业社会,主人公都是跟自然关系密切的,那时的语言和感情也更加质朴,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律动,对事物情状的描述非常到位。

一句“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就把钟鼓的热闹声音、淮水的浩荡、心情的忧愁,都表达出来了。

一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就把见到美人那种跟自然春光相融的明媚、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表达出来了。

还有《诗词大会》里,才女武亦姝说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把时光流转、季节变换,人跟蟋蟀的友好相处,都表达出来了。

这种返璞归真的熏陶,可能不如作文训练里那些耀眼的技法立竿见影,但我还是有那么一丝执念的。

最后要说的是,《诗经》足有三百篇之多,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给孩子读,而一篇作品里,最好的句子也就那么几句,所以我们如果给低龄的孩子读《诗经》,可以先学“句”,等孩子长大了,再带着小时候对“句”的亲切熟悉感来学“篇”。

那么,我们先学哪些句子呢?

自然是先学那些后世引用得多、出镜率高、知名度高的。

我特地选了五十句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句子,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xingx.com/scfz/7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